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尘缘谜录》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推荐小说,作者“落差很大”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沈砚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尘缘谜录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藏经阁的油灯忽明忽暗,将柳沧澜的影子拉得很长。
沈砚握着拼合的残玉,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能感觉到柳沧澜的目光落在玉上,带着探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震惊——那震惊不像作假,倒像是印证了某种长久以来的猜测。
“这玉……你从何处得来?”柳沧澜的声音比刚才低沉,带着一丝沙哑。
沈砚垂着眼,按早就想好的说辞答道:“是弟子幼时师父所赠。师父临终前只说,若遇危难,或许能凭它寻一线生机,并未说清来历。”他刻意隐去了《解厄录》和藏锋体,只留一个模糊的“师父”作为缓冲。
柳沧澜盯着他看了半晌,目光扫过他粗糙的手指、洗得发白的杂役服,又落回残玉上。两块残玉拼在一起,虽仍缺了一角,但“玄渊”二字已清晰可见,玉缝间残留的绿光虽弱,却带着一种古老的灵力波动——那是青岚宗典籍里从未记载过的气息。
“你师父……是什么人?”柳沧澜追问。
“弟子不知。”沈砚摇头,声音依旧平淡,“师父从未说过姓名,只教弟子些粗浅的吐纳法门,三年前过世了。”
这话半真半假。他的师父确实无名无姓,只留下半部《解厄录》和“藏锋守拙”四个字,临终前将残玉塞给他,便咽了气。他甚至不确定,师父是不是修仙者。
柳沧澜沉默了。他走到窗边,望着后山的方向,背对着沈砚道:“这玉叫‘玄渊璧’,三百年前曾在青岚宗出现过一次。”
沈砚心头微动,没接话,只静静听着。
“宗门典籍《青岚宗志》里有记载,”柳沧澜缓缓道,“三百年前,初代宗主在迷雾岭救下一名重伤者,那人便握着半块玄渊璧,说‘玄渊碎,断层生,藏锋者需待时’,留下玉璧便断了气。初代宗主将玉璧封存,后来不知为何,玉璧失踪了,只在宗志里留了几笔记载。”
断层生?藏锋者?
沈砚攥紧残玉,这两个词恰好与师父临终的话、《解厄录》的心法隐隐呼应。难道师父说的“待时”,就是等“断层”再现?
“那‘断层’是何事?”他忍不住问。
柳沧澜回头看他一眼,眼神复杂:“典籍里语焉不详,只说三百年前修仙界出过一场大乱,数位大能失踪,多处秘境封闭,像是天地间少了一块‘拼图’,后人便称其为‘断层事件’。”他顿了顿,又道,“你刚才说,隐约听见‘玄渊玉’?”
沈砚点头,顺势将话题引向失踪案:“弟子还听见长老提及‘蚀魂瘴’和‘废弃丹房’。实不相瞒,弟子今日去后山捡柴,误闯丹房,撞见赵虎师兄……在处理一具麻袋,袋里似有人影,还闻到极浓的腥甜气,与您说的‘蚀魂瘴’很像。”
他刻意隐去了自己找到残玉的事,只说撞见赵虎,将矛头指向赵弘一脉。
柳沧澜的脸色沉了下来:“赵虎……赵弘的人?”
“是。”沈砚道,“近三年杂役院失踪七人,弟子怀疑……”
“此事我知道。”柳沧澜打断他,语气凝重,“但赵弘是内门长老,掌丹药事务,若无实证,动他不易。”他转过身,重新看向沈砚,目光锐利了些,“你既撞见此事,又持有玄渊璧,赵虎若回头想灭口,你可有应对之法?”
这是试探。
沈砚低下头,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惶恐:“弟子修为低微,只能躲着。若长老能庇佑……”
“我不能明着护你。”柳沧澜摇头,“赵弘在宗门经营多年,贸然插手,只会打草惊蛇。”他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封面磨损的册子,递给沈砚,“这是《青岚杂记》,里面记了些宗门旧事,或许有你要的线索。你且拿着,往后若来藏经阁清扫,可自行翻阅低层典籍,不必避讳。”
沈砚接过册子,触手冰凉,封面上的字迹已模糊。他明白柳沧澜的意思——不直接介入,却给了他探查的便利,既是示好,也是进一步观察。
“多谢长老。”他躬身行礼。
“去吧。”柳沧澜挥挥手,重新看向窗外,“记住,祸从口出。在找到实证前,莫要再提今日之事。”
沈砚应了声,抱着《青岚杂记》退出藏经阁。晚风拂过,他后背的冷汗才渐渐干了。柳沧澜的态度比他预想的更复杂,既不像完全的盟友,也绝非敌人,更像是在借他这条“小鱼”,搅动赵弘这潭浑水。
走到杂役院门口,他忽然瞥见墙角阴影里站着一个人影,是赵虎。
赵虎显然在等他,见他回来,阴沉着脸走过来:“你去哪了?扫个楼梯扫了这么久?”
沈砚将《青岚杂记》藏在身后,低着头道:“藏经阁长老问了几句杂役院的事,耽搁了。”
“问什么?”赵虎警惕地盯着他。
“问柴够不够用,还问李三失踪的事……”沈砚故意说得含糊,观察着赵虎的表情。
赵虎的眼神果然闪烁了一下,随即冷哼:“长老问你就答?少多嘴!”他又上下打量沈砚一番,见他神色慌张,不像有什么异样,才骂骂咧咧地走了。
沈砚看着他的背影,握紧了怀里的册子。赵虎果然在怀疑他,接下来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