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3章

宁方远内心激动,但表面依然平静:“请秘书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周明远点点头,又叮嘱道:“做秘书工作,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既要思维活跃,又不能自作主张;既要贴近领导,又要保持距离;既要处理大事,又要注重细节。这些都需要你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带着领导的嘱托和同事们的各种目光,宁方远走上了新的岗位。他知道,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委书记联络员的位置让他能够站在更高层面观察和思考问题,近距离学习领导的工作方法;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风险,一言一行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他深知刘长生书记在宁州乃至汉东省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前世记忆中,刘长生后来官至省长,是汉东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能够成为他的秘书,无疑是打开了通往更高平台的大门。

第一天到书记办公室报到时,宁方远特意提前了半小时。他仔细擦拭办公室的每个角落,将文件整理得井井有条,为书记泡好他喜欢喝的龙井茶,然后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候。

当刘长生迈着稳健的步伐走来时,看到的是一个衣着整洁、神态恭敬而又不卑不亢的年轻人。

“小宁来了?”刘长生温和地打招呼。

“刘书记早!”宁方远微微躬身,为书记打开门。

走进整洁有序的办公室,看到桌上泡好的热茶和整理好的文件,刘长生满意地点点头:“周秘书长说你是个细心人,果然不错。”

就这样,宁方远开始了作为市委书记临时联络员的生涯。

成为市委书记刘长生的临时联络员后,宁方远的生活节奏骤然加快。他不再是那个可以按时下班的普通科员,而是需要随时待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刘长生工作作风务实高效,经常深入基层调研,这就意味着宁方远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跟上书记的工作节奏。

最初的几周堪称考验。宁方远不得不快速适应书记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刘长生注重数据支撑和实际情况,厌恶空话套话;他记忆力惊人,对数字特别敏感;他喜欢简洁明了的汇报,但要求汇报人对背景了如指掌。

有一次,刘长生突然问起宁州市纺织厂的情况,宁方远不仅立即报出了该厂的基本数据和近期生产经营情况,还简要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革建议。刘长生听后颇为惊讶:“小宁,你怎么对纺织厂这么了解?”

宁方远谦逊地回答:“书记上次去纺织厂调研后,我做了一些跟进研究,觉得这个厂的问题在宁州国企中很有代表性。”

刘长生满意地点点头:“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种主动钻研的精神。”

机会很快降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宁州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国企问题尤为突出——设备老化、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许多企业靠财政补贴勉强维持。

刘长生决心推动宁州国企改革,但阻力重重。一方面,保守势力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激进派又主张一刀切式的私有化。如何在改革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摆在市委面前的难题。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