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3章

楚云的声音继续传来:”程昱原名程立,字仲德,出身兖州东郡东阿的寒门。184年黄巾事起,东阿县丞王度响应叛乱,火烧粮仓。县令弃城而逃,县兵纷纷携家眷逃离。”

“程立敏锐地发现王度占据空城后并未驻守,反而在城西扎营,当即心生良策。”

画面转换间,程立正在对乡绅薛房等人分析:”王度虽占县城却不入守,可见意在劫掠而非占城。此乃其取败之道。我等当速返城中据守,城墙高厚,粮草充足,只需请回县令协力坚守,待贼兵粮尽便可一举击破。”

薛房深表赞同,但百姓士卒皆不愿返城。程立屡劝无功,怒斥:”愚民不可教!”随即暗中命人于东山竖立旌旗,嘱咐薛房等人:”待见旗帜即呼贼至。”

当东山旗帜升起时,薛房等人高声呼喊奔向城池,百姓士卒见状纷纷跟随入城。程立成功劝回县令共同守城。数日后王度果然前来攻城,久攻不下粮尽而退。

东阿城门突启,程立领县兵杀出,大破王度叛军,全城得保。

官绅百姓无不感念程立恩德。县令欲荐其任县丞,却遭谢绝。此事传开,世人皆惊。

“程立胆略俱佳!”

“既位列十二,谋略自不必疑。唯年逾四十,未知寿数几何?恐难越庞统之才。”

东武阳城中,陈宫凝视天幕,低语:”东阿程立……莫要投了曹操。”

若能招揽此人共抗曹操,胜算必增。然寒门出身者,多与兖州士族不睦——思及此,他再度拧眉:”派死士暗盯程立,切记勿露行迹。”

待仆从领命退下,天幕间楚云之声续起:

“初平三年(192),兖州刺史刘岱欲征程立。时值袁绍、公孙瓒联姻,范方率幽州兵助守兖州。后二雄交战,袁绍妻室滞留兖州。公孙瓒破袁军后,胁迫刘岱交出袁妻、绝交袁绍,否则撤军相胁。刘岱踌躇难决,别驾王彧进言:’程立多奇谋,或可解困’。”

刘岱闻听此言,立即召来程立商议对策。”

镜头里,程昱听完刘岱的叙述后进言:”将军明鉴,公孙瓒远在幽州,袁绍却近在兖州之畔。弃近求远,实非上策。”

“况且,公孙瓒虽暂占优势,但以在下观察,终非袁绍敌手,来日必败。”

“若将军只顾眼前小利,不作长远谋划,日后必陷危局。”

刘岱听罢,终于下定决心,拒绝交出袁绍家眷。

公孙瓒勃然大怒,当即命令范方撤军。

然而范方尚未返回幽州,公孙瓒已被袁绍击溃。

刘岱对程立深为叹服,上表举荐其担任骑都尉,但程立仍以病体未愈推辞。

见此情形,天下人皆感诧异。

“这位程…程立先生,屡次推辞官职,究竟意欲何为?”

“年过四旬若再不入仕,只怕为时已晚。”

程立本人不急,反倒急坏了旁观者。

此时楚云的声音再度响起:

“未几,青州黄巾进犯兖州,刘岱战死,曹操接管兖州,进驻昌邑。”

“曹操听闻程立之名,遣使征召,程立当即应允。”

闻听此言,世人顿生疑惑。

“先前东阿县令、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立皆婉拒,为何独独应允曹操?”

“曹孟德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须知画面中的曹操,方才掌控兖州,尚未显露非凡才能。

陈留城中,曹操朗声笑道:”妙哉!不想程立竟成吾之谋士,且就在东郡。”

“若得程立相助,何须忧心陈宫?”

东郡东武阳,陈宫闻言色变,紧锁双眉:”竟是曹操幕僚?”

天下诸侯众多,偏偏出现他最不愿见到的局面。

这位程立位列十二,远在自己之上。

若能再得董昭相助,曹操岂非更难牵制?

他眸中寒光渐起,唤来侍从吩咐:”速遣死士围住东阿程宅,莫让程立踏出半步。”

“待其命数尽显,若终为曹氏效忠——立斩不饶!”

“遵命!”

侍从疾步退下。陈宫凝视天幕中程立的身影,森然低语:”既做曹贼鹰犬,休怪某不容你。”

此时画面里,程立正背着行囊迈向昌邑。乡邻围上来奇道:”仲德先前连拒东阿县令与刘使君,今日为何独投曹操?”

程立朗声笑道:”天机不可泄,诸位静观便是。”说罢扬长而去,徒留满地猜疑。

昌邑城中,曹操与程立纵论乾坤。听闻其洞见,操击节赞叹:”盛名无虚!程君果有经天纬地之才。”当即授其寿张令之职。

未几曹父遇害,曹操血洗徐州。程立奉命留守甄城时,曾对荀彧笑言常梦泰山捧日之异象。

风云突变。陈宫张邈迎吕布入兖,诸城皆叛。唯鄄城、范县、东阿三地犹悬曹氏旌旗。

荀彧急寻程立:”今逆贼猖獗,三城唇齿相依。仲德在东阿德高望重,若肯回乡凝聚民心,必能力挽狂澜!”

“某即刻启程。”程立斩钉截铁。

途经范县,他直入县衙对靳允道:”闻吕布挟君亲眷,尽孝乃人之常情。然当此乱世,必有真命天子应运而生……”

【天下大势篇】

烽烟四起之际,世间唯曹公可定乾坤。

得明主则兴,失明主必衰。

陈宫背主投奔吕布,兖州诸城闻风响应,其势若可吞山河。

然以吾观之,实乃虚火。

吕布暴戾无谋,腹心空悬,恃勇而骄,拒纳忠言,徒呈莽夫之勇。

纵有千军万马,终难逃败亡。

曹公经纬天地,文武兼资,此乃天命所归。

范县当固守严防,绝不可予陈宫可乘之隙。

吾东阿坐镇,荀彧据守甄诚,三城犄角相援,必建田单复国之功。

靳允闻之泪落如雨,颤声道:”绝无二志。”

时曹将氾嶷兵临城下。

靳允得程立激励,设伏诛杀氾嶷。

程立更遣精骑控扼仓亭津,阻滞陈宫大军。

后返东阿调度,终保三城无虞,迎得曹操王者归来。

曹操执其手慨然:”非仲德,吾已无家可归。”

荀彧进言程立梦兆,曹操当即决断:”既如此,仲德更名昱可好?”

“拜谢主公赐名。”

程立遂更名程昱。

曹操龙颜大悦,擢升程昱为东平相,屯兵范县。

【风云再起篇】

见此天幕,世人方悟前因。

昔陈宫举事时,只道兖州仅余三城未降吕布。

谁知正是这三城如中流砥柱,硬撼吕布大军,直至曹操回师。

今方知晓,程昱实乃力挽狂澜之人。

东阿城中,程立抚掌而笑:”原来吾名由此而来。”

陈留城内,曹操击节赞叹:”得程昱相助,兖州必复,此子定要收入麾下!”

东武阳城,陈宫目光冰冷,一字一顿道:“无论如何,程昱必须死。”

战事正酣之际,楚云的声音再度传来。

“兴平元年,岁在甲戌,曹操挥师濮阳,却屡遭吕布重创。时值蝗灾肆虐,两军暂且休兵。

恰在此时,袁绍遣使前来,提出移驻邺城 ** 大业之约。彼时曹操困守孤城,粮草将尽,踌躇之际,程昱毅然进谏。”

光幕之中,但见程昱独自面见曹操,长揖道:“闻明公欲迁邺城,与袁本初结盟?”

曹操颔首:“正有此意。”

程昱遽然正色:“此举断不可行!袁绍虽据冀州,却徒有虚名。以明公之才,岂能久居人下?今虽失兖州大半,犹存三城精兵万余。凭此根基,兼有良谋,何愁霸业不成?望明公三思!”

曹操闻言骤然警醒:“若无仲德点醒,几铸大错!”遂绝连和之念。后经程昱等人运筹帷幄,终破吕布,收复兖州。

建安元年,曹操迎立天子,拜程昱为尚书。时兖州未靖,更委以东中郎将、济阴太守之职,总领州事。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刘备失守徐州,归附曹操帐下。

谋士程昱进言除掉刘备以除隐患,曹操未予采纳。

次年袁术兵败欲投奔袁绍,曹操担忧二袁合兵势大,遂命刘备率军进驻徐州阻击袁术。

程昱闻讯急谏:”明公,刘玄德非池中之物。今纵虎归山,他日必成祸患。”曹操听罢心生悔意,然刘备军马已远,追之不及。

后事果如程昱所料。袁术败亡后,刘备在徐州袭杀车胄,公然抗曹。

安喜县内,刘备读至此处不觉冷汗涔涔。暗忖若非曹操未纳程昱之言,恐早已命丧黄泉。

“犹记董昭位列名士时,亦曾进言诛杀刘备,曹操仍未采纳。”刘备暗自思量,”曹孟德素来老谋深算,唯独对备屡屡失策。”

此事在九州大地引发热议。

陈留城中,曹操眸中精光闪动:”刘玄德,若再相逢,定不轻纵!”

豫州之地,袁术面如死灰:”本公何以沦落至投靠袁绍那庶子?其中必有蹊跷。”

此时楚云的声音再度响起:

“建安五年,程昱受封振威将军。时袁绍陈兵黎阳欲南下,而驻守鄄城的程昱麾下仅七百兵卒。

危急关头,曹操欲增兵数千驰援,遭程昱婉拒。其谓使者曰:

‘袁本初拥兵十万,骄矜自傲。若见我兵微将寡,反不敢轻举妄动。

增兵徒惹猜忌,若引十万大军来攻,纵多得数千兵力亦难坚守。

请禀明公,昱无需增援,万勿以鄄城为念。'”

曹营使者将程昱原话呈报曹操。曹操沉吟良久,终纳其谏。

未出所料,袁绍闻程昱兵寡,果未进犯鄄城。

曹操抚掌叹道:”程卿之勇,更甚古之孟贲、夏育。”

“得此奇士运筹帷幄,曹公何其幸也!”

观者莫不慨然。光影流转间,正映曹军存亡之秋。

程昱临危受命,独挽狂澜,其智其勇,举世罕有。

渤海袁绍面沉如水:”不过诈术耳。”

竟成他人扬名之阶,素来倨傲的袁本初岂能甘心?

陈留城中,曹操急召夏侯渊:”速往东阿迎程昱,得此良辅,何虑陈宫跳梁?”

夏侯渊领命而去。

建安七年冬,程昱募得数千劲卒驰援黎阳。

时魏郡守高蕃陈兵河上,漕运断绝。

程昱献策:”贼重兵在外,城内必虚。精兵奇袭,可破之。”

果克高蕃,粮道遂通。战后拜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刘备奔吴。

魏廷众臣皆谓孙氏必杀玄德。

程昱却不以为然,说道:”孙仲谋初掌大权,尚未使江东之威名远播四海。”

“明公如今坐拥百万雄师,又新取荆襄之地,正是兵锋正盛之时。”

“孙权心知无力独抗明公,而刘玄德素有仁德之名,其帐下关羽、张飞皆万人敌,孙权定会相助刘备,借其力以阻我军。”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