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4章

又走了三日,他们终于抵达了南阳舂陵的白水村。村子坐落在白水溪畔,依山傍水,远远望去,一片青瓦白墙,炊烟袅袅,比济阳的官舍更有乡村的烟火气。村口有一棵老槐树,树干要三个人才能合抱,枝叶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遮住了大半个村口,树下有几个孩童在玩耍,笑声清脆,很是热闹。

“到了,这就是白水村。” 刘良指着村子,对樊氏和刘秀说。樊氏从牛车探出头,看着眼前的村子,眼里满是欣慰 —— 这里是她的家乡,虽然多年没回,却还是那么熟悉。刘秀则跳下牛车,跑到老槐树下,好奇地看着玩耍的孩童。那些孩童见来了陌生人,都停下玩耍,围着刘秀看,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问:“你是谁呀?从哪里来的?” 刘秀笑着说:“我叫刘秀,从济阳来的,以后要在这里住了。”

“刘秀?你是刘良叔父家的孩子吗?” 一个小男孩问。刘秀点点头,小男孩开心地说:“太好了!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在白水溪畔玩了!” 其他孩童也纷纷点头,拉着刘秀的手,要带他去看白水溪。刘良看着这一幕,笑着对樊氏说:“你看,秀儿很受欢迎,很快就能适应这里的生活。”

樊氏笑了,心里的担忧也少了些。刘良带着他们往村子里走,村子里的路是用青石铺的,很干净,两旁的房屋都是土坯墙、茅草顶,门前大多种着桃树或李树,虽然简陋,却很整洁。村民们见刘良带着外人回来,都热情地打招呼:“刘公,这是您的兄嫂和侄子吧?” 刘良点点头,一一回应,村民们也纷纷邀请他们到家里坐,递上粗茶,很是亲切。

刘良的家在村子的东头,靠近白水溪,是一座简陋的茅屋。茅屋有两间房,一间是卧室,一间是堂屋,还有一个小小的院子,院子里种着几棵青菜,墙角堆着一些木柴。“委屈你们了,” 刘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家里就这么大,只能暂时先住下,等以后再慢慢收拾。” 樊氏摇摇头:“小叔子客气了,能有个安身之所,我已经很满足了。”

接下来的几天,刘良和村民们一起,帮着收拾茅屋。堂屋的地面是夯实的黄土,刘良又铺了一层细沙,防止起尘;卧室里搭了两张土炕,铺上稻草和粗布褥子;院子里还搭了一个灶台,用来做饭。刘秀也跟着帮忙,搬木柴、扫地,虽然累,却很开心。春桃则帮着樊氏整理行李,把刘钦的竹简整齐地放在堂屋的木架上,把衣物叠好放在土炕的角落里。

收拾好的那天傍晚,刘良带着刘秀来到白水溪畔。白水溪果然像王车夫说的那样,水又清又甜,能看见底下的鹅卵石和游来游去的小鱼;溪边有很多平整的青石,有的大如桌子,有的小如板凳;岸边的柳树已经抽出了嫩芽,随风轻轻摆动,像在欢迎他们的到来。“秀儿,以后你就可以在这里读书、玩耍了。” 刘良指着一块大青石说,“那块石头最平整,适合读书,叔父小时候也经常在这里读书。”

刘秀走到青石旁,坐下,摸了摸石头的表面,很光滑,像是被溪水打磨过一样。他从布包里拿出刘钦留下的《尚书》竹简,放在青石上,轻声诵读起来:“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 他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与溪水的 “哗哗” 声、柳树的 “沙沙” 声交织在一起,格外和谐。刘良站在一旁,看着刘秀认真的模样,心里很欣慰 —— 他想起哥哥刘钦,想起哥哥对刘秀的期望,觉得刘秀一定不会让哥哥失望。

读了约莫一个时辰,天渐渐黑了,刘良带着刘秀往回走。路过村口的老槐树时,刘良停下脚步,指着槐树下的一块青石说:“秀儿,你看这块石头,是咱们白水村的‘镇槐石’,据说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村里的老人都说,这块石头有灵性,坐在上面能让人静下心来。” 刘秀好奇地走到青石旁,石头很大,表面很平整,上面还有一些淡淡的纹路,像是天然形成的。

“叔父,坐在上面真的能静下心来吗?” 刘秀问。刘良点点头:“叔父教你一个‘坐禅养气’的法子,你坐在石头上,闭上眼睛,听着溪水的声音,慢慢地吸气、呼气,就能感觉到气脉在身体里流转,就能静下心来。” 刘秀按照刘良说的,坐在青石上,闭上眼睛,双手放在膝盖上,慢慢地吸气 —— 他能闻到老槐树的清香,能听到白水溪的流水声,还能感觉到微风拂过脸颊,很舒服。

他慢慢地呼气,忽然感觉到怀里的圆石微微发热,一股温和的气脉从圆石里流出来,顺着他的手臂,慢慢流遍全身。他想起之前在济阳后溪的 “引气术”,想起掌心的龙痕,不知不觉间,呼吸变得越来越均匀,心里的杂念也渐渐消失了,只剩下溪水的声音和身体里的气脉,像是与天地融为一体。

刘良站在一旁,看着刘秀的神态,心里暗暗惊讶 ——“坐禅养气” 是他年轻时从一位隐者那里学来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没想到刘秀第一次学,就能很快进入状态,而且气脉流转得如此顺畅,真是天赋异禀!他知道,这不仅是刘秀的天赋,更是 “溪隐” 的缘分,是白水溪的灵性在滋养他。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刘秀睁开眼睛,感觉身体轻飘飘的,之前帮忙收拾茅屋的疲惫也消失了。“叔父,我感觉好舒服啊,心里很平静。” 刘秀兴奋地说。刘良笑了:“好!以后你每天都可以来这里坐一会儿,不仅能静下心来,还能养气脉,对你学武很有帮助。” 刘秀点点头,心里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练习 “坐禅养气”,学好武艺,保护母亲,保护百姓。

回到茅屋,樊氏已经做好了晚饭 —— 粟米粥、炒青菜,还有一碗鸡蛋羹,是特意给刘秀做的。刘秀吃得很香,他告诉樊氏和刘良,自己在槐树下 “坐禅养气” 的感受,樊氏笑着说:“咱们秀儿真是有福气,能得到白水溪的滋养。” 刘良也说:“秀儿有天赋,以后我教他武艺,他一定能学有所成。”

夜里,刘秀躺在床上,手里握着圆石,很快就睡着了。他梦见自己坐在白水溪畔的青石上,读着《尚书》,忽然看见阴丽华小姐姐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把剑,剑身上绣着 “惊鸿” 纹样,对着他笑:“刘秀弟弟,我终于见到你了。” 他想站起来,却醒了过来。刘秀摸了摸怀里的旧帕,帕上的 “惊鸿” 纹样似乎在发光,他心里暗暗说:“丽华小姐姐,我已经到舂陵了,很快就能见到你了。”

接下来的日子,刘秀每天都会早起,先去槐树下 “坐禅养气”,然后帮着刘良和樊氏做家务,上午跟着刘良学认字、读竹简,下午则去白水溪畔读书、玩耍,有时候还会和村里的孩童一起在溪边捞鱼、捉蝉,日子过得简单却充实。村民们都很喜欢刘秀,觉得他聪明、懂事、仁厚,经常拿些粟米、水果给他,刘秀也会把自己读的竹简借给孩童们看,教他们认字。

刘良见刘秀适应得很好,心里也很开心。他开始教刘秀一些简单的武艺,比如 “溪山拳” 的基础招式,刘秀学得很快,尤其是 “劈溪式”“缠枝式”,他一学就会,而且打得有模有样,刘良越发觉得刘秀是块学武的好料子。

刘秀知道,在白水村的生活,只是他 “溪隐待时” 的开始,他会在这里好好学本事,好好养心性,等时机成熟,再去实现父亲的期望,去见那个让他心心念念的阴丽华,去做一个保护百姓的好官。白水溪的流水声,像是在为他加油,老槐树的枝叶,像是在为他遮风挡雨,陪伴着他成长。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