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瘫痪老公是八级技工杨秀丽陈建国小说完结版章节在线阅读

瘫痪老公是八级技工

作者:灵灵的灵啊

字数:118961字

2025-08-03 10:00:55 连载

简介

如果你喜欢年代类型的小说,那么《瘫痪老公是八级技工》绝对值得一读。小说中精彩的情节、鲜活的角色以及深入人心的故事,都会让你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总字数已达118961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瘫痪老公是八级技工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陈美玲下班回来时,手里还攥着半截没吃完的糖球,见林晓兰正对着缝纫机发愣,机针悬在半空,线轴歪歪扭扭缠成一团,当即把糖球往嘴里一塞:“嫂子,我来教你!”

她搬了个小马扎坐在缝纫机旁,拍了拍踏板:“这玩意儿跟骑自行车似的,脚底下得找着劲儿。”说着脱掉布鞋,光脚踩上去示范,“左轻右重,匀着踩,你看这针脚,是不是跟尺子量过似的?”

林晓兰学得紧张,脚刚放上踏板就发僵,缝纫机“咔嗒”一声卡了壳,机针扎在布面上,歪出个难看的小窟窿。她脸一下子红了,手忙脚乱去扯线,反倒越缠越紧。

“别急啊。”陈美玲吐掉糖纸,握住她的脚慢慢带,“你看,就像踩水车,一下是一下,别慌。”她的声音脆生生的,混着缝纫机的嗡鸣,倒让人没那么紧张了。

夜里灯亮到很晚,阳台上总传来“咔嗒咔嗒”的声响。林晓兰抱着碎布头练习,手指被针扎得冒血珠,就往嘴里吮一口,再接着踩。陈美玲起夜时撞见,从抽屉里翻出盒红药水,往她指尖上抹:“傻嫂子,歇会儿吧,明天我再教你锁边。”

一天后,林晓兰终于能踩出匀净的直线了。她举着自己缝的布片给杨秀丽看,针脚虽不算特别密,却整整齐齐,像排队的小蚂蚁。杨秀丽摸了摸布面,眼角的皱纹都笑开了:“咱晓兰就是聪明!美玲这师傅教得也地道。”

陈美玲得意地翘翘下巴,往晓兰手里塞了块新线团:“明天教你绣金线,学会了,咱的裤子更俏!”

月光透过纱窗落在缝纫机上,银亮的机针闪着光,像藏着个关于日子的小秘密——只要肯下功夫,再生涩的手艺,也能慢慢变得熟稔;就像再远的距离,心也能一点点靠得很近。

晨光刚漫过窗台,杨秀丽就把缝纫机从里屋挪到了阳台。铸铁底座磕在水泥地上,发出“咚”的闷响,惊得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林晓兰早把泡好的碱水端到院里,正蹲在石板上搓洗那些带着霉斑的劳动布——蓝灰色的布料泡得发胀,她掌心攥着滑石粉,一下下往布面上搓,粉末混着水沫子溅在袖口,像落了层细雪。

“晓兰,过来搭把手!”杨秀丽踩着缝纫机踏板试了试,机针“咔嗒咔嗒”空转着,线轴在阳光下转出细碎的光。晓兰甩了甩手上的水跑过去,看婆婆往针眼里穿线。银亮的线头在杨秀丽粗糙的指尖打转,三两下就穿了过去,她得意地抬抬下巴:“这手艺,厂里的年轻姑娘都得喊我师傅。”

头三天,林晓兰光练踩踏板就踩得脚脖子发酸。缝纫机像头犟驴,她一慌,机针就扎歪,线脚歪歪扭扭缠成一团。杨秀丽不恼,只把着她的手慢慢带:“踩匀了就像走路,一步是一步,急不得。”夜里晓兰躺在炕上睡不着,悄悄摸出碎布练习锁边,针扎破了指尖,就往嘴里吮一口,再接着缝。

一周后,婆媳俩终于赶出了第一批十条喇叭裤。深蓝色的劳动布经过处理,泛着均匀的光泽,裤脚八寸宽,杨秀丽照着《大众电影》里的样子,在裤缝处绣了道金线,针脚密得能数清根数。陈美玲下班回来,拎着裤子在镜子前比划:“妈,嫂子,这比百货商场的俏多了!我认识巷口‘红玫瑰’裁缝铺的张婶,她准乐意代卖。”

第二天一早,杨秀丽用扁担挑着两条长布袋,晓兰在后头扶着,婆媳俩往巷口走。张婶正坐在铺子里纳鞋底,见她们进来,放下针线捏着裤子翻来覆去看,指腹蹭过金线绣的裤缝,眼里直放光:“老杨,你这手艺绝了!这样,你们定个底价,我帮你们卖,多出来的算我的跑腿钱。”

杨秀丽心里早有盘算,报了实价:“这裤子成本加工夫,一条少说值八块。张婶要是肯代卖,就按十块往外走,多的两块算你的提成,咋样?”

张婶眉开眼笑地应了:“爽快!就这么定了!我铺子里天天来年轻姑娘,保准三天卖光。”她当即把裤子挂在铺子最显眼的竹架上,还特意在旁边摆了面穿衣镜,“你看,姑娘们一试就知道好坏。”

果然,第三天傍晚,张婶就打发学徒来传话,十条裤子全卖光了!杨秀丽揣着空布袋去结账,张婶笑眯眯地打开钱匣子,先数了八十块推过来:“这是你们的本利,十条按八块算的。”又数出二十块,“这是多卖的,归我。”

杨秀丽接过钱,指尖捻着崭新的票子,心里敞亮——张婶没耍滑头,账算得明明白白。她数了两遍,抬头冲晓兰笑:“除去布料、线团和药水钱,净赚七十块!给你提七块,这是你该得的。”

林晓兰捏着那七块钱,指尖都在抖。在乡下,她得挣小半年工分才能攒这么多。她没舍得花,偷偷跑到百货商场,给公公买了副新老花镜,镜腿上还缠着圈红布条——那是她用做裤子剩下的金线绣的。陈建国戴上眼镜,对着报纸一字一句念出声,声音洪亮得像敲锣:“咱晓兰不光手巧,心更细!”

夜里吃饭时,杨秀丽扒拉着碗里的面条,突然跟家里人说:“张婶这提成拿得不算少,往后咱手艺练熟了,不如自己找地方卖,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陈美玲正吸溜着面条,闻言直点头:“妈说得对!我看百货商场门口就挺热闹,下次咱自己去!”

窗外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窗棂落在缝纫机上,机针闪着微光,像在悄悄应和着这家人的盘算——日子要想过得旺,不光得有手艺,还得有股敢往前闯的劲头。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