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2章

创投会结束后,《片场微光》的筹备工作正式提上日程。“初心文化”追加了投资,陈导以艺术顾问的身份全程把控创作方向,江哲担任摄影指导,苏晓冉——那个之前在星芒影视做剧本助理、写过《幕后灯影》的姑娘,也在林晓棠的邀请下加入团队,担任剧本统筹,协助打磨剧情细节。

团队租下了广州天河区一间带小露台的办公空间,墙面贴满了《片场微光》的人物关系图、拍摄进度表,还有从《城中村的星光》拍摄花絮里挑出的照片。每天清晨,林晓棠都会提前到岗,泡上一壶热茶,和江哲、苏晓冉围坐在会议桌前,逐场讨论剧本:哪些情节需要更贴近幕后工作者的真实经历,哪些冲突可以再强化以凸显行业生态,甚至连角色的一句台词、一个动作,都要反复斟酌,确保既符合人设,又能传递出“坚守初心”的内核。

苏晓冉虽然性格内向,但对剧本的敏感度极高。她总能在林晓棠和江哲争执不下时,提出精准的建议:“林导,江老师,我觉得主角和资方博弈的那场戏,不用让主角说太多‘讲道理’的话,不如加一个细节——主角拿出自己采访幕后工作者时录的音,让资方听一听灯光师熬了三天通宵后的沙哑嗓音,听一听道具师为了做一件真实道具反复试验的吐槽,这样比直白的辩解更有力量。”

林晓棠和江哲对视一眼,瞬间豁然开朗。江哲点点头:“这个想法好,真实的声音最有穿透力,也符合咱们整部剧‘以真实动人’的定位。”几人立刻围绕这个细节修改剧情,让那段戏的感染力又提升了几分。

筹备工作推进得顺风顺水,可就在确定开机日期、联系拍摄场地时,意外突然发生了。负责对接场地的工作人员匆匆跑进办公室,脸色凝重地说:“林导,不好了,我们之前定好的两个拍摄场地,一个影视产业园,一个老旧摄影棚,都突然说不能租给我们了!”

林晓棠心里一沉,赶紧追问原因:“是不是价格没谈拢?还是我们的拍摄需求有问题?要是价格的事,我们可以再和对方协商。”

“不是价格的问题,”工作人员摇摇头,“我刚才打电话追问,对方支支吾吾不肯说,后来还是产业园的一个熟人偷偷告诉我,是盛景影视的高磊打过招呼,让他们别租场地给我们。高磊还说,要是谁敢支持我们这部‘没流量、没前景’的剧,以后盛景的项目就不会和他们合作。”

“又是高磊!”江哲皱起眉头,语气里满是愤怒,“创投会上被怼了还不甘心,竟然用这种手段搞小动作!”

苏晓冉也着急起来:“那怎么办?离开机只有半个月了,要是找不到合适的拍摄场地,肯定要耽误进度,到时候投资方那边也不好交代。”

林晓棠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人群,想起拍摄《城中村的星光》时,也曾遇到过场地被拒的困境,最后是城中村的居民伸出了援手。或许,答案还在“真实”里——他们要拍的是影视幕后工作者的故事,不一定非要依赖专业的影视场地,那些真正的剧组拍摄现场、平凡的办公空间,反而更贴合剧情。

“别慌,”林晓棠转过身,眼神坚定地看着大家,“专业场地被卡,我们就换个思路。之前采访过的几个小剧组,他们有自己的小型拍摄棚,我们可以去谈谈合作;还有星芒影视,虽然张蔓之前对我们有意见,但现在《片场微光》的关注度不低,而且陈导也在,说不定能借到他们的闲置摄影棚;另外,我们还可以去广州的老街区看看,那些带阁楼的老房子、街边的小工作室,稍加布置,就能成为剧中的拍摄场景。”

陈导也附和道:“晓棠说得对,现实题材的拍摄,本就不需要刻意追求华丽的场地,真实的环境反而更有质感。我认识星芒影视的老总和我是老相识,我去跟他谈谈借场地的事,应该没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分成几路,分头寻找拍摄场地。林晓棠和江哲带着设备,跑遍了广州的老街区和小型影视工作室:在越秀区的老巷里,找到了一间带小院子的老房子,院子里的老榕树、墙角的爬藤,很适合拍摄剧中主角和团队讨论剧本的戏份;在海珠区,遇到了一个由几个年轻人创办的小型影视工作室,他们看过《城中村的星光》,很佩服林晓棠的坚守,主动提出低价出租工作室的拍摄棚,还愿意提供部分设备支持。

陈导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星芒影视的老总同意借出自家的闲置摄影棚,还特意叮嘱张蔓,要配合《片场微光》的拍摄工作。张蔓虽然心里依旧有些不服气,但也没有再从中作梗,甚至主动联系林晓棠,告知摄影棚的设备情况和使用注意事项。

就在大家以为场地问题终于解决、可以安心筹备开机仪式时,又一场风波悄然袭来。高磊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动态,配了一张《片场微光》的剧本大纲截图,配文称:“某些新人创作者,为了博眼球,不惜抄袭他人创意,将别人未公开的剧本内容,改头换面后包装成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初心’,实在不敢恭维。”

动态发布后,很快被一些娱乐账号转发,网上开始出现“林晓棠抄袭”的言论。有人质疑《片场微光》的题材和高磊之前构思的一部“影视行业剧”相似,还有人跟风嘲讽:“果然是小作坊出来的创作者,没能力就靠抄袭蹭热度。”

苏晓冉看到这些言论,急得眼眶通红:“这些人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剧本是林导和大家一起,采访了多少人、改了多少遍才写出来的,怎么能说抄袭呢!”

江哲也很气愤,想立刻在网上发文反驳,却被林晓棠拦住了。“别冲动,”林晓棠说,“现在网上的言论都是一面之词,我们贸然反驳,反而会让事情更复杂。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剧本是原创的,只要把这些证据整理好,用事实说话,大家自然会相信我们。”

接下来的两天,团队一边继续筹备开机事宜,一边整理原创证据:林晓棠从创投会之前的剧本草稿、修改记录,到采访幕后工作者的录音、笔记;苏晓冉整理的剧本统筹日志,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一次剧情修改的时间、原因和参与人员;还有江哲、陈导的证言,以及“初心文化”保存的剧本提交记录。

证据整理完毕后,林晓棠没有在社交平台上大张旗鼓地反驳,而是委托团队发布了一份简洁的声明,附上所有原创证据的链接,同时表示:“《片场微光》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角色,都源于真实的采访和创作团队的亲身经历,我们尊重每一位创作者的劳动成果,也绝不允许‘抄袭’的污名玷污这部作品。若有人继续传播不实言论,我们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声明发布后,很快得到了网友的支持。看过《城中村的星光》的观众,纷纷留言为林晓棠辩解:“林导的作品一直很真实,肯定不会抄袭!”之前被林晓棠采访过的幕后工作者,也主动在社交平台发声:“《片场微光》里的故事,就是我们的真实经历,林导为了写好剧本,采访了我们好多次,怎么可能是抄袭!”

高磊看着网上的舆论逐渐反转,却再也没有后续动作,之前的动态也悄悄设置了仅自己可见。一场风波,在事实面前悄然平息。

开机仪式定在一周后,地点选在了海珠区的小型影视工作室。那天清晨,林晓棠看着团队成员忙碌的身影——江哲在调试摄像机,苏晓冉在核对演员的戏份安排,陈导在和道具师确认场景布置,心里满是温暖与坚定。

她知道,《片场微光》的拍摄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团队齐心协力,守住“真实”与“初心”这两个核心,就一定能拍出一部打动人心的作品,让那些藏在镜头背后的微光,真正照亮更多人的心房。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