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3章

咱们先从一个真实的小事聊起吧。前几天我在小区超市买东西,碰到了邻居张姐,她拿着购物篮在货架前犹豫半天,最后把手里的进口牛奶又放了回去,换成了最普通的袋装奶。我跟她打招呼时,她苦笑着说:“你看这牛奶,半年前还卖三块五一袋,现在都四块二了,再贵下去,连早餐喝牛奶都要精打细算咯。”

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去菜市场买菜,发现青菜比上个月贵了几毛;给孩子买奶粉,导购说“下周要调价”;就连小区门口的煎饼果子,都从六块涨到了七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涨价,其实就是“通胀”在悄悄发力——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点点偷走我们手里钱的购买力。

可有意思的是,当我跟身边人聊起“怎么应对通胀”时,十个人里有八个会说:“还能怎么办?省着点花呗!”再追问一句“要不要试试投资”,得到的答案几乎千篇一律:“投资那是有钱人玩的游戏,我这点工资,除去吃喝住行,剩下的钱连生活费都不够,哪有闲钱投资啊?”

我特别理解这种想法,因为我曾经也这么想过。刚工作那几年,我每个月工资扣完房租和日常开销,能剩下一千块就不错了。那时候我总觉得,投资是需要“本金门槛”的——得有个十万八万,才能去买股票、买基金,像我这样手里只有三五百、一两千的人,连投资的门都摸不到。

直到后来我算了一笔账,才猛然发现:越是手里钱少的普通人,越经不起通胀的“消耗”,也越需要靠投资来守住自己的财富。

咱们来算笔直观的账吧。假设你现在手里有5万块存款,你觉得把它存在银行里最安全,就选了年利率1.5%的定期存款。看起来钱安安稳稳躺在账户里,还能生利息,挺不错的对吧?

但咱们再看看通胀的速度。过去这几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涨幅大概在2%-3%之间,咱们就按2.5%来算。这意味着什么?你手里5万块钱的购买力,每年都在以2.5%的速度缩水。

第一年,你的5万存银行,利息是50000×1.5%=750块,本息合计50750块。但因为通胀,这一年5万块能买到的东西,第二年需要50000×(1+2.5%)=51250块才能买到。你看,这时候你的存款本息50750块,反而比当年5万块的购买力还低了500块。

就这么一年年算下去,十年后你的存款本息会变成50000×(1+1.5%)^10≈58027块。但按照2.5%的通胀率,十年后5万块的购买力,需要50000×(1+2.5%)^10≈64004块才能匹配。也就是说,十年后你手里的钱看似多了8000多块,可实际上能买到的东西,比现在还少了将近6000块的量。

这还只是按“温和通胀”来算的。要是碰到某些年份物价涨得快,比如猪肉、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通胀率可能会更高,你的钱缩水速度也会更快。

你可能会说:“我手里就几万块,就算缩水,也缩不了多少啊,没必要这么紧张吧?”

可你有没有想过,普通人的财富积累,本来就是从这几万、几十万开始的。咱们大多数人没有“一夜暴富”的运气,只能靠一点点攒钱、慢慢积累。如果这仅有的积蓄,还在被通胀一点点“啃食”,那咱们什么时候才能靠近“财富自由”的目标呢?

更关键的是,很多人觉得“投资需要很多钱”,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认知误区——把“投资”和“大额投入”画了等号。但实际上,现在市面上很多投资工具,早就没有了“高门槛”的限制。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基金来说吧,很多指数基金的起投金额只要10块钱。也就是说,你哪怕每个月只拿出100块,都能分成10次投进去。我有个朋友,刚工作的时候月薪只有4000块,除去房租和吃饭,每个月只能挤出200块钱。他就用这200块,每个月买两支指数基金,一支投100块。

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指望这200块能赚多少钱,就是觉得“总比放银行缩水强”。可没想到,坚持了五年之后,加上基金的收益,他这每个月200块的“小投入”,居然攒下了将近15000块。虽然不算多,但对比他当初“这点钱没用”的想法,已经超出了预期。而且这五年里,他通过慢慢摸索,还学会了怎么看基金走势、怎么调整持仓,相当于既攒了钱,又学了技能。

再说说股票,很多人觉得“买股票最少得几万块”,其实不然。A股市场上,很多股票的股价都在10块钱以下,甚至还有几块钱一股的。按照交易所的规定,买股票最少买100股(也就是一手),那也就是说,你花几百块钱,就能买到一手股票。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都去买低价股,而是想告诉大家:股票投资的门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

还有国债,很多人觉得“国债是给有钱人买的”,但实际上,储蓄国债的起购金额只有100元,而且安全性极高,几乎零风险。每年国债发行的时候,银行网点门口都会有很多大爷大妈排队购买,他们手里可能也就几千、几万块,但一样能通过买国债来让钱增值。

所以你看,“没钱不能投资”这句话,早就不成立了。真正阻碍我们投资的,不是“钱少”,而是“觉得钱少就没必要投资”的思维。

我之前还碰到过一个读者,他跟我说:“我知道通胀会让钱缩水,也知道现在投资门槛不高,但我还是不敢投。万一亏了怎么办?我这钱都是辛辛苦苦攒的,亏了可就找不回来了。”

这种“怕亏本”的心态,我特别能理解。尤其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自然不想承担风险。但咱们换个角度想:难道不投资,就没有风险了吗?

刚才咱们算过,把钱放在银行里,虽然不会“亏本”,但会被通胀“悄悄偷走”购买力,这其实是一种“隐性风险”。而投资的风险,是“显性风险”——它可能会让你短期亏损,但也能让你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对抗通胀,甚至实现财富的增值。

而且,风险是可以通过方法来控制的。不是所有投资都像股票那样波动大,也有很多风险较低的投资方式,适合刚开始接触投资的普通人。

比如货币基金,它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短期债券等,流动性强,几乎不会亏损,收益比活期存款高不少,适合放日常备用金。像咱们平时用的余额宝、微信零钱通,本质上就是货币基金,很多人每天都在不自觉地用它来“投资”。

再比如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等,风险比货币基金稍高一些,但收益也更高,适合能接受短期小幅波动的人。很多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能达到3%-5%,虽然不算高,但跑赢通胀还是没问题的。

还有指数基金,它跟踪的是特定的指数(比如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风险比股票低,长期收益也比较稳定。对于刚开始投资的人来说,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来买指数基金——每个月固定投入一笔钱,不管市场涨跌都坚持投。这样一来,市场涨的时候,你买的份额少,但收益高;市场跌的时候,你买的份额多,成本低。长期坚持下来,就能摊薄成本,降低风险。

我有个同事,从2018年开始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每个月投1000块。2018年股市大跌,他定投的基金也一直在亏损,最多的时候浮亏了20%。那时候他也很焦虑,甚至想过停止定投。但后来他想通了:反正每个月就1000块,就算亏,也亏不了多少,而且市场跌的时候买,成本更低,等市场涨起来的时候,反而能赚更多。

就这么坚持到2021年,股市回暖,他定投的基金不仅回本了,还赚了将近40%。现在他还在继续定投,他说:“我不管市场涨还是跌,每个月都按时投,反而不焦虑了。反正我是长期持有,短期的波动对我影响不大。”

你看,投资并不是“要么赚大钱,要么亏光”的赌博,而是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用正确的方法来降低风险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资的核心不是“赚快钱”,而是“让钱慢慢增值,不被通胀偷走”。

可能还有人会说:“我平时工作已经够忙了,哪有时间研究投资啊?而且投资需要懂很多专业知识,我根本学不会。”

其实,刚开始接触投资的时候,不需要你成为“专家”,只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就行。

比如你要是没时间研究,就可以选择指数基金定投——不需要你每天盯盘,也不需要你分析公司财报,只需要每个月固定时间投一笔钱,长期坚持就好。你可以把定投设置成自动扣款,这样连“忘记投”的风险都没有了。

如果你怕自己学不会专业知识,可以从最简单的书籍、文章开始看起。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面向普通人的理财书籍,里面用直白的语言讲解投资知识,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术语,很容易看懂。你也可以关注一些靠谱的理财公众号,每天花十分钟看一篇文章,慢慢积累知识。

我认识一个全职妈妈,她之前对投资一窍不通,连基金和股票的区别都不知道。后来她想给孩子攒教育金,就开始慢慢学习理财。她每天等孩子睡了之后,花一个小时看理财文章、听理财课程,从货币基金开始了解,然后尝试买债券基金,再到后来开始定投指数基金。

现在三年过去了,她不仅用定投攒下了一笔教育金,还成了身边朋友的“理财小顾问”。她说:“其实投资没那么难,关键是要开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迷茫,但慢慢学、慢慢试,就会越来越清楚。”

你看,不是因为“懂投资”才开始投资,而是因为“开始投资”,才慢慢懂投资。没有人天生就会理财,都是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

咱们再回到最开始的话题:为什么说普通人更需要投资?

因为有钱人的财富基数大,就算通胀让他们的钱缩水,他们也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或者资产来弥补。而普通人的财富,大多集中在存款上,如果不通过投资来对抗通胀,就只能看着自己的积蓄一点点“贬值”,永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而且,投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培养一种“财富思维”。当你开始关注自己的钱怎么增值,开始学习怎么管理自己的资产时,你就会更理性地看待消费,更有规划地安排自己的财务,从而慢慢摆脱“赚得多、剩得少”的怪圈。

可能你现在还是会犹豫:“我手里就这么点钱,就算投资,也赚不了多少啊。”

但你要知道,财富的积累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你的“雪球”很小,就算滚得慢,也看不出明显的变化。但只要你坚持滚下去,雪球就会越来越大,滚得也会越来越快。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个每个月定投200块的朋友,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账户余额增长很慢,第一个月200,第二个月400多(加上一点点收益),半年下来也才1000多块。但坚持了五年之后,他的账户余额已经接近15000块,而且随着本金的增加,收益也在慢慢增长。他说:“现在每个月的收益,有时候比我刚开始投的本金还多,这种感觉特别好。”

所以,别再被“投资是有钱人的游戏”这个误区困住了。不管你现在手里有多少钱,不管你对投资有多陌生,都可以从现在开始,迈出投资的第一步。

你可以先从货币基金开始,把日常备用金放进去,感受一下“钱生钱”的感觉;也可以从每月定投100块指数基金开始,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投资节奏。重要的不是一开始就能赚多少钱,而是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开始关注自己的财富增长。

记住,普通人最大的财富,不是现有的存款,而是“愿意改变的勇气”和“长期坚持的耐心”。只要你愿意开始,愿意学习,愿意坚持,就一定能通过投资,守住自己的财富,一步步靠近自己的财富目标。

下次再看到物价上涨的时候,别再只是无奈地叹气说“钱不够花”了。不如试着打开手机上的理财APP,花10块钱买一笔基金,开始你的投资之旅。你会发现,对抗通胀,并没有那么难;让钱为你工作,也并没有那么遥远。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