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4章

温暖看着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是不去会怎么样?”

“你这就是思想落后了,你们要是不去,只能强制执行了。”

温暖咬着牙,“能问下谁帮我们报名的吗?”

“是一个女同志,跟你差不多年纪,她拿着户口本过来报名。”

温暖和温子俊脸色瞬间变了。

“该死!”

“是秦依依!”

“明天下午两点半的火车,你们早做准备,反正我话已经带到了。”

话落,两位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就先行离去了。

温暖温暖紧紧攥着拳头,指关节都泛白了,眼中满是愤怒。

温子俊在一旁也是气得满脸通红,咬牙切齿道:“这个秦依依,怎么能做出这种事!”

温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现在先别着急生气,看来下乡是必定的事情,我们还是先准备点吃的和用的东西吧,明天下午的火车,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温子俊皱着眉头思索着,“要不我们直接去找街道办说明情况,就说这是别人私自报名,我们并不愿意。”

温暖摇了摇头,“只怕街道办不会轻易相信,而且他们已经说要强制执行了。”

温子俊咬着牙,“都怪秦依依那个害人精。”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意义。”

“她在哪,我去弄死她。”

温暖瞥了温子俊一眼,“就你。”

“你看不起我?”

温暖没好气道:“我只是觉得以你脑子干不过人家,还有可能把自己给折进去。”

“你也看不起我。”

“我只是不想找人捞你。”

温子俊被温暖说得有些泄气,但还是嘴硬道:“那等下乡回来,我肯定找她算账。”

温暖没再搭话,开始盘算着家里能带走的东西。

家里遭贼,能拿出的物资有限。

温暖决定把陈家龙家里两床棉被带上一床,再找他给自己买两件衣服。

她可不想别人觉得她一件衣服都买不起。

另一头,秦依依经过两天终于成功抵达到粤省。

一到这里,周翠华脸上的笑意肉眼可见地变浓。

“奶,你是不是很多年没回来过了?”

面对秦依依的询问,周翠华笑着说:“的确很多年了。”

秦依依转过头,“爷爷,这事怪你。”

秦怀国笑了笑,“没错,这事赖我。”

“其实也怪不了你爷爷,我们以前交通不便。”

周晓宁小跑着道:“我们一起走呀。”身后陈誉扛着行李气喘吁吁地跟着。

“晓宁,你等等我。”

“你倒是跑快点。”

秦依依抬眸一看,哑然失笑。

周晓宁连忙解释,“不是我不拿,是陈誉死活不肯我动手。”

“你们青梅竹马?”

周晓宁脸颊微红,“算是吧,我和陈誉从三岁就认识了。”

“那他人不错。”

周晓宁红着脸,“别说了。”

秦依依嘴角微勾,“我懂,害羞了。”

周晓宁,“我才没有。”

一旁的秦怀国和周翠华笑了,作为过来人,哪会不知眼前少女心思。

周晓宁忙道,“我现在只想投身于建设国家当中。”

秦依依忍不住笑了,“好好好,我们知道了。”

随即周晓宁泄气了起来,“我本来是这么想的,可真来到这里,我感觉我低估了自己受苦的能力。”

“路到桥头自然直,你也别想那么多。”

“依依,还是你好,一家人都在一起。”

秦依依拍了拍周晓宁的肩膀,安慰道:“你不还有陈誉同志嘛。”

“是哦。”

随后三人出了火车站,发现不远处停着各个生产队的牛车,显然这些牛车都是接下放到生产队的知青。

周晓宁手指着右边,“快看,那是上塘大队的。”

秦依依顺着她视线望去,只见一个长相淳厚的汉子,一边吸着旱烟一边注意来往的人群。

秦依依带着二老来到那人面前,笑着说,“我和我爷奶想去上塘大队。”

“我这车要送知青,你是知青吗?”

秦依依摇摇头,“我们是过来寻亲的,能不能载我一程,我出钱。”

“你给多少?”

“一个人3毛。”

王铁柱想了想,“那你先坐。”

秦依依当即拿出九毛钱。

没一会又来了三个知青,等她们坐稳了,牛车滴答滴答开始走了。

待天色擦黑时,牛车终于在上塘停了下来。

秦依依跳下车,脚刚沾地就打了个趔趄——满脚的泥疙瘩混着碎草,踩上去软乎乎的,又带着股土腥气。

“这就是知青点?”周晓宁扯着嗓子问,声音里的雀跃早没了影。

眼前是三间土坯房,墙皮裂着蛛网似的缝,屋顶铺的茅草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有几处甚至露出了黑黢黢的椽子。

门口站着个穿蓝布褂子的汉子,手里攥着杆旱烟袋,见他们来了,咧开缺了颗牙的嘴笑:“是城里来的娃娃吧?我是队长周年庆,快进屋歇脚。”

掀开门帘的瞬间,一股霉味混着烟火气扑面而来。

屋里没灯,借着窗外的余光,能看见靠墙摆着两张大通铺,铺着薄薄一层稻草,上面堆着几件打补丁的旧被褥。

墙角支着个豁了口的灶台,旁边摞着几个粗瓷碗,碗沿还沾着没洗干净的糊糊。

“女娃住里间,男娃睡外屋。”王铁柱用烟袋锅指了指最里面的小隔间。

周晓宁把帆布包往稻草上一放,包角立刻陷了进去。

她摸了摸铺板,凉丝丝的,还带着潮气,指尖蹭到点细土,一吹就飘了起来。

“这……这怎么睡啊?”同来的男知青李建国跺了跺脚上的泥,眉头拧成个疙瘩,“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

周年庆吧嗒抽了口烟,烟雾缭绕里,声音听着有些闷:“咱这儿就这光景,地是好地,就是得下力气刨。等开春了,你们就知道,能有个遮风挡雨的窝,就不赖了。”

说话间,外屋传来“哐当”一声响。

众人齐刷刷探头一看,只见陈誉正蹲在灶台边,对着那口黑黢黢的铁锅发呆,手里的搪瓷缸子掉在地上,缸底磕出个小坑。

“别碰那锅!”周年庆赶紧喊,“那是熬猪食的,你们的碗在灶台上呢。”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