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沈清流小说修仙,但靠打算盘在线阅读章节

修仙,但靠打算盘

作者:追风捉影

字数:137063字

2025-09-28 10:12:52 连载

简介

小说《修仙,但靠打算盘》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追风捉影”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本书的主角是沈清流,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目前本书已经连载,千万不要错过!

修仙,但靠打算盘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老周提供的知识,如同在沈清流封闭的世界里凿开了一扇窥见规则的窗。那些粗浅的经验谈,在《天道账本》的辅助解析下,被去芜存菁,提炼成了一条条可操作的“生产指南”。然而,知识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灵机点或生存优势,它需要与实际行动结合,需要“投资”才能产生回报。

沈清流拥有的“资本”依旧微薄:0.82灵机点,以及隐藏在岩缝里的十几斤优质矿石。他必须谨慎选择第一个投资方向。老周提到的“辨识矿物”和“草药知识”都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工具,目前实施条件不成熟。而“处理粗胚”听起来似乎有操作空间——如果能对挖出的矿石进行初步筛选和粗加工,提升其品质,那么在上交时或许能换取更好的“评价”,甚至可能间接影响账本对“业务完成质量”的判定,从而增加基础灵机点收入。

但这同样风险巨大。私自处理矿石是监工们明令禁止的,因为这可能意味着矿奴在隐匿或偷换高品质矿石。如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进行?

沈清流将目光投向了矿坑里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源——碎石和矿渣。监工们只关心成块的、达到一定标准的玄铁原矿,对于那些崩落的小块矿石、边缘废料,往往不屑一顾。矿奴们有时会捡拾这些碎料,试图凑数,但大多效果不佳。

如果……能将这些废弃的碎料,通过某种方式“提纯”或者“聚合”呢?

他想到了老周提到的“处理粗胚”中,有一种土法叫“手选淘洗”,利用矿石和废石比重不同,在水流中分离。矿坑深处虽有地下渗水,但大规模淘洗不现实。不过,原理可以变通。

他决定进行一次小规模试验,投资对象就是他自己每日产出的矿石碎料。他需要一件工具——一个简陋的“筛选器”。这可以用废弃的藤条(矿坑支撑结构偶尔更换下来的)、破布和细碎石块自制,关键在于如何掩人耳目。

机会出现在一次意外的“福利”上。连着几天阴雨,矿坑内湿气加重,不少矿奴患上了风湿或皮癣,怨声载道。或许是怕矿奴大规模病倒影响产量,监工头目难得地批了一些劣质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药膏下来,让矿奴自行领取。

沈清流领到了自己那一小份。他并没有使用,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物资”。他找到张铁柱,用这罐药膏,换取了帮他收集一些特定粗细的藤条和一块相对完整的破麻布的条件。张铁柱正被湿疹困扰,对这药膏求之不得,爽快地答应了。

工具材料悄然备齐。沈清流利用夜晚值守矿奴打盹的间隙,在居住区最阴暗的角落,凭借记忆和手感,快速编织了一个简陋的、带有多层网格的扁平筛子,并用破布做了个小口袋。

接下来是实践。他不敢在白天劳作时进行筛选,那样太显眼。他选择在每天收工后,将明面上要上交的矿石搬运到集中点之前,快速地将其中夹杂的碎料倒入自制的筛子,利用极短暂的时间,依靠手感抖动筛子,让更重的、富含玄铁微粒的碎屑沉底,将明显的废石筛出。这个过程必须极快,而且筛出的废石要立即处理掉——通常是踩入脚下的泥浆或者扔进无法开采的岩缝。

第一次操作,笨拙而惊险。他心跳如鼓,感觉监工的目光随时会扫过来。筛出的有效碎料很少,只有一小撮,混杂在要上交的矿石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他成功完成了整个过程,没有被发现。

当晚,账本没有立刻给出反馈。沈清流并不气馁,这本身就是一次高风险尝试,成功隐蔽就是第一步胜利。

他连续试验了三天,手法逐渐熟练,筛选速度加快,提取的有效碎料也稍微多了一点点。虽然每次提升微乎其微,但他相信积少成多的道理。

第四天,当他将经过初步筛选的矿石上交时(外表看起来和往常无异,只是内部杂质更少),《天道账本》终于传来了不一样的提示:

【检测到宿主对“玄铁矿开采”业务进行流程优化(初级手工筛选)。优化效果:微弱提升矿石平均品质。】

【业务结算:完成度105%,质量评价:良(轻微提升)。获得基础灵机点:0.13。】

【获得业务流程优化奖励:灵机点+ 0.05。】

【当前灵机点:1.00】

成功了!

虽然奖励只有0.05点,但意义非凡!这证明了他对生产流程的“投资”(投入时间、承担风险、自制工具)是有效的,得到了账本的认可!这条路径是可行的!

更重要的是,质量评价从“中”变成了“良”,虽然只是轻微提升,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长期来看,这或许能带来更稳定的基础收入增长。

这次成功的“投资”,给了沈清流极大的信心。他开始将老周传授的其他知识也纳入投资考量范围。

辨识矿物?他暂时无法大范围勘探,但可以更仔细地观察自己矿点周围的岩层特性,结合老周的经验,尝试判断矿脉的延伸方向,为后续开采做规划。这需要投入额外的注意力和分析时间,属于“智力投资”。

草药知识?老周提到的那种能消炎止血的“地衣草”,据说在矿坑某些潮湿的废弃角落可能生长。沈清流开始留意这些地方,这需要投入侦查的精力和风险,属于“风险投资”。

他甚至开始构思更复杂的投资计划:能否利用张铁柱的力气和王老五的些许手艺,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尝试制作一些更有效的工具?或者,利用麻三对信息的渴望,引导他去探听更有价值的情报,而不仅仅是家书?

他的“投资”范畴,正在从单纯的物资和体力,向智力、风险、人际关系等更无形的领域扩展。每一次成功的投资,哪怕回报微小,都让他的“资本”雪球滚得更快一丝,也让他的生存与发展策略变得更加立体和坚韧。

第一笔成功的“投资”,金额微不足道,却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漾开的波纹,正悄然改变着整个矿坑底层的生态。沈清流不再仅仅是一个挣扎求存的矿奴,他正在悄然转型,成为一个在绝望之地寻找并创造价值的“原始投资人”。

而他的投资版图,注定将随着资本的积累,不断扩张。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