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历史脑洞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蓝猫弟弟”的这本《宝物收藏家》?本书以林澈韩老板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宝物收藏家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樊楼,又名丰乐楼,五座三层高的楼阁由飞桥栏槛相连,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是汴京城无可争议的地标与销金窟。
林澈随着苏轼一行人登上三楼一间临窗的雅阁,窗外便是繁华的汴河风光,舟楫如梭,人流如织。雅阁内早已备好了香茗、果品,几位文士模样的人正凭栏谈笑,见苏轼到来,纷纷起身相迎。
“子瞻兄,何事耽搁这许久?”一位面容清癯、气质高洁的文士笑问。
“鲁直有所不知,适才在文渊阁遇一趣事,更结识了一位眼力非凡的小友。”苏轼笑着将林澈引荐给众人,“这位是林澈林小友,于金石碑帖一道,见解独到。”
他又转向林澈,一一介绍:“这位是黄庭坚黄鲁直,这位是晁补之,这位是张耒…皆是吾之挚友。”
林澈心中波澜再起,眼前这几位,无不是名垂青史的“苏门四学士”中人!北宋文坛最璀璨的星辰,此刻竟与他同席而坐!他强自镇定,执晚辈礼,一一拜见,举止从容,不卑不亢。
众人见他气度沉静,虽衣着寻常,但能被苏轼如此推崇,皆不敢小觑,纷纷还礼。
落座后,苏轼迫不及待地命书童展开那卷《淳化阁帖》拓本。当古朴苍劲的字迹完全呈现在众人面前时,雅阁内瞬间安静下来。
黄庭坚第一个凑上前,只看了一眼,便倒吸一口凉气,手指虚点着纸上的字迹,声音带着激动:“笔走龙蛇,金石之气扑面!这绝非后世翻刻所能及!观其‘敕’字编号与纸张墨色,莫非……莫非是太宗朝初拓的祖本?!”
晁补之、张耒也围拢过来,仔细品鉴,皆是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林小友,你是如何认出此宝的?”黄庭坚目光灼灼地看向林澈,带着考校之意。
林澈早有准备,他融合了现代考古学的断代方法和古代鉴赏术语,从容答道:“回黄先生,晚生观此拓,纸色古雅,墨色如漆,深入肌理。其字口清晰锐利,锋芒毕现,毫无后世翻刻之臃肿模糊。尤其此处‘羲之’二字之牵丝映带,宛若游龙,神韵完足。更兼有一股沉郁顿挫的‘金石气’萦绕其上,非经千年风霜与初拓之精工不能得。故斗胆猜测,此乃阁帖祖石之珍拓。”
一番话,既有实证观察,又有玄妙气韵之说,听得在座众人频频点头。苏轼更是抚掌大笑:“妙!妙极!‘金石气’一词,深得吾心!林小友果然非池中之物!”
黄庭坚也收起考校之心,眼中露出欣赏之色:“林小友年纪轻轻,见识不凡,佩服。”
至此,林澈算是初步得到了这个顶级文人圈子的认可。
话题自然从法帖展开,延伸到诗词歌赋、古今轶事。林澈虽不敢随意背诵后世名篇(恐扰乱了时空),但他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眼界开阔,思维新颖,偶尔引经据典,间或提出一些超越时代的见解(如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独特分析,或是对某种艺术风格的未来展望),常常能发前人所未发,引得苏轼等人或击节赞叹,或陷入沉思。
尤其是当他结合现代地理知识,谈论起各地风物时,更是让这些大多足不出汴京的文人惊叹不已。
“听小友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浮一大白!”苏轼性情豪迈,听得兴起,直接唤酒保换上好酒。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苏轼趁着酒意,对林澈道:“林小友,你我相见投缘。这《淳化阁帖》乃国之重宝,放在苏某处,实在心中难安。不若这般,此帖仍归小友所有,但容苏某与几位好友抄录、临摹一番,如何?当然,苏某亦不能白占便宜,愿以珍藏的一卷米元章(米芾)早年手书《蜀素帖》摹本相赠,聊表心意!”
米芾的《蜀素帖》摹本!虽非真迹,但亦是不可多得的宝贝!而且,这代表了苏轼将他真正视为平等的收藏同好,是一种身份的认可和情感的联结。
林澈心中大喜,立刻起身拱手:“苏学士厚爱,晚生愧不敢当!能得学士与诸位先生临摹,是此帖的造化。米元章手书,晚生更是求之不得!”
苏轼见他如此爽快,更是欢喜。当下便让书童取来他珍藏的米芾摹本,赠与林澈。林澈接过,入手便感到一股活泼跳脱、纵横恣肆的“意韵”,虽不及《淳化阁帖》厚重,却也别具一格,能量等级至少是C+级。
【获得‘北宋米芾《蜀素帖》精摹本’(C+级),蕴含‘文人意韵’,可微量提升精神力与感知。】
还有额外收获!林澈小心翼翼地将这卷摹本收好。
就在这时,雅阁外传来一阵喧哗,似乎有人争执。随即,雅阁的门被不客气地推开,之前那位蔡公子带着几个豪仆,面色阴沉地走了进来,他的目光直接锁定林澈和桌上的《淳化阁帖》。
“苏学士,诸位先生,”蔡公子勉强拱了拱手,语气生硬,“适才在文渊阁,本公子对此帖亦有兴趣,只是被这位……林公子抢先一步。正所谓君子不夺人所好,但此帖于我蔡家书法传承至关重要,不知林公子可否割爱?价格,随你开!”
他话语看似客气,但语气中的威胁之意,不言而喻。显然,他打听清楚了林澈的“底细”,一个毫无背景的陌生人,竟敢屡次拂他的面子。
雅阁内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苏轼眉头紧皱,黄庭坚等人也面露不悦。
林澈心中冷笑,知道这是摊牌的时候了。他若退缩,不仅保不住法帖,今后在汴京也将寸步难行。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平静地迎向蔡公子,语气不卑不亢:“蔡公子,此帖乃晚生心爱之物,更是苏学士与诸位先生欲借阅临摹之宝,恐难割爱。至于价格……”
他顿了顿,在众人注视下,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琉璃小瓶(事先准备好的现代小香水瓶,里面装了勾兑的香水),拔开瓶塞,一股清雅悠远、沁人心脾的异香瞬间弥漫在整个雅阁。
“此乃海外‘梦甜香’,一滴可留香三日,萦绕衣襟不去,有安神静心之效。价值百金,亦不为过。”林澈将小瓶置于桌上,“若蔡公子喜爱,此物便赠予公子,权当交个朋友。至于法帖,还请公子成全。”
这一手,以退为进,既展示了自身拥有的“奇货”,暗示了自己并非毫无根底,又给了对方一个台阶下。那异香确实神奇,连蔡公子和他身后的豪仆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面露惊异。
蔡公子脸色变幻不定。他没想到林澈如此棘手,不仅态度强硬,还拿出了这等闻所未闻的奇物。更重要的是,苏轼等人明显站在林澈一边。强行动粗,在樊楼这等地方,面对苏轼这等名士,他蔡家虽势大,也要顾忌清议。
他死死盯了林澈片刻,又看了看那琉璃瓶,最终冷哼一声,一把抓起桌上的琉璃瓶:“既然如此,本公子便给你这个面子!我们走!”
说罢,带着人悻悻而去。
雅阁内凝滞的空气重新流动。苏轼等人看向林澈的目光,更多了几分赞赏和惊奇。
“临危不乱,处事圆融,更身怀异宝……林小友,你真是每每出人意料啊!”苏轼感叹道,目光深邃。
经此一事,林澈在这个圈子里的地位,彻底稳固。他知道,他在北宋的第一步,已经稳稳地迈了出去。而未来的路,伴随着机遇,也必将伴随着更多的挑战与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