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2章

第17章 釜底抽薪破僵局

易中海针对何雨水的“温情”试探被干脆利落地挡回,如同石子投入深潭,只在何雨柱心中激起片刻涟漪,便迅速恢复了平静。他无暇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过多纠缠,轧钢厂食堂里那由刘师傅暗中搅动、愈发浑浊的暗流,才是他当下必须全力应对的危机。

【数据直觉】这个新领悟的技能,如同给何雨柱装上了一个高精度的预警雷达。那些看似寻常的采购单据、消耗报表,在他眼中逐渐显露出隐藏的脉络和异常的节点。他锁定的几个重点怀疑对象——主要是几批次品质波动异常却又总能“合理解释”的时令蔬菜,以及少量单价略低于市场却来源模糊的干货——如同地图上被标记出的雷区,清晰而刺眼。

然而,直觉和怀疑并不能作为证据。刘师傅行事愈发狡猾,他不再直接插手采购,而是通过看似无意的闲聊,向性格懦弱、怕担责任的老王灌输“现在要求太严”、“差不多就行”、“别得罪供应商”之类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王的判断和底线。而老王,这个老实巴交却又有些糊涂的采购员,在刘师傅的持续“关怀”和供应商的小恩小惠(可能只是一包烟、一顿酒)下,防线正在一点点松动,对食材验收的标准,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降低。

何雨柱意识到,必须拿到确凿的证据,才能给予刘师傅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链条致命一击。他决定双管齐下。

明面上,他进一步加强了审核力度,对所有标注“异常”的采购项目,都要求老王提供更详细的说明,甚至偶尔会突然出现在仓库,亲自抽查刚到货的食材品质。这种看似随机却极具针对性的检查,给老王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使得供应商不敢过于明目张胆。

暗地里,何雨柱开始了他自己的调查。他利用休息时间,更频繁地走访周边的菜市场和副食店,不仅了解行情,更有意识地接触不同的供应商,旁敲侧击地打听轧钢厂食堂目前的采购渠道和风评。他还通过马华等信得过的年轻学徒,留意后厨内部,特别是刘师傅和老王之间的异常接触。

几天下来,收获渐显。他从一个与轧钢厂曾有合作、但因不肯在品质上妥协而被边缘化的老供应商那里,听到了些耐人寻味的抱怨:“你们厂现在那个采购老王……唉,人是老实,可耳根子太软……现在送进去的货,只要差不多,他也就收了……哪像以前那么较真……听说,是厂里有人给他‘做工作’了……”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厂里有人”这四个字,几乎将矛头直指不断向老王灌输“宽松”思想的刘师傅。

与此同时,马华也悄悄向何雨柱汇报,曾看到刘师傅下班后,在厂外不远的小酒馆里,和那个经常给食堂送土豆、萝卜的姓张的供应商一起喝酒,看起来颇为熟络。

线索逐渐清晰,指向了刘师傅与张姓供应商可能存在的不正当关系,而老王则成了被他们利用的薄弱环节。

然而,就在何雨柱准备进一步收集证据,等待时机收网时,刘师傅似乎察觉到了风声,或者说,他背后的“高人”指点了他。他们突然改变了策略,不再在容易被查证的食材品质和斤两上做文章,而是转向了一个更隐蔽、也更难抓把柄的方向——利用信息差和采购时机,进行围积和抬价。

事情的起因,是厂里临时接到通知,下周有几个兄弟单位要来交流学习,后勤处要求食堂准备一批质量上乘的干货(如木耳、香菇)和调味品,用于招待。这批物资需求量不大,但要求高,需要临时采购。

采购任务自然落到了老王头上。然而,当老王像往常一样去找几家熟悉的供应商询价时,却意外地发现,市面上符合要求的这类紧俏货,竟然短时间内变得奇货可居,价格也比平时上浮了不少。几个供应商口径一致地表示,最近货源紧张,想要货,就得接受这个价。

老王慌了神,跑回来向何雨柱汇报。何雨柱一听,心中顿时雪亮。这绝不是正常的市场波动!时间点太巧,针对性太强!这分明是有人提前得知了厂里的采购需求,串通供应商,故意制造货源紧张的假象,哄抬价格,企图从中牟取暴利!而能提前得知消息,并能说动多家供应商配合的,绝非普通厨子刘师傅能办到,背后定然还有级别更高、能量更大的人在操控!

是谁?何雨柱脑海中瞬间闪过几个可能的身影,最终,一个名字浮上心头——易中海!只有他这个八级钳工,在厂内人脉广泛,才有能力和动机,为了打压自己,不惜损害厂里利益,布下这样一个局!刘师傅,恐怕只是马前卒!

好狠毒的计策!如果何雨柱无法按时按质完成采购任务,影响了招待,那就是他管理不力,能力不足。如果他被迫接受了高价,那么事后一旦被查出价格异常,他同样难辞其咎!这是一个进退维谷的陷阱!

“班长,这……这可怎么办?李主任那边还等着要东西呢!”老王急得团团转。

何雨柱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越是危急时刻,越不能慌乱。他深吸一口气,对老王说:“王师傅,你别急。你把那几家供应商的名字和他们的报价都写下来给我。另外,你再想想,除了这几家,还有没有其他可能供货的渠道?哪怕是以前合作过,后来没什么来往的也行。”

老王依言写下信息。何雨柱看着纸上那几家串通一气的供应商名字和明显虚高的报价,眼神冰冷。

他没有立刻去找李怀德汇报。在没有确凿证据和解决方案之前,贸然汇报只会显得自己无能,甚至可能打草惊蛇。

他拿着名单,再次走出了轧钢厂。这一次,他的目标更加明确。他不仅要找到货源,更要找到打破这个垄断联盟的突破口!

他跑遍了名单上那几家供应商的店面,故作急切地询问货源,印证了老王的话——口径一致,价格坚挺,态度倨傲。何雨柱没有与他们纠缠,记下情况后便离开。

然后,他开始寻找名单之外的渠道。他去了更远的副食品批发市场,询问了一些规模较小、或者新开业的店铺。过程并不顺利,要么没有足够的库存,要么品质达不到要求。

天色渐晚,何雨柱奔波了大半天,却收获甚微。就在他感到一丝疲惫和焦灼时,忽然想起了之前那个抱怨过的、被边缘化的老供应商。那人姓赵,经营的铺子不大,但据说为人耿直,货品质量一向过硬。

何雨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按照记忆中的地址,找到了那家位于胡同深处、很不起眼的赵氏山货铺。

店铺果然很小,货品摆放却井井有条。店主老赵是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头,正戴着老花镜在灯下核对账本。

“赵老板,打扰了。”何雨柱走进店里,客气地打招呼。

老赵抬起头,打量了何雨柱一眼,似乎觉得有些面生:“小伙子,要买点什么?”

何雨柱没有绕弯子,直接亮明身份:“赵老板,我是红星轧钢厂食堂的何雨柱。听说您这里的山货品质很好,想跟您打听点事。”

听到“红星轧钢厂”,老赵眼神动了动,放下手中的账本,语气平淡:“轧钢厂?你们不是有固定的供货渠道吗?怎么找到我这小庙来了?”

何雨柱苦笑一下,将目前遇到的困境,隐去了刘师傅和易中海的可能 involvement,简单说了一下,重点是几家供应商联合抬价,导致食堂采购陷入困境。

老赵静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直到何雨柱说完,他才慢悠悠地开口:“这事啊,我倒是听说了点风声。那张胖子(指张姓供应商)前几天还来找过我,想拉我一起‘统一定价’,被我撅回去了。哼,搞这种歪门邪道,长久不了!”

何雨柱心中一动,果然如此!他连忙问道:“赵老板,那您这里……现在有符合要求的木耳和香菇吗?量不用太大,但品质一定要好。”

老赵看了何雨柱一眼,眼神锐利:“有是有。我老赵的货,品质你放心,都是山里收来的上等货。价格嘛,也绝对公道,不会趁火打劫。”他说了一个价格,比那张胖子等人的报价低了将近三成!

何雨柱心中一喜,但谨慎起见,还是要求先看看货。老赵也不含糊,直接从库房取出了样品。何雨柱仔细检查,无论是木耳的厚度、色泽,还是香菇的香气、形态,都属上乘,远超张胖子等人提供的样品!

“赵老板,货我要了!就按您说的价!”何雨柱当即拍板,“不过,时间紧急,您看最快什么时候能送货?”

“明天一早就能送!”老赵很干脆。

问题迎刃而解!何雨柱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不仅找到了优质优价的货源,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打破垄断联盟的突破口!老赵的存在,证明了张胖子等人的“货源紧张”纯属谎言!

但何雨柱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刘师傅和易中海布下这个局想坑他,他岂能轻易放过?必须趁机反击,至少要斩断他们伸向食堂的黑手!

他付了定金,与老赵约定好明天送货的时间和细节后,并没有立刻回厂,而是又去了一趟厂保卫科。他没有直接举报,而是以“了解市场情况,防止采购风险”为由,向相熟的一位保卫干事,侧面反映了近期几家供应商行为异常、疑似串通抬价的情况,并提供了那几家供应商的名字和老赵的证言(隐去了具体采购内容)。保卫科对此类涉及厂内经济秩序的事情颇为敏感,表示会关注。

做完这一切,何雨柱才回到食堂。他没有声张,只是告诉老王货源已经找到,问题解决了,让他不用担心。老王虽然疑惑何雨柱从哪里这么快找到了货,但见问题解决,也松了口气,不敢多问。

第二天上午,老赵准时将品质上乘的木耳和香菇送到了食堂仓库。何雨柱亲自验收,质量无可挑剔,价格明细清晰。他当场签收,并让老王按流程办理付款。

几乎就在老赵送货的同时,厂保卫科那边也有了动作。他们派人以“例行市场调研”的名义,分别去了张胖子等几家供应商那里,询问同类干货的价格和货源情况。张胖子等人做贼心虚,面对保卫科干部的突然询问,回答得支支吾吾,前后矛盾,更是坐实了串通抬价的嫌疑。

消息很快反馈到了李怀德那里。李怀德一听,竟然有供应商敢联合起来坑轧钢厂?顿时勃然大怒!再一细问,是何雨柱提前察觉异常,另寻渠道解决了问题,并且向保卫科提供了线索,更是对何雨柱的机敏和忠诚赞赏有加。

他立刻叫来何雨柱,详细询问了事情经过。何雨柱这次没有隐瞒,将自己如何发现价格异常、如何在外奔波寻找新渠道、如何找到诚信经营的赵老板、以及如何向保卫科反映情况的过程,一五一十地汇报了,只是依旧没有提及对刘师傅和易中海的怀疑,只将矛头指向了无良供应商。

“好!好你个柱子!干得漂亮!”李怀德拍案叫好,“不仅解决了问题,还维护了厂里的利益!揪出了这些蛀虫!你放心,这事没完,保卫科和采购科会跟进处理,那几家供应商,以后别想再跟咱们厂做生意!”

他顿了顿,看着何雨柱,意味深长地说:“不过,柱子啊,这次的事情,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咱们食堂的采购环节,看来还得再紧紧箍啊!有些人,恐怕是心思活络过头了!”

何雨柱心中明了,李怀德恐怕也隐约猜到了些什么,只是没有点破。他顺势说道:“主任,我也在反思。光靠严格的验收还不够,采购渠道的多元化和供应商的评估也很重要。我建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小范围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定期进行评估,引入竞争,避免被少数几家捆绑。”

“这个想法好!”李怀德立刻赞同,“这事就交给你去办,拿出个初步方案来!”

“是,主任!”

从李怀德办公室出来,何雨柱知道,这场由刘师傅和易中海暗中掀起的风波,已经被他彻底平息,并且借力打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还获得了推行新措施的授权。

而刘师傅,在得知张胖子等人事情败露,厂里要彻底清查,并且何雨柱竟然另辟蹊径完美完成任务后,吓得面如土色,一连好几天都称病没来上班。他知道,自己这次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能扳倒何雨柱,反而可能引火烧身。易中海那边,更是没有任何动静,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

何雨柱没有穷追猛打。他知道,经过这次“釜底抽薪”,刘师傅短期内已不足为虑,而易中海更加狡猾,没有证据,动不了他。当前最重要的是利用这次机会,将食堂的采购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他回到食堂,开始着手制定《食堂合格供应商评估与管理暂行办法》。窗外,阳光正好,将他挺拔的身影拉得很长。这一次,他不仅化解了危机,更借此砺炼了心性,拓宽了格局。前路依旧漫长,但他手中的刀,已然更利,心中的路,也愈发清晰。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