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清风白昼翻九洲》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谢临的故事,看点十足。《清风白昼翻九洲》这本连载历史古代小说已经写了100535字,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清风白昼翻九洲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京城的春天,总是带着一种慵懒的暖意。东城的杏花巷,像是被谁提前点染了颜色,粉白的花瓣从枝头轻轻飘落,在空中打着旋儿,缓缓坠向青石路面,仿佛一场无声的雪。
巷子深处,一座青砖小院的朱红大门前,五匹骏马并列而立。马鬃被春风拂得微微颤动,鬃毛间闪着细碎的光。马鞍上挂着未启封的酒壶、用油布仔细包好的行囊,还有几卷用细绳捆扎的画轴。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马背上跳跃成金色的水纹,偶尔有花瓣落在马背上,被风吹得贴在鞍鞯上,不肯离去。
院内,石桌旁,五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放着一壶温热的桂花酒,几只白瓷酒杯里泛着淡淡的金光。微风从敞开的院门吹进来,带来阵阵花香与酒香,花瓣不时飘入杯中,在酒面上轻轻旋转。
谢临坐在主位,身着一袭青衫,袖口微卷,露出一截瘦削却有力的手腕。他的手指轻轻扣着桌面,节奏不急不缓——那是多年苦读养成的习惯,每当他思考时,就会无意识地敲击案几。翰林遗孤的身份,让他比同龄人更早懂得人情冷暖。父亲早逝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清寒的家境磨炼了他沉稳的性子,也让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他抬起头,目光沉静如水,却在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火焰。
“江湖那么大,我们去看看,不好么?”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一缕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湖,激起圈圈涟漪。
顾衡懒洋洋地倚在椅背上,手中折扇啪地一声合上。他生得一双桃花眼,笑时眼角微挑,仿佛随时能将人心勾走。礼部侍郎之子的身份,让他自小出入朝堂,见惯了官场上的虚与委蛇。表面玩世不恭,实则心思细腻,对人情世故有着独到的见解。
“江湖?”他挑了挑眉,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那是卖艺的混的地方。我们这样的身份,去那种地方,不怕被人笑话?”
嘴上这样说,眼底却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他早就厌倦了京城的束缚,只是习惯了用玩笑掩饰真心。
程煜猛地一拍桌子,杯中的酒溅出,沿着桌边滴落。他身材高大,肩膀宽阔,手臂上的肌肉在衣袖下若隐若现。武勋世家独子的他,自幼随祖父习武,刀法出众。在京城,他的武艺无处施展,只能在比武场与人切磋,这对渴望真正战场的他来说,实在太憋屈了。
“笑什么笑!”他的声音洪亮,像打雷一般,“我早就想试试,刀上见真章!整天待在京城里,像只关在笼子里的鸟,憋死我了!”
他说罢,手不自觉地按上了腰间的剑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苏芷坐在一旁,身着淡绿衣裙,腰间挂着一只绣着梅花的小巧香囊。她的手指纤细,正轻轻转动着酒杯。那一瓣落在杯沿的杏花,被她缓缓推入酒中,看着它在金色的酒液里旋转下沉。御史大夫之女的身份,让她从小接受严格教育。母亲早逝后,父亲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成为标准的大家闺秀。但她却偷偷拜师学艺,精通医术与暗器,渴望有朝一日能行侠仗义,证明自己不只是权臣之女。
“你们去,我也去。”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她抬起头,眼神清澈坚定,像是一泓清泉,能洗净所有疑虑。
沈澜一直沉默不语,手中转着一只空酒杯。他是五人中最沉稳的一个,眉眼温润,举止优雅。户部尚书之子的他,自小接受最优质的教育,父亲已为他规划好仕途。他虽感激父亲的栽培,却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心生厌倦。
“罢了,”他终于开口,像是下了很大决心,“就陪你们疯一次。”
话虽如此,眼底却闪过一丝担忧——他知道,这一步踏出,或许就再也回不到从前。
“不过,”他补充道,“我们得瞒着家里。若被家父知道,怕是要打断我的腿。”
“那是自然。”顾衡重新打开折扇,扇面上的山水在他手中缓缓展开,“就说我们去江南求学,一年后便回。”
“一年后,”谢临看着他们,目光灼灼,“我们带着故事回来。”
程煜兴奋地站起身,手按剑柄,指节发白:“那还等什么?我们现在就走!”
“等等。”苏芷叫住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包裹,放在桌上,“我准备了些路上用的东西。”
她轻轻打开包裹,几包药粉、几枚细长的银针、一小瓶解毒剂,还有几包干粮一一映入眼帘。她的手指灵巧地翻动着这些物品,像是在展示一件件珍宝。
“你带这些做什么?”顾衡好奇地探过头去。
“防患于未然。”苏芷淡淡一笑,“江湖险恶,多做准备总是好的。”
谢临赞许地点头:“苏芷考虑周全。我们确实需要这些。”
“我也有准备。”沈澜从屋内取出一个小箱子,里面是几卷画轴和一些文房四宝,“路上见闻,我想记录下来。”
“画画?”程煜挠挠头,“我们是去闯荡江湖,不是去游山玩水。”
“闯荡江湖,也可以记录见闻。”沈澜微笑,“十年后再看这些画,不知我们还在不在。”
“会的。”谢临坚定地说。
五人简单收拾后,牵马出了院门。巷子静得出奇,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和马蹄声在石板路上回响。杏花从枝头飘落,落在他们的肩头,也落在马鬃上。
“我们从西门走,”谢临低声说,“那里守卫相对松懈。”
“你怎么知道?”顾衡挑眉。
“书上说的。”谢临微笑,“西门靠近码头,每日进出的人多,守卫不会一一细查。”
“书?”程煜撇撇嘴,“书里的东西能信吗?”
“至少比你瞎闯强。”苏芷淡淡地说。
程煜不服气地哼了一声,但也没再说什么。
他们穿过几条小巷,来到西城门。果然如谢临所说,这里人流熙攘,马车、挑夫、商人络绎不绝。守卫们虽然在检查,但只是草草看一眼便放行。
“记住,”谢临压低声音,“我们是江南来的学子,去京城求学,现在要回家探亲。”
“江南学子?”顾衡挑眉,“我们的口音可不像。”
“所以要少说话。”谢临提醒道。
他们混在人群中,顺利通过了城门检查。出城后,眼前豁然开朗。官道宽阔平坦,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远处青山连绵。春风拂面,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
“终于出来了!”程煜深吸一口气,像一只挣脱了束缚的鸟儿,“这才是人该待的地方!”
“别高兴得太早,”沈澜提醒道,“我们才刚踏上旅途。”
“没错,”谢临望向远方,“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被染成了金色。谢临勒住马,指着前方说:“前面有个小镇,我们今晚就在那里歇息吧。”
小镇不大,但很热闹。街上行人来来往往,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他们找了一家看起来干净整洁的客栈,订了三间房。
晚饭时,五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点了几道菜和一壶酒。
“为我们的旅途,”谢临举杯,“干杯!”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
酒过三巡,顾衡神秘地凑近:“你们知道吗?我听说江南秦淮河上的花船很有名,歌女个个貌若天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你就知道这些。”苏芷白了他一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顾衡笑嘻嘻地说,“等我们到了江南,一定要去见识见识。”
“见识可以,”谢临提醒道,“但不可沉迷。我们是来闯荡江湖的,不是来寻欢作乐的。”
“放心吧,”顾衡摆摆手,“我自有分寸。”
饭后,五人各自回房休息。谢临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夜空。一轮明月高悬,星光点点。他想起了京城的家,想起了父亲留下的那间书房,想起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
“江湖,”他轻声自语,“我来了。”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座大宅内,礼部侍郎顾大人正焦急地来回踱步。管家匆匆进来,递上一封信。
“老爷,这是在少爷房间发现的。”
顾大人接过信,迅速拆开。信上只有短短几句话:
“父亲,孩儿去江南求学,一年后归来,勿念。”
顾大人脸色大变,猛地将信攥在手中:“胡闹!简直是胡闹!”
同一时间,户部尚书府、武勋程府、御史大夫府,都发生了类似的场景。四位家长看着孩子们留下的书信,表情各异,但都同样担忧。
户部尚书沈大人叹息:“这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主意。”
御史大夫苏大人沉默良久,最终只是吩咐:“加强暗中保护,确保她的安全。”
程老将军将信重重拍在桌上:“好!有我程家的骨气!但江湖险恶,我得派人暗中保护。”
而此刻,五个年轻人正沉浸在初出茅庐的兴奋中,对家中的风暴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这场看似冲动的决定,将会改变他们每个人的命运。
夜色渐深,小镇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犬吠声和客栈外的风声。谢临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他的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不安。
“江湖,”他在心中默念,“会像我想象的那样吗?”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地上,仿佛为他们未来的旅途铺上了一条银色的道路。这条路通向何方,没有人知道。但谢临知道,无论前方有什么在等待他们,他们都将并肩面对。
因为他们是杏花巷五少,是彼此最信任的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