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第4章

“盐?”

刘弋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这个字,脑子里飞快地转着。青州黄巾,百万之众,乱糟糟如同蝗虫过境,他们缺粮、缺衣、缺兵器,这谁都看得出来。可少女偏偏点出“盐”这个看似平常却又至关重要的东西。

是了!盐!人长期不吃盐会乏力、浮肿,更别提那些被逼造反、终日奔波的黄巾众了。缺盐,他们的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军心也难以维系。而且青州靠海,本不该缺盐,但战乱导致煮盐的灶户逃散,盐政崩坏,流通断绝……这确实是个巨大的痛点!

可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难道要去卖盐给黄巾军?

少女似乎看穿了他的疑惑,提笔继续写道,字迹从容不迫:

【曹公欲纳青州兵,必先挫其锐,再予其生。】 【挫锐凭力,予生……则可凭此。】

她的笔尖在“此”字上轻轻一点,意指“盐”。

刘弋好像有点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曹操要收编青州黄巾,光靠打不行,还得给他们一条活路?而盐,就是能给他们活路,也能让他们听话的东西?”

少女点了点头,又写:

【献策于曹,以官制盐,控其流通。】 【战时为军资,安民则为税。】 【此乃固本培元之策,亦是一功。】

刘弋的眼睛亮了起来!对啊!如果把制盐、管盐的方法献给曹操,不仅能帮助曹操更快、更顺利地收编青州黄巾(给他们急需的盐,等于掐住命脉又给予希望),更能为曹操建立一个稳定的财源和战略储备!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功劳!比空口白牙的预言可靠多了!

但问题来了:“可……怎么制盐?我知道海边能晒盐,但具体……”他这个现代人,只知道个大概原理。

少女似乎早有准备,从枕边摸索出一块用布包裹的、鸽卵大小、色泽暗沉还夹杂着泥沙的粗劣石盐(这大概是卫兹路上给他们的物资里最不起眼的一样)。她将盐块放在纸上,又蘸墨,在旁边画了一个极其简易的、带有沟渠和池子的示意图,旁边标注着“淋卤”、“煎炼”等寥寥几个关键词。

图形简陋,关键词也模糊,但结合刘弋那点可怜的物理化学知识,他大概能看懂是个初步净化粗盐、提高效率的土法。

“这……够吗?”刘弋有点心虚。这法子看起来太原始了。

少女看了他一眼,眼神平静,写下四个字:

【足矣启齿。】 【曹公有能工,稍加点拨即可。】

刘弋恍然。也是,根本不需要他给出完美的现代化工流程,只需要提出一个可行的方向和改进思路,曹操手下自然有工匠去实现和完善!重要的是这个“想法”和“眼光”!

就在这时,脑海中的系统界面闪烁了一下:

【触发支线任务:献上“制盐策”。】 【任务要求:使曹操采纳并初步实施盐政改良方案。】 【任务奖励:积分500点,“初级工程技术”知识碎片x1。】

500点!还有知识碎片!刘弋呼吸都急促了起来。这奖励太丰厚了!而且这任务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

“好!我这就去找机会跟曹公说!”刘弋顿时干劲十足。

少女却摇了摇头,拉住了他的衣袖。她再次提笔,写得慢而慎重:

【时机未至。】 【待荀彧或程昱再来问询‘粮道’后续时,顺势提及,方显自然,不露刻意。】 【切记,只言思路,莫详工艺,示之以诚,留其完善。】

刘弋仔细品味着这些话,背后隐隐发凉。是啊,刚献了“粮道”策,转头就急着又献“制盐策”,未免太着急,太惹人怀疑。必须等对方主动找来,顺势而为,才显得是偶然所得,忠心为主。而且不能说得太细,既要显示诚意,又要留给对方发挥的空间,不能显得自己无所不能。

这其中的分寸把握,简直精妙到了毫厘之间!

他再次深深看了一眼榻上的少女。她不仅知道未来,更精通人性,深谙谋身之道。

接下来的两天,刘弋按捺住急切的心情,待在客舍里寸步不离,一边照顾少女(虽然她基本不需要),一边反复琢磨那简陋的制盐流程图和说辞,并用那60积分兑换了一次【短期记忆强化】牢牢记住。期间只有医师和送饭的仆役来过,曹操那边再无消息,仿佛忘了他们的存在。

鄄城内的气氛似乎更加紧张,调动兵马和运输粮草的频率明显增高。显然,“粮道”的威胁已经被高度重视。

第三天下午,刘弋等待的时机终于到了。

来的是程昱。

他依旧是一身干练的深衣,表情严肃,直接开门见山:“刘先生,女公子病情可好些了?明公军务繁忙,特命昱来听听,关于日前所言粮道之事,可还有更多细节?譬如,那溃兵可曾提及徐荣部具体兵力、布防图略?”

问题依旧直接而犀利,带着核查与试探。

刘弋心中凛然,按照少女的嘱咐和事先的准备,露出努力回想又有些歉然的表情:“回程先生,溃兵慌乱,语焉不详,具体布防实在不知。只恍惚听得……似乎徐荣部下也曾抱怨,军中缺盐,士卒无力,故布防多以据险为主,似缺乏主动出击之意?”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盐”,并且将其与徐荣军的“无力”和“据险”联系起来,暗示缺盐影响了敌方战斗力,这既解释了徐荣为何可能选择埋伏而非正面迎击(符合粮道威胁论),又自然无比地抛出了“盐”这个话题。

程昱果然目光一凝:“缺盐?”他捋须沉吟,“确有可能。关中混乱,盐铁匮乏……嗯,此讯亦有其价。”

刘弋见时机成熟,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说道:“说起缺盐……小人逃难途中,经过青州边境,见那些黄巾……呃,民众,亦是面有菜色,多有浮肿,听闻亦是因为极度缺盐所致。小人当时还想,若有谁能解决盐的问题,或许……或许就能让那些人安稳下来,不再为乱?”

程昱猛地转头看向他,眼神锐利如刀:“哦?你有办法解决盐的问题?”

刘弋连忙摆手,做出惶恐又老实的样子:“小人哪有什么办法?只是……只是小时候在海边见过灶户煮盐,似乎有些粗浅法子能多得些、得好些的盐。一路逃难,见民生多艰,胡乱瞎想罢了……想着若是官家能组织人手,像屯田一样屯盐,或许……”

他点到即止,绝口不提具体工艺,只抛出“屯盐”这个概念和“海边旧法”这个引子。

程昱死死盯着他,似乎在判断他这番话的真伪和目的。厅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刘弋感觉自己后背又开始冒汗,只能努力维持着诚恳又略带惶恐的表情。

许久,程昱眼中的锐利稍稍收敛,转化为一种深沉的思索。他缓缓道:“屯盐……官制……此事,倒非异想天开。青州之乱,盐确为要因之一。”

他没有再多问具体细节,只是又询问了几句少女的身体状况,便起身告辞,脚步比来时似乎急促了几分。

刘弋送到门口,看着程昱远去的背影,长长舒了一口气,几乎虚脱。他知道,种子已经撒下去了。以程昱和曹操的见识,绝不会忽略“盐”背后所代表的巨大战略价值。

他回到房间,发现少女不知何时已经坐起身,正望着窗外逐渐暗下来的天色。她似乎感应到刘弋的目光,回过头,对他极轻、极淡地笑了一下。

那笑容转瞬即逝,却仿佛暗夜里绽开的一朵昙花,清澈而神秘。

当晚,便有仆役送来更精致的饭食和崭新的衣物。待遇,悄然提升了。

又过了两日,曹操再次召见。这一次,不是在偏厅,而是在一间更像是书房的所在。只有曹操、荀彧和程昱三人。

曹操的神色依旧看不出喜怒,但看向刘弋的目光少了几分审视,多了些探究。他并未直接提“盐”的事,而是先肯定了刘弋此前报信之功,赏赐了些金银布匹,然后才仿佛随口问道:“听闻足下于盐道亦有浅见?”

刘弋心中一定,知道戏肉来了。他依旧保持谦卑,将自己“海边所见”的粗浅改良之法(淋卤、建池、集中煎炼等)模糊地描述了一遍,重点强调此法或可提高盐的产量和质量,利于官营普惠,并再次将动机归结于“一路见百姓困苦,胡思乱想”。

他说得磕磕绊绊,甚至有些地方故意说得不甚清楚,留出破绽。

曹操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荀彧和程昱则不时交换着眼神,偶尔插话问一两个关键问题,如如何组织灶户、如何防止私盐等,这些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粗浅法子”的范畴,表明他们早已深入思考过。

刘弋大多以“小人不知”、“未曾细想”搪塞过去,但偶尔“急中生智”般提出一两点现代人都能想到的、关于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的模糊想法。

问答持续了约莫半个时辰。

最终,曹操沉吟片刻,对荀彧道:“文若,此事交由你酌情办理。可先在沿海择地试办,若果真有效,再行推广。眼下,首要仍是粮草军务。”

“喏。”荀彧躬身领命,看向刘弋的目光温和了许多,“刘小兄心有黎庶,甚好。”

从书房出来,刘弋的后背又湿了。他感觉自己像是在走钢丝,每一句话都得斟酌再三。

【支线任务“献上制盐策”完成度70%。奖励积分350点已发放。】 【当前总积分:410点。】

才70%?刘弋愣了一下,随即明白,曹操只是采纳并让荀彧去试试,效果如何还未可知,所以任务不算完全成功。但350点积分已经到手!巨款!

他兴奋地回到客舍,想告诉少女这个好消息,却发现房间空无一人。

一名侍女恭敬地等在门口:“刘先生,女公子被荀令君请去品茗了。”

刘弋一怔,荀彧?单独请她?

他忽然意识到,在这场“合作”中,他似乎更多地是站在台前的那个人。

而真正执棋的手,或许正悄然落在更关键的棋盘上。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