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女频衍生小说,那么这本《我爱你:当代爱情》一定不能错过。作者“观弈樵”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爱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连载,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我爱你:当代爱情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屏幕亮着。
一条新消息,来自某个合作群。有人@全体成员,讨论下周的稿子。
这一次,连失落都迟到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邃的无力,从骨髓里丝丝渗出。
他滑坐在地板上,背抵冰凉沙发,手指却自有主张地点开了和苏芮的对话框。
他开始打字。
“风好大,吹得门响,还以为下雨了。”删掉。
“看到一件衣服,很像第一次约会你穿的那件。”删掉。
“工作还顺利么?北京天气怎样?”……太生硬,太刻意。删掉。
指尖在冰冷的屏上悬停良久。
最终,只发出一个系统自带的黄色笑脸。
它看起来那么傻,那么空,那么轻。
像一个被丢弃在旷野中的路标,指向一条早已无人行走的路。
发送成功。
然后,新一轮明知徒劳的等待,再一次精准地捕获了他。
他抱着手机蜷在地板上,像抱紧一块浮木,漂在一片名叫“过去”的、无岸的海上。
顾迟盯着那个刺眼的黄色笑脸。
仿佛能看见它正孤零零地漂在苏芮那片不再为他泛起涟漪的信息海洋里。
发送时的微弱勇气迅速蒸发,留下更尖锐的羞耻。
他几乎能想象苏芮看到这条消息时的反应——
或许眉头微蹙一下,觉得他莫名其妙。
然后指尖轻滑,任这条无关痛痒的消息沉入其他更重要的对话之下。
时间开始以另一种密度流逝。
每一秒都像被拉长的糖丝,黏稠而缓慢。
他不再频繁按亮屏幕,那过于刻意,更像一种乞讨。
他把手机屏幕朝下扣在胸口,用体温熨烫那片冰冷的玻璃。
试图以这种近乎巫术的方式,提前感知可能到来的震动。
心跳在耳膜里敲打,与窗外都市永不疲倦的低频嗡鸣交织成一片。
胃部的空洞感蔓延开来,变成一种真实的生理饥饿。
但他懒得动弹。
记忆却擅自开始投喂。
那个黄色笑脸,笨拙地链接到了另一个午后,阳光很好,他们还在重庆。
不是告别那天。
在“雾都迷巷”,阳光透过雾气变得朦胧柔软,斜斜地打在苏芮正在擦拭的相机镜头上。
她刚结束一个拍摄项目,眼角眉梢都挂着轻松的笑意。
顾迟坐在她对面,在速写本上涂抹。
他画了她工作时专注的侧脸。
苏芮凑过来看,发梢扫过他的脖颈,带来细微的痒。
“把我画这么好看了?”她笑,指尖点着画纸,“不过这里,下颌线可以再利落一点。”
她总是这样,精准,客观,带着摄影师对构图和线条的严格。
“在我眼里就是这样。”顾迟小声说,耳根发热。
她忽然拿起他的手机,飞快操作了几下,然后递还给他。
“喏,以后找我,发这个。”
屏幕上是她刚保存的一个自定义表情,一个咧着大嘴、傻气十足的黄色笑脸。
但眼睛部分被她P上了两颗小小的星星。
“独家专属,仅此一份。”她语气里带着点戏谑的得意,“看到这个,就知道是你。再忙也会先回。”
那时,这个星星笑脸,是跨越人群直奔而来的特权。
是心照不宣的密语,是忙碌日常里为他预留的绿色通道。
他一度真的相信,这个符号能穿透一切嘈杂,直抵她的核心。
胸口下的手机依旧死寂。
冰冷的现实渗入肌肤:那个曾代表“优先”和“专属”的符号,早已过期作废。
他刚刚发出的,只是一个系统自带的、谁都可以发送的、苍白的通用表情。
他连使用那个“星星笑脸”的资格和勇气都没有了。
生怕那点小心翼翼的特殊化,会引来更彻底的、礼貌的无视。
一阵尖锐的提示音猛地炸响!
顾迟像被电流击中,瞬间弹坐起来,心脏疯狂地撞击着肋骨。
屏幕朝下的手机在他手中像一块剧烈震颤的烙铁。
他几乎屏住呼吸,一把将手机翻转过来。
屏幕上跳动的,不是苏芮的名字。
是李铮。合作方的艺术总监。一个工作符号。
狂飙的血液瞬间冷凝,冻成冰碴,刺得五脏六腑生疼。
巨大的落差带来一阵强烈的眩晕。
他深吸一口气,用力到肩膀发颤,才勉强压下喉咙口的酸涩。
手指僵硬地划过接听键。
“顾迟?”屏幕那头是李铮放大的脸,背景嘈杂,“稿子最终版怎么样了?明天上午能准时交吧?”
他的声音洪亮、务实,带着不容置疑的工作节奏。
像一块巨石砸进顾迟那片粘稠死寂的情感沼泽,溅不起任何涟漪,只有任务驱动的机械反应。
“能。”顾迟听到自己的声音干涩发紧,“快好了,明天一早发您。”
“行,辛苦了。下周有个新 brief,线下 meeting 讨论一下?时间我让助理发你。”
“好的。谢谢李总。”顾迟努力让声线听起来正常。
视频挂断。屏幕暗下。
公寓重新陷入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寂静。
方才被强行打断的等待和焦虑,以加倍的势头反扑回来,将他更深地按进沙发里。
他忽然意识到,李铮的这通视频,是这漫长一天里,唯一一个会主动联系他的人。
而他自己,唯一主动联系的人,只有苏芮。
唯一在等待的,也只有苏芮的回应。
这种认知像一把冰锥,精准地刺入他依赖成疾的核心。
他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像一个电力耗尽的孤岛。
所有的线路都执拗地、单向地通往一个已经不再供电的源头。
他固执地守着总闸,一遍遍尝试启动。
宁愿相信是系统故障,也不愿承认电站早已迁址。
他点开通讯录,手指无意识地滑动。
同事、甲方、同学、中介……数量不少,却都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而疏远。
他无法想象能向其中的谁,诉说此刻抱着手机等待前任回信的煎熬。
那太荒谬,太不合时宜,太不符合都市社交表面光滑的规则。
他的世界,从和苏芮在一起的那天起,就在悄无声息地坍缩。
最终坍缩成只有一个中心点的脆弱结构。
如今中心点撤离,整个结构便彻底失压,只剩一片无序的、渴望重建秩序的真空。
他点开苏芮的朋友圈。
头像是一张在北京798艺术区拍的照片,灰色的建筑墙面和一抹亮蓝色的天空,冷静又开阔。
封面是“瞬时永恒”摄影团队的合影,她站在边上,笑着,手里拿着相机,看起来融入得很好。
他屏住呼吸,拇指向下一拉——
没有更新。
最新一条还是三天前,她分享了一组城市光影主题的摄影作品,配文是:“捕捉瞬息,即是永恒。”
底下有共同好友的点赞和评论。
他看到她回复别人:“谢谢鼓励!”“继续努力!”
那些字句像细小的针,扎在他眼里。
她会回复别人,会发状态,她的生活在北京,在继续。
只有他,被遗留在了深圳这座光鲜亮丽的LOFT里。
被困在由一部手机、一个对话框、一件旧开衫构成的,名为“过去”的囚笼中。
理性像个冷酷的医生,拿着检验报告,再次宣告:看,她已向前。
可情感这个顽固的病人,却死死抓着病历本,指着三小时前那个未被回复的黄色笑脸和更早前那条关于开衫的消息,嘶哑地争辩:“可她还没回这两条!她只是没看到,或者太忙……她以前再忙,也会抽空回我的……”
等待的理由又被自己艰难地续上了一秒。
他最终没有退出微信,只是让屏幕慢慢暗下去。
然后再次,将微热的手机屏幕朝下,轻轻按在了心口。
新一轮的等待,更加绝望,也更加沉默地开始了。
他维持着这个姿势,直到胸口被手机硌得生疼。
直到窗外南山的灯火熄灭了大半。
时间失去了刻度,变成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胶质,将他封存在这片寂静里。
那个黄色的笑脸仿佛烙在视网膜上。
无论睁眼闭眼,都在黑暗中无声地咧着嘴。
最终,是胃部一阵更剧烈的痉挛将他从僵直中拽了出来。
他几乎一天没吃东西了。
这种生理上的匮乏感如此尖锐,暂时压过了心底那片空洞。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走向厨房。
冰箱里的白光刺眼,照见几瓶苏打水、半盒鸡蛋,还有一小袋苏芮之前买的、已经过了期的日式拉面。
他拿出鸡蛋,关上冰箱门,公寓重新陷入昏暗。
平底锅在灶台上烧热,倒油,敲入鸡蛋。
“刺啦”一声,油星溅开,带来一丝短暂的热闹假象。
他看着蛋白迅速凝固、变白,边缘泛起焦黄,像极了那些无法挽回、正在凝固变硬的时间。
他端着煎蛋回到客厅,没开主灯,只借着窗外残余的城市光晕,坐在沙发边缘,机械地吞咽。
食物味同嚼蜡,只是填充胃袋的必要程序。
手机就放在手边,屏幕漆黑,沉默如磐。
吃完最后一口,他指尖的油渍无意中蹭亮了屏幕。
微信图标上,没有任何红色的数字提示。
但对话框列表里,苏芮的名字后面,却多了一个极其微小的、几乎被错过的灰色标识——
一个睁开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