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锋芒:18岁的工作室宣言》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陈野林溪的故事,看点十足。《锋芒:18岁的工作室宣言》这本连载都市日常小说已经写了166593字,喜欢看都市日常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锋芒:18岁的工作室宣言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2022年12月30日的夜晚,跨年的烟花还没在夜空绽放,陈野的出租屋里已经亮着暖黄的灯光。他趴在书桌前,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面前摊开的A4纸被划成两列,左边写着“技能清单”,右边标注着“入门-实战”的进度条。
“剪辑:入门→实战(完成3个宣传片)”“设计:入门→实战(5个logo落地)”“摄影:入门(刚买相机)”……他一项项勾选,直到写下“税务/法律/理财”时,笔尖顿了顿。三个月前,他连发票和收据都分不清,是林墨逼着他看《小微企业税务指南》;改稿争议那次,他对着民法典条款熬夜查资料,现在终于能看懂合同里的风险点;理财更不用说,共享账本里的“线下办公室”进度条已经爬过25%,全靠那本翻烂的《理财入门》打底。
“原来真的学了这么多。” 陈野对着清单笑了,手指划过“法律”那行后面的“实战”标记——那是用红笔写的,纪念第一次用合同条款维权的胜利。他在清单末尾画了个向上的箭头,旁边写:“2023目标:所有技能从‘实战’到‘精通’。”
手机震动起来,林溪发来一张图片:屏幕里是她画的工作室草图。画面中央是张带窗户的大桌子,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墙上贴满手绘的logo和插画,角落里摆着三台电脑,分别标着“陈野”“林溪”“林墨”的名字。最暖的是桌角的小细节:一个草莓蛋糕模型,几杯冒着热气的咖啡,还有三个勾肩搭背的小人剪影。
“这是我想象的办公室!” 林溪的语音带着雀跃,“要有能看到树的窗户,累了就趴在桌上晒太阳,墙上贴满我们做过的案子,像荣誉墙一样!” 陈野放大图片,发现小人剪影的衣服上还画着“锋芒”的字样,眼眶突然有点发热。
他刚回了个“超棒”的表情包,林墨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进来。屏幕里,林墨举着计算器,身后的背景是贴满订单便签的墙:“我算完啦!现在账上有5200元,按现在每单平均利润600元算,再接30单,刚好够三个月房租+押金+基础设备!” 他把Excel表格怼到镜头前,红色的“目标进度:25%”格外显眼,“线下见面的火车票钱都留出来了,就等订单冲业绩!”
三人默契地打开视频会议,把各自的“成果”投屏到共享屏幕上。陈野的技能清单、林溪的工作室草图、林墨的预算表,在虚拟会议室里拼出一幅完整的图景。半年前,他们还只是在技术论坛偶然组队的网友,现在却有了清晰的目标:从线上走到线下,把“锋芒”从一个模糊的名字,变成能触摸到的工作室。
“我这半年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不懂就问’比‘假装会’强。” 林溪举着她的手绘板,屏幕上切换出早期的丑稿,“刚开始画蛋糕店logo时,我连奶油质感都画不出来,是陈野找参考图,林墨跑蛋糕店拍细节,现在客户都说我的画‘有甜味’。” 她翻到最新的作品,线条流畅得带着呼吸感,和三个月前的生涩判若两人。
林墨对着订单统计表笑:“我以前拉客户全靠‘嘴甜’,现在会带案例册了。上周去谈奶茶店订单,把我们做过的5个餐饮案例整理成手册,客户当场就签单了。” 他点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按行业分类的作品库,“这叫‘专业度’,陈野教我的词。”
陈野看着屏幕里两张发光的脸,突然觉得线上的距离变得很近。他们没见过彼此的样子,却熟悉对方的习惯:林溪画累了会哼歌,林墨谈客户前要喝罐红牛,陈野改稿时总啃手指。这些细碎的默契,早已让“团队”两个字超越了屏幕的界限。
跨年夜的钟声敲响时,三人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去跨年晚会,而是守在屏幕前开了场“年度规划会”。林墨调出预算表,用红笔圈出“30单”的目标:“我算过了,平均每月10单,只要保持现在的口碑,完全能实现。” 林溪在草图上补画了个日历:“明年3月春暖花开,最适合线下见面啦!”
陈野打开共享文档,敲下“2023年锋芒计划”:
1. 3月前完成30单,凑齐线下办公室启动资金;
2. 租15-20平米隔间,地址首选文创园(林墨已查好3个备选);
3. 线下首聚后注册工作室,明确分工和股权;
4. 技能升级:陈野主攻摄影+运营,林溪深耕手绘创意,林墨拓展企业客户。
“最重要的是第五条。” 陈野特意加粗,“2023年,让‘锋芒’从线上走到线下。”
屏幕那头的林溪突然举起手绘板,上面是刚画的跨年祝福:三个小人站在写着“2023”的拱门下,手里举着“锋芒工作室”的牌子,背景是从屏幕里延伸出来的阳光。林墨举着计算器比耶:“等搬进办公室,第一单利润全买火锅食材!”
陈野看着屏幕里的笑脸,低头看了看桌上的技能清单。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目标,比如“看懂合同”“管好钱”“和团队线下见面”,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他想起半年前第一次接订单时的慌乱,想起改稿争议时的委屈,想起收到第一笔稿费的激动,突然明白: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人陪你从“不会”到“会”,从“线上”到“线下”。
窗外的烟花终于炸开,绚烂的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桌的技能清单上。陈野对着屏幕里的伙伴们举起笔记本,清单末尾的箭头指向窗外的夜空。林溪和林墨同时举起手,三只手隔着屏幕“击掌”的瞬间,跨年的欢呼声从远处传来。
“2023,我们线下见!”
“不见不散!”
挂了视频,陈野把技能清单、工作室草图和预算表扫描存档,建了个文件夹叫“锋芒起点”。他知道,这个跨年夜的约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那些在屏幕微光里积累的技能、信任和憧憬,终将在2023年的春天,扎根到现实的土壤里。
书桌旁的日历翻到了2023年1月1日,第一页空白处,陈野用红笔写下:“这一年,让锋芒被更多人看见。” 窗外的烟花还在继续,照亮了少年眼里的光——那是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从线上走到线下”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