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2章

1947 年,“中国玄虚宗文化研究协会” 在山西博物院正式成立。成立仪式当天,国内外数百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国民政府官员、国际文化组织代表也出席了仪式,对协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承诺将为协会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陈砚秋被推选为协会会长,施里曼担任外籍顾问,苏曼卿、周所长、老赵、阿吉分别担任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安保部主任和野外勘探部主任。协会下设学术研究、文物保护、野外勘探、国际交流四个部门,吸引了大批年轻学者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加入,成为当时中国乃至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玄虚宗文化研究机构。

成立仪式后的第一天,协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陈砚秋站在会议室的讲台上,看着台下充满朝气的成员,心中充满了感慨:“各位同仁,玄虚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我们成立协会的目的,不仅是研究和传承玄虚宗文化,更要保护好与玄虚宗相关的文物和遗迹,防止它们遭到破坏和掠夺。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协会的第一个重大研究任务 —— 探寻玄虚宗‘地脉守护阵’。”

“地脉守护阵?” 台下的成员们纷纷露出好奇的表情,苏曼卿适时走上讲台,打开投影仪,展示出一张泛黄的地图,“这张地图是我们在整理玄虚宗典籍时发现的,上面标注了玄虚宗在全国范围内设置的‘地脉守护阵’。根据典籍记载,地脉守护阵是玄虚宗为了保护华夏大地的地脉能量而设置的,由九个‘地脉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座古墓或遗迹,里面存放着守护地脉的‘地脉晶石’。一旦地脉晶石被盗或损坏,地脉能量就会紊乱,引发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施里曼补充道:“根据我们的研究,地脉守护阵的原理与现代地质学中的‘地质能量场’理论有相似之处。地脉晶石很可能是一种蕴含特殊能量的矿石,能够稳定地质结构,调节地下能量。如果我们能找到地脉守护阵,不仅能深入研究玄虚宗的地脉理论,还能为现代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会议结束后,协会立刻成立了 “地脉守护阵专项研究小组”,由陈砚秋亲自带队,苏曼卿、老赵、阿吉、周所长以及二十多名年轻学者和勘探队员组成。研究小组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地图上的标注,找到第一个地脉节点 —— 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附近的 “龙门地脉墓”。

一周后,研究小组乘坐火车前往洛阳。抵达洛阳后,他们在当地文物部门的协助下,开始对龙门石窟附近的区域进行勘探。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周围群山环绕,地势复杂,想要在茫茫群山中找到一座隐藏的古墓,难度很大。

“地图上标注,龙门地脉墓位于龙门石窟西侧的‘卧龙山’山腰,墓口隐藏在一处天然溶洞中。” 阿吉拿着地图,对照着眼前的山脉,“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应该就是卧龙山的山脚,接下来我们需要沿着山路向上攀登,寻找溶洞的入口。”

研究小组分成两队,一队由陈砚秋、苏曼卿带领,负责沿途记录地质地貌,寻找玄虚宗符号的痕迹;另一队由老赵、阿吉带领,负责开辟山路,保障队伍的安全。卧龙山的山路崎岖陡峭,布满了荆棘和碎石,队员们互帮互助,艰难地向上攀登。

中午时分,研究小组抵达了卧龙山山腰。队员们在一处隐蔽的山谷中发现了一个天然溶洞,溶洞入口被茂密的藤蔓覆盖,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发现。阿吉用弯刀劈开藤蔓,露出了溶洞的入口,入口处的岩壁上,清晰地刻着玄虚宗的符号,与地图上的标注完全一致。

“就是这里!” 陈砚秋激动地说,“大家小心,溶洞内可能存在机关和有毒气体,我们先派勘探机器人进去勘察。”

队员们立刻放出勘探机器人,机器人带着摄像头和气体检测仪,缓缓进入溶洞。根据机器人传回的画面和数据,溶洞内没有有毒气体,但存在多处机关陷阱,包括落石陷阱、毒箭陷阱和流沙陷阱。

“溶洞内的机关与祖庭墓、流沙墓的机关原理相似,但更加复杂。” 周所长看着屏幕上的画面,“我们需要按照玄虚宗典籍中的记载,逐一破解这些机关,才能安全进入地脉墓。”

研究小组按照周所长的指示,沿着机器人开辟的安全路线,小心翼翼地进入溶洞。溶洞内漆黑一片,队员们打开手电筒,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溶洞的墙壁上,刻着许多玄虚宗的地脉理论和机关图纸,这些图纸详细记载了地脉守护阵的原理和机关的破解方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你们看,这张图纸上记载的‘地脉流动图’,与现代地质学中的‘地下水流向图’几乎一致!” 一名年轻的地质学者兴奋地说,“这证明玄虚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对地下地质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太不可思议了!”

陈砚秋点了点头,心中对玄虚宗先人的智慧充满了敬佩。他带领队员们,按照图纸上的指示,逐一破解了溶洞内的机关,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溶洞的尽头 —— 龙门地脉墓的墓口。

墓口是一扇巨大的石门,石门上刻着一幅完整的 “地脉守护阵图”,图中清晰地标注了九个地脉节点的位置,石门中央有一个圆形凹槽,与青铜密钥的形状完全吻合。

“需要用青铜密钥才能打开石门!” 陈砚秋掏出青铜密钥,插入凹槽,顺时针转动三圈。只听 “轰隆” 一声,石门缓缓打开,露出了地脉墓的墓室。

墓室的面积不大,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一个晶莹剔透的晶石,晶石散发着淡淡的蓝色光芒,这就是守护地脉的 “地脉晶石”。石台上还放着一卷丝帛,丝帛上用篆体写着《玄虚地脉记》,详细记载了地脉守护阵的维护方法和地脉晶石的能量特性。

“地脉晶石!” 队员们兴奋地围了过来,眼中满是惊叹。施里曼拿出仪器,对晶石进行检测:“晶石中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质和能量,能够释放出一种特殊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可以稳定地下岩层的结构,调节地脉能量的流动,这就是地脉守护阵能够防止地质灾害的原因!”

就在队员们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时,墓室的入口突然传来一阵巨响。众人转身望去,只见一群穿着黑色衣服的人冲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脸上带着疤痕的男人,手中拿着一把冲锋枪,正是之前被击败的黑风堂残余头目。

“没想到你们竟然找到了地脉晶石!” 疤痕男冷笑一声,“地脉晶石蕴含的能量,足以研发出毁天灭地的武器,今天,这颗晶石归我们了!”

“黑风堂!你们竟然还没死心!” 老赵怒吼一声,拔出长刀,挡在队员们面前。队员们也纷纷拿起武器,与黑风堂的人展开激烈的战斗。

墓室空间狭小,双方展开了近身搏斗。黑风堂的人人数众多,而且配备了先进的武器,队员们渐渐有些招架不住。一名年轻的队员为了保护地脉晶石,不幸被黑风堂的子弹击中,倒在了地上。

“快!保护好地脉晶石!” 陈砚秋大喊一声,带领队员们退到石台旁,形成防御阵型。苏曼卿则拿出相机,拍下黑风堂成员的样貌,为后续的抓捕提供证据。

就在这时,墓室突然剧烈摇晃,头顶的石块纷纷坠落。“不好!墓室要塌陷了!” 周所长焦急地喊道,“地脉晶石被触动,引发了地脉能量紊乱,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

陈砚秋知道,继续战斗下去,不仅会导致更多队员伤亡,还会让地脉晶石在塌陷中损坏。他当机立断,对队员们说道:“老赵、阿吉,你们负责掩护,其他人跟我一起,带着地脉晶石和丝帛,从溶洞撤退!”

老赵和阿吉立刻挥舞着武器,挡住黑风堂的进攻。陈砚秋带领其他队员,小心翼翼地抱起地脉晶石和丝帛,朝着溶洞的方向撤退。黑风堂的人想要追击,却被老赵和阿吉死死拦住,无法前进。

“我们走!” 老赵看到队员们已经安全撤退,对阿吉大喊一声,两人趁机跳出墓室,朝着溶洞跑去。黑风堂的人不甘心,想要继续追击,却被塌陷的石块堵住了去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研究小组离开。

研究小组沿着溶洞的安全路线,艰难地撤退到卧龙山山脚。此时,卧龙山的山腰已经完全塌陷,龙门地脉墓被埋在了碎石之下。队员们看着塌陷的山体,心中感慨万千,虽然成功保护了地脉晶石和丝帛,但一名年轻的队员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我们一定会为他报仇的!” 陈砚秋看着队员们,眼中充满了坚定,“黑风堂不仅觊觎地脉晶石,还杀害了我们的同伴,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们的藏身之处,将他们绳之以法!”

研究小组在洛阳休整了两天,处理了牺牲队员的后事,同时将地脉晶石和《玄虚地脉记》送到了山西博物院的地下保险库进行保护。通过对黑风堂成员样貌的调查,协会发现,黑风堂的残余势力已经与国民党的一支秘密特务组织勾结,他们不仅想要夺取地脉晶石,还计划破坏其他地脉节点,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地质灾害,从而混乱社会秩序,趁机夺取政权。

“情况危急!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其他地脉节点,保护好地脉晶石,同时阻止黑风堂和特务组织的阴谋!” 陈砚秋在协会的紧急会议上说道,“根据《玄虚地脉记》和地脉守护阵图的记载,第二个地脉节点位于陕西西安的‘兵马俑’附近,名为‘秦地脉墓’。我们需要立刻前往西安,赶在黑风堂之前找到秦地脉墓,保护好里面的地脉晶石。”

协会成员们纷纷表示同意,研究小组再次组建,由陈砚秋、苏曼卿、老赵、阿吉、施里曼带领,三十多名队员组成,配备了先进的勘探设备和武器,乘坐火车前往西安。

抵达西安后,研究小组在当地文物部门和军队的协助下,对兵马俑附近的区域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和勘探。兵马俑是中国著名的考古遗址,周围已经进行过多次发掘,但根据地脉守护阵图的标注,秦地脉墓隐藏在兵马俑一号坑的西侧,墓口位于一处已经发掘过的陪葬坑底部,被厚厚的夯土覆盖,之前的考古队并未发现。

“我们需要对兵马俑一号坑西侧的陪葬坑进行重新发掘,才能找到秦地脉墓的入口。” 周所长拿着勘探仪器,对陈砚秋说道,“但兵马俑遗址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重新发掘需要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而且需要专业的考古人员和设备,短期内很难完成。”

施里曼建议道:“我们可以先进行无损勘探,利用雷达和超声波仪器,确定秦地脉墓的具体位置和结构,然后制定详细的发掘计划,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时,我们可以加强对兵马俑遗址的安保,防止黑风堂和特务组织趁机破坏。”

陈砚秋采纳了施里曼的建议,研究小组立刻开始对陪葬坑进行无损勘探。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工作,队员们终于确定了秦地脉墓的位置 —— 位于陪葬坑底部五米处,墓口是一扇由青铜打造的大门,门上刻着玄虚宗符号和秦代篆书,与地脉守护阵图的标注完全一致。

就在研究小组准备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发掘时,兵马俑遗址突然发生了一起意外 —— 一名负责安保的士兵被人杀害,身上的武器和证件被偷走,现场留下了黑风堂的标志。

“黑风堂的人已经潜入了兵马俑遗址!” 老赵脸色凝重地说,“他们肯定是想趁机破坏秦地脉墓,夺取地脉晶石。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们,阻止他们的行动!”

研究小组立刻与当地军队和警察合作,对兵马俑遗址进行全面搜查。兵马俑遗址面积广阔,游客众多,黑风堂的人隐藏在人群中,很难被发现。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苏曼卿发现,遗址内的一处监控摄像头被人破坏,监控画面中,出现了几个可疑人员的身影,他们正朝着陪葬坑的方向移动。

“他们在陪葬坑!” 苏曼卿大喊一声,带领队员们朝着陪葬坑跑去。当他们赶到陪葬坑时,发现黑风堂的人已经开始对陪葬坑底部进行挖掘,试图打开秦地脉墓的青铜门。

“住手!” 陈砚秋大喊一声,队员们立刻冲了上去,与黑风堂的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当地军队和警察也及时赶到,将黑风堂的人团团包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黑风堂的人大部分被抓获,只有少数几人逃脱。

“快!阻止他们挖掘!” 陈砚秋带领队员们冲到陪葬坑底部,发现黑风堂的人已经在青铜门上凿出了一个大洞,青铜门随时可能坍塌。周所长立刻组织队员们,用支撑设备对青铜门进行加固,防止青铜门坍塌,损坏墓内的文物和地脉晶石。

经过两天两夜的努力,青铜门的加固工作终于完成。国家文物局也批准了研究小组的发掘申请,专业的考古设备和人员陆续抵达兵马俑遗址,开始对秦地脉墓进行正式发掘。

发掘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队员们按照玄虚宗典籍中的记载,逐一破解了墓内的机关,终于在第五天,打开了秦地脉墓的主墓室。主墓室的中央石台上,摆放着一颗散发着红色光芒的地脉晶石,石台上还放着一卷秦代竹简,竹简上记载了秦地脉墓的修建过程和地脉守护阵的维护记录。

“太好了!我们成功保护了第二颗地脉晶石!” 队员们兴奋地欢呼起来。陈砚秋看着手中的地脉晶石,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两颗地脉晶石的发现,不仅为玄虚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还为现代地质灾害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黑风堂和特务组织的阴谋并没有就此结束。在研究小组发掘秦地脉墓的同时,其他地脉节点也陆续遭到了破坏,虽然地脉晶石没有被偷走,但地脉能量已经出现了紊乱的迹象,陕西、河南等地发生了多次小规模的地震和洪水,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黑风堂和特务组织的目标,是整个地脉守护阵!” 陈砚秋在协会的紧急会议上说道,“他们想要通过破坏地脉节点,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地质灾害,从而达到他们混乱社会秩序、夺取政权的目的。我们必须加快速度,找到剩下的七个地脉节点,保护好地脉晶石,同时彻底摧毁黑风堂和特务组织的势力!”

协会成员们纷纷表示同意,研究小组分成七个小队,分别前往剩下的七个地脉节点所在地,展开紧急勘探和保护工作。陈砚秋、苏曼卿、老赵、阿吉带领的小队,前往第三个地脉节点 —— 位于甘肃敦煌的 “敦煌地脉墓”,这里也是玄虚宗在西域的重要遗迹之一。

前往敦煌的路途遥远而艰难,研究小组乘坐汽车,穿越茫茫戈壁,经过五天五夜的奔波,终于抵达了敦煌。敦煌地脉墓位于敦煌莫高窟的西侧,隐藏在一处沙漠峡谷中,根据地脉守护阵图的标注,墓口隐藏在峡谷的一处岩壁后面,岩壁上刻着玄虚宗符号和西域佛教造像,与莫高窟的壁画风格相似。

“敦煌地区气候干燥,沙漠峡谷中经常出现沙尘暴,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地脉墓的入口,在沙尘暴来临之前完成勘探和保护工作。” 阿吉看着远处的沙漠,对队员们说道。

研究小组立刻开始对沙漠峡谷进行勘探。峡谷内沙丘起伏,岩壁陡峭,队员们顶着烈日,在岩壁上仔细寻找玄虚宗符号的痕迹。就在傍晚时分,一名队员在峡谷深处的岩壁上,发现了玄虚宗符号和佛教造像,与地脉守护阵图的标注完全一致。

“就是这里!” 陈砚秋兴奋地说,队员们立刻拿出工具,对岩壁进行清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岩壁后面的墓口终于显露出来 —— 这是一扇由砂岩打造的石门,石门上刻着一幅 “沙漠地脉图”,图中标注了敦煌地区的地下水源和地脉走向,石门中央的凹槽与青铜密钥的形状完全吻合。

陈砚秋插入青铜密钥,转动石门。石门缓缓打开,一股浓郁的沙漠气息扑面而来,墓内的空气虽然干燥,但保存完好,没有出现腐烂的迹象。队员们打开手电筒,走进墓内,发现墓道两侧的岩壁上,刻着玄虚宗在西域的活动记录和地脉守护的方法,这些记录补充了玄虚宗西传的历史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墓道的尽头是主墓室,主墓室的石台上,摆放着一颗散发着黄色光芒的地脉晶石,石台上还放着一本西域文书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