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2章

改良盐带来的兴奋,像一碗热腾腾的稀粥下肚,暖意持续了几天,但终究抵不过现实彻骨的寒冷。

村里的气氛稍稍活跃了些。饭食里那一点改善了口感的盐,似乎真的让人们的力气都足了一点,脸上也多了些许活气。妇人们熬盐更加起劲,在二叔公的严厉叮嘱下,整个过程都在村内隐蔽处进行,参与的人守口如瓶。攒下的一小罐“细盐”被七叔用破布包了又包,准备下次去乡集时,冒险换点更紧要的东西。

林凡的待遇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他分到的粥似乎更稠了些,偶尔还能有一小块真正的、不加麸皮的饼。狗蛋几乎成了他的小跟班,村民们看到他,会客气地点头,甚至带上一丝敬畏地称呼一声“林凡娃子”或“小先生”。

但林凡没有丝毫放松。他清楚,盐只是调味品,无法果腹。村子面临的核心危机——粮食短缺,没有丝毫缓解。田野里的禾苗依旧蔫头耷脑,稀稀拉拉。

他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这具虚弱的身体,每天沿着小河慢走,练习那套军训时学来的军体拳,动作缓慢却力求准确。同时,他更细致地勘察周边环境。

他确认了小河的水量随季节变化很大,目前处于枯水期,无力灌溉稍高的土地。他观察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质。他辨认着寥寥无几的野菜和可食用的块茎,默默记下。

他甚至尝试用最简陋的工具——削尖的木棍和破陶片,在河边开垦了一小块不到一平米的“试验田”,将从狗蛋和其他孩子那里换来的、最饱满的几颗野豆种子和收集到的野菜根种下去,模仿记忆中的垄作,并尝试用收集的草木灰和有限的人力担水进行“施肥”和灌溉。

这一切在村民们看来,又是“古怪”的行径。但有了火弓和盐的前例,没人再出声嘲笑,只是默默看着,眼神里混杂着好奇和不解。

“林娃子,鼓捣这啥呢?这点地,能长多少东西?”二叔公某天忍不住问道。

“试试……试试能不能让苗长壮点。”林凡抹了把汗,气喘吁吁地回答。开垦这点地,几乎耗尽了他刚恢复的一点力气。

二叔公摇摇头,没再说什么,只当是孩子家的玩闹。活下去已用尽全部力气,这种“精耕细作”对广种薄收的他们来说,太过奢侈和遥远。

然而,就在林凡专注于他那片小小的试验田时,一种莫名的压抑感开始悄然在空气中蔓延。

最先察觉异常的是村里的老人和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

天空似乎总是蒙着一层说不清的昏黄。风带来的气息里,除了尘土,似乎还夹杂着一点别的、令人不安的味道。

直到一天下午,狗蛋慌慌张张地从村外跑回来,手里捏着一个小东西,脸上带着惊惶。

“林凡哥!林凡哥!你看!我在东边坡上看到的!”狗蛋摊开手心,里面是一只刚刚死去的、体型硕大的蝗虫若虫,几丁质的外壳在昏黄的光线下闪着不祥的光泽。

林凡的心猛地一沉!他接过那只蝗虫,手指冰凉。

虽然只是若虫,但这异常的体型和出现的时间地点……

几乎同时,村里负责看守最偏远一块豆田的老农也连滚爬爬地跑了回来,脸色惨白,声音凄厉:

“虫!好多虫蝻!坡后头……坡后头的草窠里……全是!要来了!它们又要来了!!”

最后的几个字,几乎是哭嚎出来的,带着刻骨铭心的恐惧。

“轰!”的一声,整个村子像被投入冰水,又瞬间炸开!

刚才还在忙碌的村民们瞬间僵住,随即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蝗神!蝗神又发怒了!”

“天哪!去年还没吃够吗?今年又来!”

“完了……全完了……豆子刚结荚……”

“快!快去地里看看!”

哭声、喊声、惊呼声乱成一团。二叔公和七叔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二话不说,抓起木棍就跟着那老农往坡地跑。许多村民也惊慌失措地跟了上去。

林凡紧紧攥着手里那只死蝗虫,指甲掐进了掌心。

蝗灾!

记忆碎片中那遮天蔽日、啃食一切的恐怖景象汹涌而来,让他的胃部一阵痉挛。这是农业时代最恐怖的天灾之一!尤其是对这个刚刚看到一丝微弱曙光、脆弱不堪的小村庄而言,这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是理科生,他知道蝗灾的形成机制,知道它们并非什么“蝗神”,而是气候、环境、种群密度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生物灾害。

但知道并不意味着能轻松解决。尤其是在这个几乎毫无科技可言的时代。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也迈开脚步,跟着人群向村外跑去。

他必须亲眼确认情况。

跑到村东头的坡地,眼前的情景让他头皮发麻。

只见远处的一片荒坡和草丛中,密密麻麻地蠕动着无数黄绿色的身影——那是正在聚集的蝗虫若虫(蝻)!它们啃食着 already 稀疏的草叶和灌木,发出令人牙酸的窸窣声。数量之多,远远望去,仿佛大地都在蠕动!

虽然还未长成飞行成虫,但这庞大的基数,预示着不久之后,将是何等恐怖的景象!

村民们面无人色,有人当场瘫软在地,嚎啕大哭。有人跪地磕头,祈求虚无缥缈的“蝗神”开恩。绝望的气氛如同实质,压得人喘不过气。

“快!快回村!”二叔公的声音嘶哑破裂,却带着一种绝境下的狠厉,“把所有能动的都叫上!老人!孩子!妇人都来!把这些祸害摁死在地里!能摁死多少是多少!不能等它们长了翅膀!”

这是最原始,也是唯一能做的应对——人工扑打。

很快,全村能动弹的人,无论老少,都拿着树枝、绑着破布的扫帚、甚至直接用手,冲进了那片已被蝗蝻占据的坡地,疯狂地扑打、踩踏。

场面混乱而悲壮。人们哭喊着,咒骂着,用尽全身力气扑打着这些带来灾难的小虫子。不断有蝗蝻被碾死,粘稠的汁液沾满了他们的手脚衣裤,但更多的蝗蝻从草丛中涌出,似乎无穷无尽。

林凡也捡起一根树枝,加入了扑打的行列。他的力气很快耗尽,效率低下,但他没有停下。他看着村民们绝望而徒劳的努力,看着那些在泥土中翻滚哭喊的孩子,看着二叔公和七叔那灰败而绝望的脸……

他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这样不行。杯水车薪。

必须想办法。用知识!用脑子!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回忆着所有关于蝗灾防治的信息。

农业防治?改变耕作制度?远水救不了近火。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去哪里找?如何大规模应用?

化学防治?农药?完全是天方夜谭。

那么……物理防治?除了人工扑打,还有什么?

挖沟!对!挖隔离沟!

林凡猛地停下动作,冲到正在奋力扑打的二叔公身边,大声喊道:“二叔公!这样打不完!得挖沟!在蝗蝻过来的方向挖深沟!它们跳不过去,掉进去就爬不出来!还能集中扑杀!”

二叔公喘着粗气,脸上沾满了泥土和虫尸的汁液,他红着眼睛看向林凡:“挖沟?哪来的力气挖沟?地这么硬!有挖沟的力气,能多打死多少虫!”

“不一样的!”林凡急道,“沟挖好了,能挡住一片!比这样散着打省力!还能让老人孩子守在沟边打掉进去的!得试试!”

二叔公看着眼前似乎杀之不尽的蝗蝻,又看看林凡那急切而认真的眼神,再想到火弓和盐……他猛地一咬牙!

“石柱!栓子!别打了!带几个人!去找家伙事!按林凡娃子说的,在那边上风口挖沟!能挖多深挖多深!快!”

绝望中的人,愿意抓住任何一根稻草。

很快,几个最壮实的汉子开始用简陋的工具,在林凡指定的、蝗蝻主要移动方向的土坡上方,奋力挖掘起来。

土地干硬,工具落后,进度缓慢。

但当第一条浅浅的、歪歪扭扭的沟壑勉强成型时,奇迹发生了。

那些蠕动的蝗蝻大军前锋,果然被这道浅沟挡住!它们试图跳跃过去,但大多掉进了沟里,在沟底拥挤成一团!

“有用!真的有用!”守在沟边的老人和孩子惊喜地叫起来,用树枝拼命抽打沟里密集的蝗蝻,效率远比在开阔地里高得多!

村民们看到希望,精神一振!更多人手加入了挖沟和守沟的队伍!

林凡没有停歇,他继续观察着地形和蝗蝻的移动方向,指挥着挖掘第二条、第三条简易隔离带……虽然粗糙,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聚集了蝗蝻的扩散,使得扑杀变得稍微有组织了一些。

然而,人力有时而穷。村里的壮劳力太少了。沟挖得不够深,不够长。蝗蝻的数量实在太多了。

依旧有大量的蝗蝻越过防线,或者从其他方向蔓延开来,扑向那些命根子般的豆田和其他可怜的作物。

夕阳西下,人们筋疲力尽地瘫倒在田埂上,看着依旧密密麻麻的虫群和被啃食得残缺不全的庄稼,无声地流着泪。绝望,再次笼罩下来。

挖沟,只是稍稍延缓了毁灭的脚步。

林凡看着这一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他知道,若虫之后,将是成虫。那才是真正的噩梦。

他抬起头,望向昏黄的天空。

必须想出更有效的办法。必须在它们长成飞行大军之前。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河边,投向了那口熬盐的陶釜,投向了村里仅存的那点可怜的物资。

物理方法效果有限……那化学方法呢?

这个时代,有什么东西,能大规模杀灭蝗虫?

一个危险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或许……那熬盐产生的、被废弃的、含有毒性成分的苦卤……或者别的什么?

他的心跳,再次加速起来。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