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4章

第二天,面对央媒的镜头,王晨将陈捷教给他的话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侃侃而谈,风度翩翩,既突出了领导的功劳,又肯定了团队的努力。

最后还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自己的谦逊。

采访播出后,王晨在校内名声大噪,成为了公认的“优秀学生干部典范”。

而办公室里,林薇看着电视上意气风发的王晨,走到陈捷身边,低声问道:

“把这么大的风头让给他,你真的甘心吗?”

陈捷正低头核对着最后的嘉宾手册,闻言,他抬起头,微微一笑: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林薇一怔。

陈捷继续说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时候,站在聚光灯下,未必是好事,真正的猎人,更喜欢潜伏在暗处。”

“他得到了他想要的面子,我得到了我想要的里子,我们各取所需,这才是最稳固的合作关系。”

林薇看着陈捷那双深邃得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心中再次被深深地震撼。

她终于明白,陈捷的格局,早已不在于争一时的风头。

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让出的每一个利益,都像是在下一盘无比精妙的围棋,看似平淡无奇的落子,却早已为未来的大龙,布下了坚实的气眼。

……

2008年10月28日,秋高气爽。

燕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华国法治进程高峰论坛”在这里隆重开幕。

会场外,红毯铺地,彩旗飘扬。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学界名流、司法界精英、商界翘楚,在志愿者的引导下,陆续步入会场。

会场内,座无虚席,气氛庄重而热烈。

后台,一间小小的导播间里,陈捷正站在监视器墙前,神情平静地注视着屏幕上显示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耳朵里戴着无线耳机,一道道指令从他口中清晰而冷静地发出:

“一号机位,对准主席台中央,罗老马上要入场了。”

“灯光组注意,罗老上台时,追光要柔和,不要太刺眼。”

“后勤组,钱院长的茶杯该续水了,注意动作要轻。”

“通知主持人,开场白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嘉宾。”

他就像一个掌控全局的导演,将这场数千人参与的盛会,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都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王晨作为名义上的总指挥,此刻正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前台迎宾处,与各位来宾热情握手,谈笑风生,享受着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而陈捷,则选择留在了这个无人关注的角落。

这里,才是真正的权力中枢。

苏晴作为志愿者的一员,负责在后台协助嘉宾。

她端着茶水,悄悄走到陈捷身边,看着他专注而沉稳的侧脸,满是爱慕与心疼。

“喝口水吧,你从早上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苏晴将一杯温水递到陈捷面前。

陈捷转过头,看到是苏晴,紧绷脸上露出一丝温柔笑意。

他接过水杯,一饮而尽。

“怎么样?还顺利吗?”苏晴小声问道。

“一切尽在掌握。”陈捷语气中带着一种强大自信。

就在这时,耳机里传来会务组长急促的声音:

“陈捷!陈捷!出状况了!原定下午第一个发言的、来自最高检的李明副厅长,他的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了,至少要晚到三个小时,下午的议程,要开天窗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后台的工作人员顿时一阵骚动,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紧张和慌乱。

一个如此高规格的论坛,如果出现议程中断事故,那将是天大笑话。

但陈捷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

他只是静静地听完汇报,然后对着麦克风,用一种平静语气说道:

“不要慌,启动B-2号预案。”

“B-2号预案?”耳机那头的组长愣了一下。

“对。”陈捷的声音清晰地传来,“立刻联系上午发言的、社科院的张文山教授,就说,上午的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许多青年学者和学生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与他进行深入交流。”

“我们想临时增设一个学术对话环节,邀请他与台下的青年才俊,进行一场四十分钟的互动问答,主题就围绕‘法治的本土资源与现代化转型’。”

“同时,通知主持人,让他准备一段串场词,将这个环节,包装成我们为了响应现场热烈气氛而做出的惊喜调整。”

“另外,让礼仪组准备一份最精美的燕大纪念品,在互动环节结束后,由钱院长亲自上台,赠送给张教授,以示感谢。”

陈捷一连串的指令,清晰、果断、有条不紊。

后台所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这才想起,在论坛筹备初期,陈捷曾经让他们准备过厚厚一本《应急预案手册》,里面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都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

当时,很多人还觉得这是多此一举,是陈捷小题大做。

但此刻,他们才明白,什么叫做“深谋远虑,未雨绸缪”!

将一场可能发生的播出事故,巧妙地转化为一个与嘉宾互动的惊喜环节,这不仅仅是解决了危机,更是将危机变成了创造亮点的机会!

苏晴在一旁,完整地听到了陈捷处理危机的全过程。

她看着眼前这个镇定自若、化腐朽为神奇的男人,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自豪感。

……

下午的论坛,波澜不惊地进行着。

当主持人宣布,因为现场气氛热烈,临时增设与张文山教授的互动环节时,台下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青年学者和学生们踊跃提问,张文山教授也兴致盎然,妙语连珠,整个环节的气氛,甚至比原定主题发言还要活跃。

没有人知道,他们正在参与的,是一场由陈捷在幕后精心导演的危机公关。

坐在主席台上的钱裕民院长,看着台下热烈的场面,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作为主办方,他当然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李明副厅长航班延误的消息。

他正准备让秘书去处理,没想到,还没等他开口,问题就已经被完美地解决了。

他侧过头,低声问身边的辅导员张玮:

“这是陈捷安排的?”

张玮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中充满了肯定:

“是的,院长。他为这次论坛,准备了十七套应急预案。”

钱裕民的眼中,欣赏之色更浓。

一个有才华的学生,他见过很多。

一个有魄力的学生,也不少见。

但一个既有才华和魄力,又兼具如此缜密的心思和沉稳气度的年轻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已经不是一个好苗子了。

这是一块璞玉,一块稍加雕琢,便能绽放出万丈光芒的国之重柱!

钱裕民心中,已经暗暗做出了一个决定。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