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历史古代小说——《君王业》!本书由“最帅的九霄”创作,以李世民的视角展开了一段令人陶醉的故事。目前小说已更新总字数94756字,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君王业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长安的朝堂之上,君臣正在为帝国的未来擘画蓝图。而在遥远的北方,那片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草原,也在阵痛中,孕育着新的秩序。
定襄城,这座曾经的边陲重镇,如今已成为大唐治理草原的临时行政中心。李靖并未班师回朝,而是以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坐镇于此,处理着战后纷繁复杂的善后事宜。
他的帅帐里,不再是沙盘和地图,而是一张张写满突厥人名和部落符号的羊皮卷。空气中弥漫着奶茶和马粪混合的气味,不再是纯粹的杀伐之气,多了一丝复杂的、属于“治理”的味道。
“将军,”一名参将指着羊皮卷,面露难色,“这些归附的部落,矛盾重重。薛延陀的夷男,虽然表面上臣服,但暗中却在拉拢那些不满的部落。阿史那氏的几个旁支,也在为争夺颉利留下的权力而明争暗斗。我们……该如何处置?”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像前朝一样,设立郡县,强行同化?还是分而治之,留下隐患?帐内的将领们议论纷纷,却拿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李靖沉默不语,他只是用一根细长的木棍,在沙盘上轻轻拨弄着。沙盘上,是简化的草原地形,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小旗,标示着各个部落的位置。
“草原的狼,习惯了在草原上奔跑。”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低沉,“你把他关进笼子,他要么死去,要么拼死撞开笼子。强行的郡县制,就是造笼子,只会激起他们全部的反抗。”
“那您的意思是?”参将追问道。
“我们要做的,是成为那个制定狩猎规则的人。”李靖的木棍,在代表薛延陀部的小旗旁边,又插上了一面代表大唐的红色小旗。“传令下去,恢复突厥的部落建制,但各部首领的任命,需由朝廷册封。他们的领地划定,不得随意迁徙。他们之间的纷争,由我们的大都护府裁决。”
“这……这不就是让他们自治吗?”一名年轻将领不解地问,“那我们岂不是白打这一仗了?”
“是自治,也是枷锁。”李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看向那名年轻将领,“年轻人,你只看到了‘自治’,却没看到‘册封’和‘裁决’。我们给了他们面子,让他们保留了自己的习俗和尊严,他们就不会生出同仇敌忾之心。但同时,我们掌握了他们首领的任命权和司法权,就等于扼住了他们的咽喉。他们不再是铁板一块的突厥,而是大唐治下,一个个独立的、相互制衡的部落。”
他顿了顿,用木棍在沙盘上画了几条线,将那些小旗分割开来,又用虚线将它们全部连接到中央的红旗下。
“让他们斗,只要不闹出大事,就让他们斗。薛延陀想当老大,就让他去跟阿史那的余部争。他们斗得越厉害,就越需要我们这个‘裁判’。他们谁也不敢得罪我们,因为我们都掌握着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合法的统治权。”
“至于夷男……”李靖的木棍,重重地点在了夷男的小旗上,“给他一个‘薛延陀可汗’的封号,赏赐他大量的金银美女,但他的部众,要和我们的大唐军队混编驻防。朕要让他,成为朕在草原上最锋利的一把刀,也是被握在手里最听话的一把刀。”
这套“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策略,充满了东方的政治智慧。它没有用高压去征服,而是用利益和权谋,将草原的势力,重新编织成一张以大唐为中心的网。
数日后,李世民的旨意送到了定襄。他对李靖的策略,只做了两个字批示:“准奏”。
同时,他还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部用汉文和突厥文共同写就的《贞观律》。
“将此律,颁行草原各部。”李世民在密旨中写道,“让他们知道,大唐的阳光,既能温暖他们,也能灼伤他们。遵守律法者,朕保其安康;违背律法者,虽远必诛。”
当李靖召集各部首领,将这部象征着大唐法典的书籍,交到他们手中时,这些曾经在马背上纵横驰骋的枭雄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中原文明的、无形而强大的力量。
他们或许不懂书中的每一个字,但他们看懂了李靖的眼神,看懂了大唐军队那森然的军容,更看懂了夷男在接到册封诏书时,那既兴奋又屈辱的复杂表情。
一个新的时代,在草原上开始了。这里不再有统一的“突厥汗国”,只有大唐治下的各个都督府和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