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3章

医疗设备公司的订单像一场及时雨,暂时缓解了“启星”的旱情,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方要求极高,交付周期极短,任何差错都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关乎患者安全。

李飞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暂停“星链”通用平台的开发,全员全力投入到这个紧急项目中。他将这个项目命名为“守护者”,既是守护设备,也是守护“启星”生存的火种。

(必须做 #39:立即行动(抓住救命稻草) & 必须做 #40:走出舒适区(应对高压力交付))

办公室再次进入了不眠不休的状态。李飞身先士卒,承担了最核心的算法模块。剩下的两名员工,一个叫小陈的毕业生负责前端界面和数据展示,另一个叫老吴的负责后端架构和稳定性保障。三人小组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李飞不再追求技术的炫技和架构的完美,而是将“稳定、准确、高效”作为最高准则。他不断和医疗公司的工程师沟通,深入理解业务场景的每一个细节。(必须做 #38:从错误中学习(回归商业本质,聚焦客户需求))

过程中难题不断。一次,预测模型在测试中出现了极低概率的误报,一千次测试可能只出现一次,但医疗设备不容许任何“可能”。为了排查这个幽灵般的BUG,李飞和团队连续工作了三十六个小时,检查了无数行代码,最终发现是一个底层数学库在极端数据下的精度问题。

解决了这个问题,李飞瘫倒在椅子上,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责任的敬畏,是之前闭门造车开发“星链”时从未有过的。

(必须做 #33:建立自己的原则(对产品负责,对客户负责))

就在项目最紧张的阶段,苏清月来了。她没有提前打招呼,拎着几大袋宵夜和咖啡,直接到了办公室。

看到办公室里弥漫的硝烟和三人疲惫却专注的神情,她没有多问,只是安静地把食物放下,然后找了个角落坐下,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开始工作。

她的存在本身,就像一种无声的支持。偶尔,李飞遇到一个关于用户交互流程的纠结,会下意识地抬头看她一眼。苏清月总能敏锐地察觉到,走过来,寥寥数语,从产品体验的角度给出关键建议,往往能让他茅塞顿开。

(必须做 #29:向比你优秀的人学习(汲取产品思维))

深夜,小陈和老吴顶不住先去休息了。办公室里只剩下李飞和苏清月。

“谢谢你,清月。”李飞揉着发酸的眼睛,声音沙哑。 “谢我什么?我又没帮上忙。”苏清月合上电脑,看着他,“看你这样,想起我当年在硅谷实习,跟着团队攻坚的日子。都一样,熬过来就好了。”

她轻描淡写的话语,却让李飞感受到一种共情和理解。他们仿佛不再是两个世界的人,而是在同一条崎岖道路上艰难前行的同行者。

“这次……差点就完了。”李飞第一次对外人流露出了一丝后怕。 “但你没完。”苏清月目光清澈地看着他,“而且,经过这一次,只要‘守护者’成功,‘启星’的根基会比以前更稳。挫折是最好的淬火,能去掉杂质,让你变得更硬。”

她的比喻精准而富有力量。李飞深深地点了点头。

经过二十天的鏖战,“守护者”项目提前两天成功交付。上线运行一周,零差错,预测准确率远超客户预期。医疗公司的刘总亲自打来电话,语气激动:“李总!太感谢了!你们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尾款今天就打过去!后续的维护和升级,也务必交给你们!”

看着公司账户上再次涌入的资金,以及客户毫不掩饰的赞赏,李飞和团队成员相视一笑,那种劫后余生、共同奋战带来的成就感与凝聚力,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李飞没有食言,他用这笔钱补发了之前拖欠的工资,并给每人包了一个厚厚的红包。

“李总,这……”小陈拿着红包,有些不知所措。 “应得的。”李飞拍拍他的肩膀,“最困难的时候,你们没离开,这就是‘启星’最宝贵的财富。”

(必须做 #32:珍惜真诚的友谊(维护团队信任))

危机过后,李飞没有立刻重启“星链”。他召开了一次彻底的复盘会,拉着小陈和老吴,对照着“守护者”项目的成功经验,反思之前“星链”规划的失误。

他们得出几条血泪教训:

1. 需求驱动,而非技术驱动:产品必须解决真实、迫切的市场需求。

2. 小步快跑,迭代验证:拒绝大而全,聚焦MVP,快速上线收集反馈。

3. 现金流是生命线: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项目收入,支撑产品研发。

基于这些教训,他们重新定义了“星链”:不再试图做一个万能平台,而是聚焦于“工业设备预测性维护”这个垂直领域,深度打磨,就做这个细分市场的第一。

(必须做 #38:从错误中学习(战略转型))

新的“星链”规划更加务实,目标清晰。他们甚至将“守护者”项目的部分经验模块化,作为新“星链”的核心组件。

李飞把新的规划和财务状况向秦昊做了汇报。秦昊听完,非但没有指责之前的失误,反而表示了肯定:“交学费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学到了东西,找到了更准的方向。‘工业互联网’是风口,聚焦垂直领域是对的。需要追加投资的话,可以再谈。”

资本市场的现实与宽容,让李飞又学到了一课。

一切似乎又重新走上了正轨,甚至比之前更加扎实。李飞处理完工作,终于有时间约苏清月吃饭,正式感谢她之前的帮助。

餐厅里,气氛轻松愉悦。李飞讲着项目中的趣事和惊险,苏清月听得莞尔。

“看来这次淬火,效果显著。”她举杯调侃。 “主要是军师指点得好。”李飞真诚地说,“要不是你……” “打住。”苏清月笑着打断他,“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和能力。我最多……算是个啦啦队长。”

她顿了顿,看似随意地问道:“对了,下周末我几个朋友有个小范围的户外徒步,风景不错,难度也不大,有没有兴趣一起?老是憋在代码里,也该换换脑子。”

李飞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这不是工作相关的邀请,而是纯粹的私人社交。他脑海中瞬间闪过那些可能出现的、和他背景迥异的“朋友”,本能地想退缩。

但他看着苏清月带着笑意的、期待的眼神,想到了自己心里那簇从未熄灭的火苗。

(必须做 #40:走出舒适区(接受私人社交邀请))

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好。我去。”

他知道,淬火之后,需要经过回火,才能达到最佳的韧性和硬度。而生活,似乎正在为他安排下一场考验,或者说,机遇。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