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2章

十三、奇门遁甲兵

人头攒动,马声嘶鸣,旌旗飘飞,烟尘滚滚。浓浓的战鼓声在旷野上震荡,震天的呐喊声在平原上回响。夏军10多万军马已移师屯军汜水河东岸。远远望去,营帐云集,甲兵遍地,刀枪耀日,战马铺野。煞是威武壮观,气势摄人。汜水河畔,骑兵沿岸列成横排战阵,身披铠甲,手持长戈,虎视眈眈地监视着虎牢关的方向。排在后面的是整齐划一,竖着长矛的步兵战阵。再后面,是分布在旷野上的夏军大营。每个营帐前后左右相距十步,呈放射状分布,军士穿梭其间,来去自如,秩序井然。军营中,有的军士在割荒草,有的军士在挖土填袋。

虎牢关上,众将在观察夏军的阵营。

夏军终于移师汜水河,突袭的先决条件具备了。李世民终于松了口气,在城垣上来回踱着步子分析战局。望着移师汜水东岸夏军井然有序的阵营,他深感夏军统帅层对整个战局的了解非常透彻,并非轻率移师屯军汜水。而是根据虎牢关的特殊地理环境,把几乎所有可能潜伏的危机都考虑到了,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后,才移师的。尤其是对方的大营布阵,如果按常规思路,几乎是无懈可击。他指着夏军大营对众将道:“这种扎营布阵,是两军近距离对阵,防备敌人成纵队突然袭击的最佳布阵。它的好处是:一旦敌军成纵队突然冲击军营,由于营帐与营帐之间呈放射状、过道通畅,四通八达,恰似进入了天罗地网,如果统帅指挥得当,四面八方的军士可以迅速集结包围敌军突入点,将闯进大营的敌军围困歼灭,所以又叫天罗阵。他此阵是专门针对虎牢关只有一道关门出入,特殊地理环境而布,由此阵可看出,夏军营中确实有高人。”

薛收认为秦王的分析在理,又补充道:“确实有高人。你看那些士兵,刚扎下营寨,就忙着将大营里的荒草清除干净,且营帐之间的间隔得当,可见他们连火攻的潜在危险都在防范了。另外,他们还在沿河埋缸,甚至连预防我们掘地道偷袭的可能都考虑到了。我原想徐懋功是掘地道偷袭敌人的高手,正在往这方面思考,没想到两条路都被他们堵死了。这样一来,我们的突袭计划就要费周折了。”

李世民点头道:“确实如此。”

秦叔宝口气略带几分焦虑:“照此说来,我们下那么大功夫引他们屯军汜水,想突袭他们的计划且不落空?”

李世民摇头道:“那倒不一定,任何战阵都有它的死穴,只要你找准了它的死穴,对他发起攻击,就可破他。”

尉迟恭急躁地说:“秦王,你说此阵死点在哪里?”

李世民显然已经考虑得较成熟,直言道:“死穴在中军帐。这种战阵对成纵队突入阵营的敌军是死地,但对大规模突入阵营的敌军就是活地。因道路通畅,突入阵营的敌军可以从多个通道逼近、围攻中军帐,切断将帅与部下的联系,令其指挥失灵,整个军营乱套,无论他有多少人马皆不足虑。”

秦叔宝觉得要实施打掉敌军的中军帐的计划不大可能,对手的布阵显然早就考虑到这一点,他指着夏军大营道:“你们看,他的中军帐离汜水河大概有5里,我军如要突袭,以我几千军马,深入到有10万大军的夏营,这么远距离攻击中军帐是相当困难的。到时候只怕我们的突袭军马还未到达中军帐就被四面涌上来的夏军分割包围了。”秦叔宝指着夏军大营纵深处,那个与众不同硕大的营帐认真地说。

在李世民看来,秦叔宝的担忧还不是最难点,最难点是,出谋布此阵的人,自然知道此阵死点是中军帐,他怎会把中军帐确切位置暴露给对手呢?所以,那个貌似中军帐的大帐篷极有可能是假的,真正的中军大帐的确切位置我们并不知道。如果连确切地点都不知道,那偷袭就想都别想了。现在必须搞清楚他的中军帐确切位置。他对旁边的郭孝恪道:“郭大人,这个中军帐可能是假的,你设法通知王君郭,把夏军中军帐的确切位置搞清楚。”

郭孝恪显得很为难地说:“我们原来约定交换请报,放在那片树林那棵怪树叉上。现在夏军已移师汜水,那片树林已有夏兵驻扎,双方都不可能在原定地点交换情报了。沿岸夏兵戒备森严,他又不可能跑过河来,我们的人也过不去,根本无法取得联系。所以,夏军移师汜水后,他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了没有用的‘死间’。”

秦王神态严肃地说:“此举关系全军生死存亡,必须尽一切努力弄清楚夏军中军帐的具体位置。”

确定敌军中军大帐的准确位置,是突袭获胜的前提,这一点郭孝恪完全清楚,他皱着眉头道:“我尽可能想办法。不过,王君郭是个聪明人,悟性极高。我们派出去的众多细作全部都回来了,唯有他能够在夏军大营呆了一个月没引起怀疑,说明他生存能力极强。我想了,即便我们不给他通报消息,他也知道哪些情报对我们有用。关键是,沿河夏军戒备森严,他在无法潜伏过来的前提下,怎么把重要情报转递给我们?”

李世民点头。心里暗想,确实是这样。不过,他相信脑袋瓜鬼机灵的王君郭定能想出办法把情报传递过来。记得一次王君郭与他攀上山岩,察看王世充大营分布,被隐蔽在山上的几十个兵士发现追来,他俩沿着荒草丛生的山岩狂奔到一个悬崖处,走投无路,眼看郑军渐渐逼近,情急之时,王君郭飞快脱掉衣裤,又叫他也跟着脱掉衣服,又在胳膊上刺了一刀,旋即将鲜血抹在自己的脸上,又抹了些在他的脸上,拉着他迎头向郑军狂奔过去,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快逃命啊,有人被老虎咬住了,快跑啊……”!那追赶的郑军猛然间看到两个赤身裸体满脸是血的人呼喊着狂奔过来,又听说前面有老虎伤人,也没去想是真是假,吓得慌忙转身各自逃命。王君郭情急之时采用此法,他俩居然逃过了追捕,事后两人狂笑不已。经过这次大劫后,他发现王君郭脑袋确实好使,所以对他很信任。他相信,这一次,既然他已经配合我们的行动,把窦建德的10万大军捣鼓得移师汜水河畔,那么,下一步王君郭也不会负众人所托。不过,为了预防万一,还得多想一条打探军情路子。

秦王正在思索,秦叔宝指着正在取土往口袋中填的夏军道:“秦王,你看,夏军把泥土装进口袋干什么?”

李世民看了片刻,心里暗想:怎么把这个细节忽略了,仔细分析,麻烦来了。难道窦建德放弃夺马计划,真要采取强攻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等岂不前功尽弃,大祸临头?他指着取土填袋的夏军士兵问薛收道:“薛大人,你有何看法?”

“我们有大麻烦了!他们挖土填袋堆积起来备用,这是他们要发起强攻的先兆。用口袋填土,强攻时,叫士兵头顶木板挡住上面射下的箭矢,再不断将填土口袋在城墙下堆积,愈堆愈高,形成与城墙一般高的斜坡,大军轮番冲击攻关就容易了。此举实乃前所未有的高招。如果他们真的要这样强攻的话,我军休也!” 薛收望着夏军用口袋装土的众军士,思忖片刻,又道:“不过,如他们真的要强攻,也应把意图掩盖起来,晚上填土,白天休息,神不知鬼不觉,像他们这么多兵士,只消几个晚上就可积累足够的土袋,几天后就可突然向我发起攻击,令我猝不及防,为何他们却明目张胆显示给我们看?极有可能是给我们制造假像,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向正面防守,忽视北岸马匹,换句话说,他们重心依然在北岸谋马。”

李世民觉得薛收的分析在理。不过,他觉得,夏军挖土填袋,有双重意义。一方面,确实有掩人耳目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可能确实为正面强攻做准备。万一对方的计谋是双管齐下,谋马不成旋即正面强攻,或者谋马强攻同时进行,或者实则实之,其意图就是在准备正面强攻。三者任何一者一旦实施,皆可置我军于死地!所以,不能抱任何侥幸心理。想到这里,他不由地暗暗吃惊。自己再次失算,对手兵力那么强大,还考虑得那么周到,居然采用这种独创方法垒袋攻城,可大大减少伤亡,真的遇到顶级对手了。如果说,自己在洛阳城下看到窦建德10万大军来攻的消息时虽然感到震惊却并不恐惧的话,现在,与对手交锋斗智一个月后,对手谋划出了“牧马计”,就已经吓了自己一大跳,现在对手又想出了如此高明的攻城绝招,与北岸夺马连环相扣,已由被动转入主动势态,形势愈来愈严峻了!面对敌军的如此大手笔,他现在的心已经悬了起来,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然而,他毕竟是征战沙场多年,大风大浪见得多了的人物,片刻的恐惧之后,他冷静下来。他很清楚,现在的战略又必须再次作出调整。敌人已经在准备进攻了,破敌的时间应该抢在敌人进攻之前。等待战机出现再破敌设想,已不适合眼前的战局,确切点说等下去就是在等死。因此,必须在最近几天酝酿战机,消灭眼前的10多万大军,否则,几天后定会被10多万强攻的大军消灭。要抢占先机消灭眼前的10多万大军,唯一的方法还是突袭。要突袭成功,就必须具备3个条件:第一,搞清敌人中军大帐确切位置,直捣首脑机关;第二,找准恰当时机突袭令敌人猝不及防;第三,除了突然性外,还必须使自己的突袭骑兵具备排山倒海之势呈大面积横向阵势扑向敌人,令敌人被庞大的气势吓慌手脚各自奔逃。想到这里,他突然发现一个新问题,大叫一声:“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随后急得直躲脚,竟在城垣上团团转。

恰巧此时,晴空突然炸响一声霹雳,声音之响亮,震撼得人们心都提了起来,众人不约而同举目望天,转而又望着秦王。

看到秦王如此着急,很显然是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郭孝恪关切地问:“秦王何事如此慌张?”

李世民捶着手掌急切地说:“虎牢关只有一道关门,骑兵要冲出关门杀向敌军,只能是依次冲出关门突入敌阵,这样的长蛇阵对敌军形不成强大的攻击力,必然被对方的天罗阵吞噬。我们原来在构思突袭计划时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也成功地将窦建德的10大军引诱到了虎牢关下,为实施突袭计划创造了条件。然而恰恰在发起突袭必须形成浩大气势这一最关键的环节,居然没有考虑周全!”他突然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完全与当年赤壁大战周瑜计划火烧曹操,什么都谋划好了,恰巧忘了隆冬之际那来东南风时的尴尬,难怪周瑜要气得吐血!想到此,他心里阵阵悸动发慌。很显然,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战略谋划将功亏一篑,换句话说,这场决定中华命运的战略,将会葬送在自己手中,不仅不能一战灭双雄,完成统一江山大业,还会祸害全军,成为千古罪人!想到这里,他气恼地狠狠跺了几下脚,脱口而出:“我疏忽了,我疏忽了!如此大漏洞如何弥补?!”

听到秦王这么一说,大家都惊呆了。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补的大漏洞啊!众将脸上皆露惊慌之色。

秦王正在烦恼,突听薛收哈哈大笑:“秦王勿恼,我已有良方,可除你心腹大患。”原来,薛收在前几天听到秦王将战略作出重大调整,要用3500军马消灭眼前10多万大军时,就一直在考虑这个将会阻碍唐军实施突袭的关键难题——要对夏军采取突然袭击,唐军必须迅猛而出,成宽阔的横排冲击阵式,方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猛冲夏军的中军帐,使首脑机关指挥失灵,慌乱之中,夏军自然难以组织有效的抵抗,势必一触即溃,再多的兵都如蝼蚁,正所谓兵败如山倒。问题是,虎牢关只有一道关门,数千军马只能依次冲出,怎么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突然冲向敌军?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战略将失去意义。所有的谋划将白费。所以,这几天,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刚才他看到夏兵挖土填袋,眼睛一亮,方案有了。

李世民将信将疑道:“薛大人不妨直说。”

薛收面带笑容,缓缓地伸出一只手来,那手握成拳头,不慌不忙地说:“你的担忧尽在掌中。”他居然写在手掌中,足见他无时不在思考这个问题。

众将急迫地说:“薛大人别卖关子了,打开!”

尉迟恭性急,索性几步跨上来,强行将薛收的手掌掰开,直掰得那薛收直叫“轻点阿,痛死我也,你这个黑鬼如此鲁莽!”挣扎间,手掌已被尉迟恭强行掰开,大家凑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四个字“奇门遁甲”。

众人不解其意,如坠五里云雾之中,个个像在猜谜语一般,嘴里直唠叨:“奇门遁甲?这是何意?”因为奇门遁甲这几个字是深藏玄机的高深学问,普通人难以理解。

唯有那秦王见到这几个字犹如灯花拨亮,这个“门”字正是心中难解之结,而“奇门遁甲”几乎是破解方案都有了,只是未知其详。他诧异道:“正是,薛大人可有妙策解之?”

薛收胸有成竹地说:“我也在绞尽脑汁考虑门的问题,现在有了!”

秦王急不可耐,抖动着手掌催促道:“薛大人快讲。”

薛收指着夏军阵营道:“窦建德不是正在取土填袋,欲给我们造成正面强攻的事态吗?我等何不仿效对方取土填袋,沿着虎牢关城门向外延伸100步,左右横向延伸400步,用土袋垒切成两人高的瓮城,购买大量布匹用黄土泥浆染成土色,缝制成等齐宽高,乘着夜色掩护,将垒起的土袋城垣三面遮掩,天明对方一看,已成了一个表面平整、修建好的瓮城。对方离我们两箭之遥,绝难看出外面的遮掩是用布匹搞成的。这样,表面上看,对方认为我们修建瓮城,是在增加一道关门防线,加强攻关难度,以防正面强攻。实质是,由于外面布匹遮掩,他们看不到我们在里面干什么。我们可将瓮城正面土袋悉尽搬开,悄悄将几千军马遁藏在瓮城里,待要突袭敌军大营瞬间,将布帘一下扯开。这道遮掩的布帘就是一道宽阔的大门,又相当于无门,刹那间千军万马成横排战阵,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然向敌军冲去,直捣中军大帐,大事可成也!”

薛收说完,秦王高兴得蹦起来,甚至显得有点失态,他猛捶了一下手掌,紧跟着抓住薛收的手抖动不止,随后狂喊一声:“好个奇门遁甲,合该窦建德天命当绝!”

对布阵破阵颇有研究的徐懋功也点头,说此计甚妙。

李世民紧握薛收的手,激动地说:“薛大人,你马上安排军士购买缝制布料,修建瓮城。兵士不足,可花重金聘乡民修建,切不可泄露半点风声!”

薛收点头道:“我正有此意。”说完,立刻操办去了。

秦王又下令道:“白仕让将军,立刻抓捕、审问夏军细作,以何种方式约定与夏军大营联络,审问后立即上镣铐关押,不得让其脱逃。”

白仕让抱拳作揖:“尊令。”

秦王又传令道:“瞿长孙将军,我们不是赶了一千马过北岸放牧吗,这几天每天增加一千过去,使他们看到我们逐渐增加了北岸牧马数量,以为我们放松了对北岸的警惕,认为我们真的把精力放在应对他们正面攻城上。”

瞿长孙抱拳作揖:“尊令。”

秦王又下令道:“宇文士及,你带壹千军士在关外取土填袋,此举事关三军将士生死存亡,务必在三天之内,按照薛大人的要求在关门外垒起一道瓮城。另外,我们突然建起了瓮城,夏军必然会修建瞭望塔观望我瓮城虚实。瓮城修好后,定要将顶上用布掩盖起来,使他看不见我们在瓮城里隐藏的兵马。”

宇文士及抱拳作揖:“尊令。”

秦王又下令道:“扬威武将军,你令守城军士,注意观察夏军大营作息时间,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换防,等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我报来。”

扬威武抱拳作揖:“尊令。”

各位得令的将军离去。

正在此时,一兵士前来禀报:“禀告大王,洛阳来人了。朗月将军带了个披麻戴孝的女人,在中军大帐恭候。”

李世民感到诧异,朗月是三弟元吉手下的女将,不留下来在洛阳围城,带了个披麻戴孝的女人,干什么来了。莫不是洛阳军情有变? 李世民挥了挥手,示意军士退去:“知道了,我马上就去。”又对身边的几位将军谋士说:“走,一起去看看。”

他们走下虎牢关城垣,来到离虎牢关不远的中军帐。

女将军朗月迎上,抱拳作揖,禀报道:“拜见秦王。”

李世民关心地问:“洛阳军情如何?”

朗月将军道:“跟往常一样,王世充派了几千军马出城冲击了一次,被屈突通将军率军马打回,估计在试探我们军力。以后就再没动静了。”说完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交给李世民:“这封信是齐王专程叫我转交给你的,他说非常重要。我带来的那个女人在你的中军帐,你去看看吧。”

李世民听说洛阳没事,心情放松了,急忙拆信看内容。

二哥:洛阳军情悉如往常,勿念。此女子自称从洛阳城逃出,去荥阳为母奔丧。弟发现此女非民女,乃是王世充皇室嫔妃。弟已经悄悄从她孝服夹层发现与窦建德报信密信,告知你只带了3500军马守虎牢关。本该就地处斩,然弟与她有一夜情;再则,该女子为救洛阳于水火之中,居然自辱其身,铤而走险,冒死前往,如此识大义之壮举,小弟不忍杀之,特叫朗月将军护送前来。我不杀之反而护送前来,想二哥定能悟出我意,断不可杀。 三弟 元吉

看完信,李世民一时不明白三弟专程派人送此女子前来的意图,甚觉诧异,带着众位谋臣武将走进中军大帐,看见一个身穿孝服的女子立在帐中。他打量着身穿孝服,满目凄切的女子,思考如何处理。

这女子着实美丽,虽然嘴唇上没了胭脂,脸上也洗去了铅华,然那白如凝脂的肤色,弯眉如黛,杏脸桃腮,一双水汪汪的凤眼,倒也真是天生一副闭月羞花貌,岂能不令人动心。他不由地暗暗称羡王世充有如此艳福。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男人,也理解三弟为何不忍杀之。

打量那女子后,李世民故意长叹一声试探反应:“可叹!我原以为王世充也称得上一世枭雄,胸有文韬武略,殊不知为了个人安危,竟做出如此下流之举,让自己女人为其赴汤蹈火,岂不悲乎!”

那女子听出李世民话外有音,急忙移步前来施礼,她施礼的时候没像普通人那样下跪,也没有大幅度屈身,而是身子稍微倾斜了一下,旋即柔声细气表明身份:“民女拜见秦王。小女子乃荥阳人氏,随父到洛阳走亲戚,不想洛阳被大军围困。父亲被王世充抓去守城战死。前几日得到我家兄弟飞鸽传书,说我母亲气绝身亡,要我回家奔丧。王世充下令任何人不得出城,我强行跳河方得脱身。承蒙齐王不杀之恩,派人一路护送,小女子感恩不尽,望大王准我出关,了民女为母亲奔丧之愿。”说完,抽泣不已。她在宫中,早听说秦王威名,洛阳的灾祸皆因此人围城而生。因此,说话时声音甜蜜,心中却恨得咬牙切齿。不过,原以为,他定是个五大三粗,面目丑陋,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殊不知见面发觉,秦王是个容貌英俊、和蔼,年龄与自己相仿,娃气未脱的青年,实在觉得诧异。

李世民淡淡一笑,显然他不相信女子的话,对众将军道:“你们认为她是个普通的民间女子吗?”

众将军谋臣仔细观看穿着孝服,哭哭啼啼的女子后,皆摇头难以确定。

既是秦王让看,有意让大家饱眼福,何不看个够。尉迟恭偏着头横看竖看,看不出个名堂,笑笑,抢先说话:“只是觉得十分美丽,其它看不出来。”

李世民单刀直入,揭露女子的老底:“各位将军,我说他是王世充的妃子,你们信不信?”

那女子听李世民突然说出这话,心里一惊,慌忙表白道:“秦王明察,小女子不是什么王妃,实乃普通民女。”

众位将军也不信,秦叔宝道:“秦王何以见得?”

李世民笑笑,点着手掌很有把握地分析道:“我们围攻洛阳9个月,城中粮食早已耗尽,百姓神态萎靡,面黄肌瘦;此女子虽无靓装刻饰,却也妩媚纤嫚、神情泰然,肤色光泽,脸面红润,如非皇室中人,不缺营养,调养得好,哪会有如此沉鱼落雁之色,这是其一。民间女子行走,大步咧咧,肩晃臀扭,不拘小节;她走路时,柔情绰态,倩步袅娜,仪静体闲,稳重端庄,分明受过宫廷礼仪的熏陶,才有此娴淑高雅举止,这是其二。民间女子听到我秦王威名,皆惊恐跪拜,以表瞻仰之心,唯恐乱了九五之尊;她见本王,表面哭泣,却不下跪,分明已习惯了养尊处优,受人膜拜顶礼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一幅傲骨,觉得向他人下跪有失王室身份,这是其三。”

李世民分析得条条在理,女子脸露惊愕之色。宫中常听得那些大老爷们议论,说秦王武功盖世、聪明绝顶,今日相会,片刻之间便领教了秦王的过人才智,那双慧眼恰似金星火眼一般,在他面前焉能藏污纳垢?王妃沉默无语,暗自思量对策。

李世民见女子不动声色,索性补充道:“我三弟在信中告诉我,他已偷看了你孝服里藏的密信。你的密信告诉窦建德,说我在虎牢关只有3500军马,不要被李世民的假像所迷惑,要他一鼓作气攻下虎牢关,火速救援洛阳。我三弟为了给你留脸面,一直没有揭穿你。”说完又将李元吉的信拿在在手中扬了扬,以示依据在手,令对手无法抵赖。他已经明白了三弟为何要把此女子专程送来的用意,心里在暗中琢磨。

别人说得真切,自己孝服中确实藏有密信,内容也讲得吻合。难怪在唐营那晚自己梦醒时不见了李元吉和孝服。显然,事情早已暴露,自己还蒙在鼓里,自以为能掩人耳目,实乃掩耳盗铃。女子惊愕,却不下跪求饶,反而掘强地抬起头,站住脚跟,沉吟片刻,随后厉声说:“本王妃出城时,早已抱定必死决心。既如此,李世民,你就杀了我吧!”

“大胆妖女,竟敢直呼我主名字!”此女子居然真的是王世充的妃子,尉迟敬德恼怒地扬起铁鞭。

李世民厉声制止:“休要伤她性命!”

王妃自知必死无疑,竟指着李世民破口大骂:“李世民,你不要装慈悲。我看你外表眉清目秀,实乃包藏祸心。你伤害的人还少吗?你围城9个月,把一个锦绣繁华的洛阳城,变成了人间地狱。现在的洛阳城已经是十室九空,饿殍枕藉,百姓草根吃尽,树皮剥光,人们已经易子而食,你还不遂心,非得要把全城生灵逼到绝路。我问你,你为什么要这样祸害黎民?你的良心安在?你为何要把千秋功业建筑在垒垒白骨之上?你这个杀人魔王良心被狗吃了?!”王妃骂到最后,愤怒之极,跺着脚,几乎是声嘶力竭地狂喊。

尉迟恭再次恼怒地吼道:“死到临头,还要如此狂妄,看我把你打成肉泥!”说完往前跨步。

李世民厉声吼道:“退下!”听到女子的痛骂,他心潮翻滚,深感委屈,怒火腾腾上冲,一时不知如何向女子辩白,一脸涨得通红,双目竟忍不住涌出了泪水。

王妃不依不饶,继续骂道:“你也有感情吗?你也会知道哭吗,你知道那洛阳城现在有多少人哭泣悲鸣,多少人喊娘哭爹,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死无葬身之地!”

李世民终于沉不住气了,跺着脚厉声吼道:“够了!那是我的罪过吗?如果王世充敞开城门,让老百姓逃出,会死那么多人吗?如果王世充不毒死隋帝,僭越皇位,横征暴敛,荼毒百姓,我会起兵攻打他吗?我告诉你,我不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我有血有肉有感情,跟普通人一样懂得喜怒哀乐。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叫李世民?我父母生下我时,给我取名世民,实乃叫我一世为民,造福百姓,滋润苍生,扫平群雄,一统江山,解万民于倒悬,把我中华河山变为太平盛世!”

王妃显然并没有被李世民的辩解打动,这类言辞她听得多了,自己的夫君王世充不也经常用这样的言辞蒙骗蔽朝野吗?她厉声说:“圣人云:巧言令色,鲜有仁!我看你们这些所谓英雄豪杰都是一丘之貉;都是打着为天下之名,行欺世之实。庄子曰:用非正义手段匡扶正义,即便达到目的也非义也。以征战杀伐制止杀伐,血债累累,即便功成名就也会遭人唾弃。你征战多年,面对那么多亡灵,你敢说你问心无愧吗?!”

“我敢说我问心无愧!”李世民愈说愈激动,竟当众扒下衣服,现出累累伤痕,继续道:“从我懂事那天起,我父就敦敦教诲‘精卫填海,志撼山岳;女娲补天,泽被苍生’。当我理解了这些话的含义后,便深知背负的重任。我一生提剑追梦,日日闻鸡起舞,三更挑灯苦读,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未到弱冠之年,便怀慷慨之志,躬擐甲胄,亲当矢石。朝临鹤翼之围,夕对鱼鳞之阵,18岁便统帅千军万马疆场征战。我经受了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艰辛! 5年来,我出生入死,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非我天性好战,志在以战止战,打出来一个清平世界。我无愧于天下百姓,无愧于这片后土皇天。那乱世枭雄王世充不以天下苍生为念,只为黄袍加身,封妻荫子,毒死隋帝,把万里江山引向战乱,人神共愤,天下共讨之。你不谴责他,反而责怪我,公平吗!”说完,胸有满腹委屈,竟蒙着脸哭起来。

秦王的话实事求是,随他征战多年,他为一统江山为中华付出的艰辛大家有目共睹,将军谋臣们都很感动,禁不住深深叹息。随行而来的女将军朗月也跟着流泪。

王妃默不作声了。秦王的话确实有些道理。她万没想到李世民竟会是这样的人。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名字居然包含着如此深沉的含义,竟会有如此宏伟抱负。看着他身上的累累伤痕,也不由地产生了怜悯之情,一时不知如何对答。她没想到,竟然会出现如此场面,本想反正一死,理当尽情发泄心中的愤恨,却没想到这个疆场征战赫赫有名,中华大地无人不知的小秦王,居然被自己骂得像小孩一样放声痛哭。

秦王哭泣之间,猛然想起昨日在城垣上看见夏营中必然认识王妃的王琬正好运粮草去了,不在军中,此女子前来时机恰到好处,正好派上用场。心里一亮,终于明白了三弟送此女前来的用意,他突然发觉三弟有长进了,远在洛阳,居然非常清楚这里的敌我势态,为助我的疑兵之计拖住强敌,专程送此女来配合我,想到此,有了想法。他止住哭泣,旋即把手一指:“你不是要去给窦建德通风报信吗?好,我李世民的刀箭从不杀妇孺!我马上就放你过关,你尽可告知窦建德我只有3500军马。你叫窦建德放马过来,我不怕他。你走,马上走!”

众将皆不解其意,认为秦王此决定不妥。郭孝恪和薛收慌忙走上前制止:“秦王不可义气用事,放她过关,这岂不是要了三军将士性命。”

众武将也齐声劝阻:“秦王不可。”

王妃万没想到李世民不但不杀她,还要放她过关。她一时懵了,莫不是李世民被自己骂得气胡涂了?她忍不住提醒道:“小秦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别一气之下,用三军将士的生命作代价显示自己的风格。我一旦过关,让窦建德知道你只有区区3500军马,10万大军铺天盖地向你杀来,你岂能挡住?你有仁,我也有义,本王妃也是个知书达理之人,诗云: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我也有做人的准则,不愿拿别人的良心不当回事。你无害我之心,我岂能作出害你之举。我不过关了,但我也无脸回去面见洛阳父老,而今只求一死!”

李世民听到王妃这番话,暗暗称奇。尤其是王妃说“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出自驱车勇赴国难,中华第一位令须眉汗颜的卫国许穆夫人的爱国诗篇《载驰》。可见她深受爱国思想熏陶,貌美心晶,心有灵犀之人定能感到其胸中有颗爱国心在光芒四射。无怪乎为挽救洛阳的安危,她不惜赴汤蹈火,由此而使李世民更加敬重该王妃。难怪三弟要在信中特意嘱咐留下她性命!他再次厉声催促道:“你走啊,你怕我手下的将士杀你,我亲自送你出关!”

王妃听到李世民再次肯定放她过关后,感到左右为难了:不出关通风报信,那洛阳城危在旦夕;出关通风报信,虎牢关3500守关将士命将不保。秦王如此大义,我岂能作出这等不仁不义之举?考虑片刻,她提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建议:“秦王,这么办,你退兵洛阳;我也不出关告诉窦建德。这样可保双方太平,两全其美之事何不为之?”

秦王神情严肃,用没有商量的口气:“这不可能。”

王妃见李世民没有商量的余地,想了想,又变通道:“你非要我出关的话,须得依从我,3天之内撤离虎牢关;我也以身家性命担保窦建德3天之内不攻关,容你有充分退军时间。如若不然,我就自刎你帐前。既不愧对于洛阳百姓和我那没有本事的夫君,也不欠你一个天大的人情。”

尉迟恭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嚷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反而成了我们求你出关不成?”

李世民挥手制止,沉吟片刻:“好,我答应你,3天之内撤离虎牢关。”

那郭孝恪、薛收、徐懋功等见秦王竟然作出如此荒唐的决定,慌得扑通下跪,苦苦劝谏:“秦王万万不可,岂可因怜惜一女子废了一统江山之大业,万万不可呀!”

众将士也跟着下跪,苦苦劝诫。

郭孝恪禁不住泪如泉涌,声泪俱下哀求道:“秦王一向英明,何以今日作出如是昏聩之举?我三军将士为擒获乱世枭雄王世充,5万将士围洛阳城9个月,劳民伤财、将士死伤近半,大军安可无功而返?今我军好不容易在这虎牢关前将窦建德大军阻挡了一个月之久,眼看大功告成,你答应我军3天之内撤离虎牢关,让那窦建德不费吹灰之力解了洛阳之围,岂不是把三军将士的心血付诸东流了吗,大王好生胡涂啊!”

薛收也哭泣着劝诫:“大王纵有好生之德,这女子不杀、放回便是,岂可拿三军将士性命作代价,在这妇人面前表现仁慈?更不该以眼前小仁毁了一统江山,天下太平之大仁也!”

秦王不为众人所动:“各位请勿多言,我意已决!”

听了秦王这话,薛收禁不住放声痛哭,声音甚是悲切,哭得晃晃悠悠地站起来,失望至极,也不再看秦王,转过身,跌跌撞撞向营帐外走去,一面抹泪,口里高喊:“天啊,我薛收禅思尽虑,一心助秦王成就大业,眼看大功告成,殊不知今日却落得如此结局。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来了这么个女人搅局,弄得大王神魂颠倒,把个军旅之事视做儿戏,岂非天意啊……”

望着薛收痛哭流涕走出营帐,徐懋功再也沉不住气,心里暗想,为了三军将士着想,只有抗命了!他突然站起身,对周围几个将军道:“各位将军,还楞着干什么?何不速除此妖女!”

秦叔宝、尉迟恭也觉得秦王此举不妥,胸有怒气,早已有除此女之心,经徐懋功这一点拨,正中下怀。秦叔宝心中暗想:即便做了,有违秦王将令,事后秦王终会醒悟,我等皆为三军将士着想,断不会深究,便向尉迟恭递了个眼色。尉迟恭会意,一个提锏,一个挥鞭,纵身跳将过来。尉迟恭鞭快,劈头一鞭就打过来,刹那间,只听“唰”地一声,秦王右手挥剑之迅猛,硬梆梆地将尉迟恭的铁鞭挡住,只听“当”的一声,火星飞溅。旋即又见秦叔宝直向女子脑门一锏打将过来,李世民左手更快,又见寒光一闪,另一把宝剑划着弧光迎过去,挡住了秦叔宝的铜锏,又是“当”地一声响。旋即听到秦王厉声喝斥跟着挥剑跳将上来的徐懋功:“大胆!尔等要取她人头,先取我人头!”

秦叔宝、尉迟恭、徐懋功旋即扔下手中的兵器,扑通跪下,苦苦劝诫:“望秦王收回成命,我等迫不得以!”

李世民激动地大声说:“尔等身为万马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大将军,岂可忍心向手无寸铁的女人下手?你们好生看清楚,站在你们面前的不是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为了洛阳城的安危,铤而走险,不惜污其身,辱其节,毁其命,比起那些龟缩在洛阳城里不敢出战,靠毁女人清白,牺牲女人性命苟延残喘的大老爷们,她是何等高风亮节,何等夺目生辉。此等巾帼,着实令人钦佩,这是我中华女中骄骄!面对如此识大体的女性,我李世民自愧不如,安有加害之理!”说完,扔下宝剑,竟合掌躬身向王妃作了个揖以表钦佩之心。

王妃从未见过这等凶险场面,那铁鞭铜锏在自己头顶被秦王宝剑挡住“当当”作响时,被吓得魂飞魄散,听到秦王说这番话,方才回过神来。她万没想到秦王会如此理解她,尊重她,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终于跪下高贵的身躯,发自内心叹道:“小女子早闻秦王大名,多有偏见。今有幸与秦王一面,恍若遇见知己。小女子一生仰慕英雄,自以为王世充无人可比,有此男人做夫君,心愿足也,故心甘情愿为其赴汤蹈火。今听秦王肺腑之言,方知秦王乃人间举世无双之真豪杰。有君此言滋润心扉,黄泉路上犹如知己相伴,死而无憾也!”

并不完全理解王妃酸楚内心的尉迟恭抬起头来,朝着王妃怒吼:“休得用妖言蛊惑我大王,请大王立斩之!”

李世民坚定地说:“本王自有主张,无须多言!”说完,躬身扶起王妃:“恕属下无礼,休要迟疑。我立刻送你出关。马上走!”

王妃听到秦王说立刻送她出关,醒悟过来后,巴不得快点离开这个险恶之地,慌忙走出中军帐。

李世民生怕将士们再起杀心,拾起两把宝剑紧握在手,跟王妃后面,寸步不离护卫。出了关门,王妃转身要拜谢,李世民却道:“再走一程,我怕他们在城垣上放箭杀你。”直到王妃走出一箭之地没有危险了,李世民才停住脚。那王妃转过身,满脸淌泪,心中万分感激,一反常态,发自内心地向李世民做了个五体投地的叩拜,方才站起身,抹着眼泪,向窦建德大营走去。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