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4章

天机阁外,一名侍卫快步上楼,躬身禀报。

“国师大人,中车府令赵高求见。”

李亦正坐在窗边,手里捏着一枚刚从棋盘上捡起的黑子,有一搭没一搭地抛着玩。

他头也没回。

“不见。”

侍卫有些为难:“可赵大人说,有要事……”

“那就传句话给他。”

李亦的声音懒洋洋的,听不出喜怒。

“告诉他,别来烦我。”

“朝堂上那些狗屁倒灶的派系之争,我没兴趣掺和。”

“但谁要是把爪子伸到我这儿,想挡我的路,我就亲手把他当垃圾给清扫了。”

话音落下,黑子被他随手丢回棋盒,发出一声轻响。

侍卫心头一颤,连忙躬身退下。

天机阁楼下。

赵高正整理着衣冠,脸上挂着惯有的谦卑笑容,在心中盘算着待会儿该如何开口,才能既不唐突,又能搭上这条天大的线。

侍卫下来,将李亦的原话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一遍。

赵高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那股子谦卑和讨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瞬间抹去,只剩下苍白。

他整个人僵在原地,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垃圾?

清扫?

这位年轻国师的话,比咸阳冬月的寒风还要刺骨。

他一个字都不敢多问,更不敢有任何不满的表示。

“那下官……下官告退。”

赵高躬着身子,一步步后退,直到退出了天机阁的院门,才像是惊弓之鸟,慌不择路地钻进自己的马车,催促着车夫赶紧离开。

他明白,这位国师是在敲打他,也是在敲打所有想来攀附钻营的人。

李亦,不可招惹。

这四个字,被他死死地刻在了心底。

阁楼上,李亦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

赵高这种人,标准的败类,但用好了,也是一把好使的脏刀。

现在还不是动他的时候。

他要做的,是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来下完这盘平天下的棋。

……

随着祈雨之日的临近,咸阳城的气氛一天比一天诡异。

一股股或隐晦、或张扬的气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盘踞在咸阳城的各个角落。

李亦坐在天机阁顶层,能清晰地感知到这些外来者的存在。

阴阳家的,带着一股子阴冷和窥探。

墨家的,躲在某个角落里,气息收敛,像是在搞什么秘密研究。

还有一股气,中正平和,却又浩大磅礴,充满了书卷气。

儒家的人,也到了。

“百家汇咸阳,这下热闹了。”

李亦放下茶杯。

“是时候,去见见那位‘法家’的儒门叛逆了。”

他对着空无一人的楼阁吩咐了一句。

“传左丞相李斯,上天机阁见我。”

……

李斯来得很快。

作为曾经的儒家弟子,荀子的门生,如今大秦帝国的左丞相,他的人生堪称传奇。

然而,当他踏上天机阁的顶层,看到那个比自己儿子还年轻几岁的国师时,心中却生不出一丝一毫的轻视。

“下官李斯,拜见国师大人。”

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李相不必多礼,坐。”

李亦指了指对面的蒲团。

李斯小心地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不知国师大人召见,有何吩咐?”

李亦开门见山。

“我找你来,是想问问儒家的事。”

李斯的心弦绷紧了。

“国师大人请讲。”

“如今大秦初定,百废待兴,万民需要教化。”

李亦的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

“这件事,交给儒家来做,最合适不过。”

“我想知道,用什么法子,能让儒家那帮老学究心甘情愿地为大秦效力,而不是一天到晚想着恢复周礼,开历史的倒车。”

李斯额角渗出了一丝冷汗。

这个问题,太尖锐了。

他沉吟了许久,才组织好语言。

“回国师大人,儒家之人,多有傲骨。”

“他们信奉‘道’,而非‘势’。强权压迫,只会让他们更加抗拒。”

“想要让他们归心,下官愚见,唯有两法。”

“说来听听。”

李亦来了兴致。

“其一,釜底抽薪。”

李斯的声音压得很低。

“陛下登基以来,行‘书同文,车同轨’之策,焚六国史书,此举在儒家看来,是断绝文化传承的暴政。”

“若陛下能下罪己诏,承认过错,废除‘书同文’之令,恢复六国文字与文化传统,或可换取儒家上下的真心归附。”

李亦听完,没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李斯。

李斯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冷汗从后背冒了出来,浸湿了朝服。

他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头史前凶兽盯住了,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李相,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李亦的声音很轻,却像重锤砸在李斯心头。

“废除书同文?”

他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嘲弄和冰冷。

“这是哪个蠢货想出来的馊主意?”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是何等伟大的功业!”

“这是华夏一族能够屹立千年,历经磨难而始终统一的根基所在!”

“赢政做的所有事情里,这一件,远比他横扫六国更具千古意义!”

“为了几个酸儒的臭脾气,就要自毁长城,让天下重回分裂割据的隐患之中?”

李亦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李斯。

“这个法子,想都不要再想。”

“谁敢提,谁就是大秦的罪人,是华夏的罪人。”

李斯已经跪伏在地,身体抖得如同筛糠。

他从未感受过如此庞大的压力。

这已经不是权势的压迫,而是一种来自更高生命层次的碾压。

在李亦面前,他这位大秦丞相,渺小得如同蝼蚁。

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何那位高傲的帝王,会对此人如此礼遇。

“下官……下官失言!请国师恕罪!”

“起来吧。”

李亦的声音恢复了平静。

“我没怪你,你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说说第二个法子。”

李斯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擦了把额头的冷汗,再也不敢有任何小心思。

“第二个法子……是‘以道胜之’。”

“儒家最重传承,尊师重道。当今儒家,以我师荀子为尊。”

“荀子之上,更有亚圣孟子,至圣先师孔子。”

“想要让儒家心服,便要在‘道’上,彻底折服他们。”

“具体怎么做?”

“进入《论语》。”

李斯说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办法。

“《论语》乃儒家圣典,其中蕴含着孔圣人毕生的精神意志,自成一方小天地。”

“国师大人若能进入其中,与我师荀子当面论道。”

“若能在论道中胜过荀子,再得到其中孔圣人残留意志的认可。”

“那么,整个儒家,都将奉您为主,听您号令。这比任何政令都管用。”

李斯说完,自己都觉得这事太过匪夷所思。

进入一本书里去跟人辩论?

这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李亦却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进《论语》里跟孔夫子掰腕子?”

“还要让儒家各弟子给我点赞?”

“这个有点意思。”

“比第一个靠谱多了。”

李斯呆住了。

他本以为李亦会斥之为荒谬,没想到对方竟然觉得这个法子‘靠谱’?

这位国师大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行了,我知道了。”

李亦挥了挥手。

“你退下吧。今日之事,不许对任何人提起,包括陛下。”

“下官,遵命。”

李斯躬身告退,走出天机阁时,只觉得双腿发软,仿佛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他回头看了一眼高耸入云的阁楼。

咸阳的天,要变了。

不,是整个天下的天,都要变了。

而掀起这场滔天巨浪的,正是阁楼上那个年轻人。

李亦回到棋盘前,重新坐下。

与孔夫子论道。

这确实是个一劳永逸的法子。

他要的不是儒家的屈服,而是他们的主动配合。

只有从思想根源上扭转他们,让他们认识到,大一统的秦国,才是实现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最佳平台,他们才会真正为己所用。

“半圣荀子……”

李亦捻起一枚白子,在指尖缓缓转动。

“希望你的道,别让我太失望。”

他将白子轻轻按在棋盘的天元之位。

啪。

一声脆响,如落惊雷。

棋局,再开新篇。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