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4章

林振展现出的神乎其技的设计能力,已经彻底征服了他们。在他们心里,只要是林工说能行的,那就一定能行!

“好!”杨卫国见状,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宣布,“那就这么定了!技术科、生产科,全厂所有部门,全力配合!三天之内,我要看到这台改造后的滚齿机,开始试运行!”

任务下达,整个一车间立刻就动了起来。

林振没有待在办公室里指手画脚,而是直接换上了一身工装,跟工人们一起泡在了车间里。

他亲自挑选了一台状况最好的C620车床作为改造母机。然后,将附加装置的图纸分发下去,每一个零件由谁负责,用什么设备,加工流程是什么,他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他自己,则承担了最艰难的任务,加工那根决定成败的精密蜗杆。

他在一台小型精密车床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眼睛、双手、大脑高度协同,手里的车刀仿佛成了他手臂的延伸,在飞速旋转的钢材上,切削出微米级的精度。

他的大师级车工技能,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有的工人都被他这股拼命的劲头和神乎其技的技术给感染了。整个车间里,除了机器的轰鸣声,再没有一丝杂音。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拼尽全力。

而改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就在附加装置即将组装完成的时候,一个负责加工挂轮的老师傅,因为一时紧张,在淬火的环节没掌握好温度,导致一个关键的齿轮在冷却时,产生了一道细微的裂纹。

这个失误,意味着这个花费了大家一天一夜心血的零件,彻底报废了。

“林工,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大家!”那位老师傅急得满头大汗,眼圈都红了,拿着报废的零件,手足无措。

车间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心情沉重。

失败的阴影,笼罩在众人心头。

林振走了过来,拿起那个报废的齿轮看了看,并没有发火,也没有责备。

他只是拍了拍那位老师傅的肩膀,平静地说:“张师傅,没关系,谁都有失误的时候。失败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他转身对所有人说道:“大家不要灰心!这说明我们的热处理工艺还有待改进。把失败的原因找出来,解决了它,我们就是进步!”

他拿起粉笔,在车间的小黑板上,重新计算和书写淬火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液配比等一系列参数。

“我们再来一次!”

林振沉稳而有力的话语,像一剂强心针,重新点燃了大家心中的火焰。

他们看着灯光下,那个年轻却无比可靠的背影,所有的疑虑和沮丧都烟消云散。

对,再来一次!

两天后,经过不眠不休的奋战,所有零件终于加工完成。

林振亲自带着刘栋等人,开始进行最后的组装。一个个精密加工的零件,在他的指挥下,被有条不紊地安装到了C620车床上。

当最后一个螺丝被拧紧,一台造型奇特、充满了工业朋克风格的土制滚齿机,终于宣告诞生。

它静静地矗立在车间中央,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怪兽。

杨卫国和王总工也闻讯赶了过来,他们和所有的工人一样,都屏住呼吸,围在机器周围,等待着见证奇迹的时刻。

“刘栋,上工件!”林振下达了指令。

刘栋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圆柱形的齿轮坯料,安装在了改造后的工件主轴上。

林振亲自安装好滚刀,仔细检查了一遍所有的挂轮和传动链。

“准备试车!”

他按下了启动按钮。

车间里,响起了一阵独特的、富有节奏感的机械运转声。

“嗡——咔啦——嗡——咔啦——”

车床主轴带着滚刀旋转,而那套复杂的附加装置,也精准地带动着工件,缓缓地转动和进给。

所有人的眼睛,都死死地盯着那飞溅的火星和旋转的工件。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变得无比缓慢。

滚刀在齿轮坯上缓缓地移动,切削出一条条螺旋形的沟槽。金属碎屑如同金色的雨点般飞溅,在灯光下划出一道道亮丽的弧线。

车间里安静得可怕,只有机器独特的“嗡嗡”声和金属切削的“唰唰”声。

每个人都伸长了脖子,心脏提到了嗓子眼,大气都不敢出。

杨卫国的手心里全是汗,他紧紧攥着拳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这台机器的成败,不仅仅关系到拖拉机项目,更关系到整个怀安机械厂的未来和希望。

王建国总工更是紧张得嘴唇发白,他扶着身边的机床,才能勉强站稳。作为厂里的技术权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件事的难度和意义。如果成功了,这将是怀安机械厂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终于,随着滚刀走完最后一个行程,林振果断地按下了停止按钮。

机器的轰鸣声戛然而止。

车间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刘栋颤抖着手,将那个还带着滚烫温度的齿轮从机器上取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他手中的那个小小的金属零件上。

那是一个外径不过十厘米的斜齿轮,表面还残留着切削液的油渍。但那一个个排列整齐、角度均匀、表面光滑的轮齿,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迷人的金属光泽。

“快!快拿去检验科!”杨卫国最先反应过来,声音都因为激动而变了调。

刘栋捧着那个齿轮,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在众人的簇拥下,一路小跑着冲向了检验科。

检验科里,负责精测的老师傅早就准备好了。他接过齿轮,先是用布仔细擦拭干净,然后将其固定在万能测齿仪上。

所有人都围了上来,将小小的检验室挤得水泄不通。

老师傅深吸一口气,开始进行测量。他戴上高度数的眼镜,眼睛凑到目镜前,小心翼翼地转动着刻度盘。

指示表的指针,在刻度上轻微地摆动着。

“齿形误差……0.01毫米……”

“齿距累积误差……0.03毫米……”

“螺旋线误差……合格!”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