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完整版东方仙侠小说《凡心问道记》,此文从发布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读者们的喜爱,可见作品质量优质,主角是沈慕禾苏晚晴,是作者张鑫博所写的。《凡心问道记》小说已更新117461字,目前连载,喜欢看东方仙侠属性小说的朋友们值得一看!
凡心问道记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离开望舒城已月余,沈慕禾沿江南行,进入一片丘陵地带。此地多山涧溪流,村落稀疏,民风却格外淳朴。这日午后,他行至一处名为“断云崖”的峭壁前,忽闻崖边传来一阵浓烈的酒气,夹杂着断断续续的呜咽声。
走近一看,只见一个身着锦袍的年轻男子正坐在崖边的石头上,身边散落着三四个空酒坛。他头发散乱,面色憔悴,双眼通红,望着崖下的云雾,眼神里满是绝望,仿佛随时都会纵身跃下。
沈慕禾运转“辨气”之术,感知到男子体内气息郁结不畅,如同一团被揉皱的棉絮,其中夹杂着浓烈的痴恋与怨怼,几乎要将他自身的生机吞噬。
“这位兄台,此处风大,小心失足。”沈慕禾缓步上前,语气平和。
男子猛地回头,见是个陌生的青衫书生,眼中闪过一丝烦躁:“滚开!别来管我!”他抓起一个空酒坛,狠狠砸在地上,陶片四溅,“连她都不要我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沈慕禾看着他激动的模样,心中了然——又是一个为情所困之人。他蹲下身,捡起一块陶片,轻声道:“坛碎了,尚可重烧;心若碎了,便真的无可挽回了吗?”
男子愣住了,随即苦笑:“心都死了,挽回又有何用?我与她自幼相识,青梅竹马,我说过要娶她为妻,她也点头应了,可如今……如今她却跟着那个富商走了,说我穷酸,给不了她想要的荣华富贵!”他越说越激动,猛地站起身,张开双臂就要往崖下跳,“这世道如此不公,留我一人受苦,不如死了干净!”
就在他纵身的刹那,沈慕禾指尖微动,一股柔和的清气如无形的绳索,轻轻将他拉了回来。男子踉跄着跌坐在地,惊愕地看着沈慕禾:“你……你会法术?”
“略懂些强身健体的法子罢了。”沈慕禾没有承认,只是道,“死若能解决问题,这世间便不会有烦恼了。可你想想,你若真死了,除了让关心你的人伤心,还能改变什么?她会回头吗?不会。你的仇怨会消解吗?也不会,反而会化作执念,困着你不得安宁。”
男子低下头,双手插进头发里,痛苦地呜咽:“我试过忘啊……我去城外的佛寺求过,老和尚教我念‘心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可我念了三个月,闭上眼还是她的样子!我甚至想过皈依佛门,可敲着木鱼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她为何要背叛我……”他抬起头,眼中满是迷茫,“先生,你说佛法为何救不了我?我明明已经努力放下了……”
沈慕禾看着他,忽然想起在老君山时,老君说的“阴阳相生,清浊相依”。佛法讲“空”,是要勘破表象,而道法讲“化”,是要顺应本心,两者路径不同,却殊途同归,关键在于是否真正理解“放下”的真谛。
“佛门讲‘空’,并非让你强行遗忘,而是让你看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沈慕禾缓缓道,“你执念于她的背叛,是因为你把‘青梅竹马的誓言’当成了永恒不变的东西,却忘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人心会变,境遇会变,执着于‘不变’,本身就是违背天道的。”
男子愣愣地听着,似乎有些明白,又有些糊涂:“先生是说……她变了心,是自然之事?可我不甘心!”
“不甘心是人之常情,正如你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本是自然流露。”沈慕禾道,“但你不能因为渴了没水喝,就一头撞死在井台上。道法讲‘顺其自然’,不是让你消极认命,而是让你在变化中找到新的‘常’。她走了,是‘变’,但你还活着,你的日子还要继续,这便是‘常’。你该做的,不是盯着‘变’的痛苦,而是守住‘常’的根本——你的生命,你的未来,还有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
他顿了顿,又说:“佛门求‘超脱’,是跳出红尘看红尘;而道家求‘合一’,是在红尘中悟红尘。你学佛法时,总想着‘要忘记她’,这本身就是一种执念,因为你在对抗自己的本心。不如试试道家的法子——承认你还在乎她,承认你难过,然后问问自己:除了她,你还有什么?你的父母,你的手艺,你曾经想仗剑走天涯的志向,难道都随着她的离开,一同消失了吗?”
男子沉默了。他想起母亲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要好好活着,活出个人样”;想起自己年少时喜欢木工,雕的木鸟能引来真鸟驻足;想起曾与好友约定,要去京城看看皇宫的模样……这些记忆,被对她的执念压在心底,几乎快要遗忘。
“我……我还有爹娘留下的木匠铺……”男子喃喃道,声音越来越清晰,“我还会雕木像,去年镇上的王老爷还说要请我给他雕个财神像……”
“这便是了。”沈慕禾点头,“《道德经》说‘反者道之动’,绝境往往是转机。她离开你,或许让你痛苦,但也让你看清,真正能依靠的,从来不是别人的承诺,而是你自己。你若能把这份痛苦化作动力,将木匠铺经营好,做出名堂来,未必不是另一种圆满。”
他伸出手,一股清气缓缓注入男子体内,疏导他郁结的气息:“你看这断云崖,今日云雾缭绕,看似无路可走,明日太阳出来,云雾散去,便会发现旁边有石阶可下山。人心也是如此,一时的迷茫不代表永远困顿,关键是要肯转身,肯往前走。”
男子只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胸口的憋闷渐渐消散,原本混沌的脑子也清醒了许多。他看着沈慕禾,忽然站起身,深深一揖:“多谢先生点化!我之前真是糊涂,竟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差点毁了自己!”
“不值得与否,本就没有定论。”沈慕禾道,“她曾给过你欢喜,这是真的;如今她选择了别的路,也是真的。你不必恨她,也不必留恋,只需把这份‘真’藏在心里,化作回忆,然后继续走自己的路。这便是道家说的‘和其光,同其尘’——与过往和解,与自己和解。”
男子重重点头,眼中的绝望已被清明取代:“先生说得是!我这就回去,把木匠铺重新开起来,雕最好的木像,让她看看,我沈明远就算没有她,也能活得很好!”他捡起地上的空酒坛,用力扔到崖下,仿佛在扔掉心中的执念,“先生,大恩不言谢,若有机会,我定要报答您!”
“报答不必,你能好好活着,便是对我最好的回应。”沈慕禾微微一笑,“记住,情爱是天地生机,本无对错,错的是因爱生执,因执生怨。往后若再迷茫,便想想今日断云崖上的云雾——再浓的雾,也挡不住太阳升起。”
沈明远再次拱手,转身沿着来时的路快步下山,脚步虽有些踉跄,却透着一股新生的力量。
沈慕禾望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山林深处,才转身继续前行。崖边的风依旧很大,吹起他的衣袂,却吹不散他心中的平和。
他想起苏婉清,想起那份曾让他动摇的情愫,此刻才真正明白——情爱之所以最难剪断,是因为它连着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强行剪断只会流血,而道法的“化”,是像流水漫过岩石,慢慢磨去棱角,让那份执着在时光中渐渐沉淀,化作滋养生命的养分,而非阻碍前行的礁石。
正如沈明远,他不必忘记青梅竹马的过往,只需把那份记忆藏好,然后带着它,继续走向未来。这不是背叛,而是成长。
夕阳西下,将断云崖染成金红色。沈慕禾迎着落日走去,身影被拉得很长。他知道,情爱这道关,他不仅度化了别人,更度化了自己——原来最高明的“剪断”,不是刀割斧劈,而是如春风化雨,让执念在理解与接纳中,自然而然地消散,只留下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热爱。
前路漫漫,或许还会遇到因情所困的人,还会触动自己的心弦,但他已懂得,道法不在别处,就在这一次次的理解与放下中,在这接纳万物变化、却始终坚守本心的从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