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预见未来后,我成了最年轻委员!》是由作者“一笑奈和 ”创作编写的一本连载都市日常类型小说,林枫是这本小说的主角,这本书已更新180120字。
预见未来后,我成了最年轻委员!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从鹏城回来后,林枫没有急于求成。
他先撰写了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客观描述了腾讯团队的技术背景、OICQ产品的特性、用户增长的迅猛势头,以及当前面临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和资金短缺困境。
报告语言平实,不带过多主观色彩。
然而,当他将投资建议在项目小组内部提出时,遇到的阻力甚至比阿里那次更大。
“聊天软件?这不就是年轻人玩闹的东西吗?能有什么战略价值?”
投资公司的老张第一个皱起眉头,“阿里那个好歹还能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扯上关系,这个OICQ……除了聊天,还能干嘛?”
“用户增长快是不假,但这些都是免费用户,不但不赚钱,每天还在烧服务器的钱!这就是个无底洞啊!”老李的担忧非常实际。
就连赵国庆私下也对林枫说:“枫子,这回我可真有点心里没底了。那玩意儿我试了试,是挺好玩,可投真金白银进去?感觉比阿里还悬乎。”
面对这些质疑,林枫早有预料。
他知道,必须用更缜密的逻辑和更具说服力的框架,来阐释即时通讯的价值。
他没有争辩,而是埋头准备了一份更具深度的分析材料——《关于即时通讯软件作为未来互联网核心入口的价值分析及投资腾讯公司的可行性探讨》。
在这份材料中,他系统地论述了:
1.用户粘性与网络效应:强调即时通讯一旦形成社交关系链,用户迁移成本极高,其壁垒远比工具型软件坚固。用户数量增长带来的网络效应是指数级的。
2.流量入口与平台潜力:将OICQ类比为“线上社会的十字路口”和“信息流转的枢纽”,指出其未来可能衍生出的巨大商业生态,如游戏、广告、会员服务、乃至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入口。
3.增值服务想象空间:他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虚拟物品”(如虚拟形象、表情等)和“会员特权”等可能的变现方向,将其描述为“基于庞大用户基数和强社交关系的、潜在的、高利润率的服务模式”。
4.低成本战略卡位:他指出,目前腾讯估值极低,此时投入少量资金(他建议300万元人民币),占据一定比例股权(他瞄准了20%),是一次成本极低的、对未来互联网核心入口的“战略卡位”。即便最坏情况发生,损失可控,但一旦成功,回报不可限量。
为了增强说服力,他甚至引用了部分国外即时通讯软件(如ICQ)被大公司高价收购的案例作为参照。
这份材料再次展现了林枫超越时代的视野和将超前理念“转译”为当下逻辑的能力。
材料在司内小范围传阅后,引起了激烈讨论。
反对者依然认为过于冒险,但支持者(以郑司长为核心)的声音也更加坚定。
郑司长在一次关键的非正式沟通中定了调子:“阿里投资的成功,证明了林枫同志在判断新经济趋势上的敏锐。对于腾讯,风险确实存在,但报告里提到的‘流量入口’和‘战略卡位’思想,很有启发性。”
“改革就是要敢于尝试,不能因为看不懂就全盘否定。300万,这个额度我们可以承受,我认为值得一试,为国资在新兴领域的投资再积累一份经验。”
有了司领导的力挺,加上阿里成功的先例,反对的声音被逐渐压了下去。
谈判过程相对顺利,此时的腾讯正处于最为艰难的时期,对于这笔来自“国家队”的、条件相对优厚(林枫在条款上做了努力,确保了这20%的股权)的雪中送炭,马化腾团队几乎是以感激的心态接受的。
最终,协议签署。
国企投资平台以3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获得了腾讯公司20%的股权。
签约仪式比阿里那次更加低调,但林枫站在台下,看着台上马化腾等人脸上如释重负又充满希望的神情,心中的成就感丝毫不亚于上一次。
然而,尘埃落定后的几个月里,内部并非没有杂音。
300万资金注入后,OICQ(很快更名为QQ)的用户数依旧在狂飙,但盈利模式依然模糊。
偶尔,林枫还能听到老张半开玩笑的话:“小林啊,咱们那三百万,是不是快被小马他们当‘燃料’烧光啦?”林枫只是笑笑,并不多言,他心中有数,种子已经播下,只需静待花开。
转机比林枫预想的来得稍快一些。
投资大半年后,腾讯团队在林枫那份报告提及的“增值服务”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推出了“QQ秀”和“QQ会员”等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付费购买虚拟服饰、装扮自己的虚拟形象,会员则能享受等级加速、专属表情等特权。
这一创举,精准击中了年轻用户展现个性和社交身份的需求,立刻引爆了市场。
付费数据传来时,连林枫都感到一丝惊喜——他知道这会成功,但没料到如此迅速和猛烈。
在一次季度投资复盘会上,当林枫将腾讯的最新财报和运营数据(尤其是QQ秀上线后惊人的付费转化率和收入增长曲线)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整个会议室安静了片刻。
老李扶了扶眼镜,盯着图表看了又看,喃喃道:“这……虚拟衣服,真有人花钱买?还这么多?”
老张脸上的疑虑也彻底化为了惊叹:“我的老天,这盈利能力……这么快就追上用户增长速度了?林枫同志,你这‘流量变现’的说法,我算是亲眼见识了!”
此前所有的质疑,在这一份扎实的成绩单面前,烟消云散。
郑司长脸上露出了欣慰且自豪的笑容,环视众人,总结道:“事实证明,我们当初顶着压力支持林枫同志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
“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财务投资,更是一次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腾讯的案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和理解新经济商业模式的全新窗口。”
至此,林枫凭借一己之力的推动和精准到可怕的“远见”,悄然间完成了对中国未来互联网格局最具影响力的“双子星”——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早期关键布局。
而腾讯用实实在在的商业成功,将林枫内部的“眼光好”的评价,彻底夯实为“战略家”的声望。
……
签约后不久,一次项目回访间隙,林枫没有急于离开深圳。
他独自一人,信步走进了闻名已久的华强北电子市场。
刹那间,声浪与热浪扑面而来。
狭窄的通道两旁,密密麻麻的摊位堆满了各种电子元器件、电脑配件、组装机、寻呼机、早期形态的MP3播放器……摊主的叫卖声、顾客的询价声、焊接电烙铁的滋滋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粗粝而旺盛的生命力。
空气中弥漫着塑料、金属和松香的味道。
林枫漫步其间,看着人们如获至宝地挑选着芯片、电路板,感受着这股硬件制造和流通领域最原始、最蓬勃的活力。
他拿起一块造型笨重的硬盘,又放下,看着摊主熟练地拆卸着一台386电脑……
他的思绪不禁飘远。
软件和互联网(如腾讯QQ)正在虚拟世界构建新的规则和生态,而眼前这片喧嚣的市井之地,则是支撑起那个虚拟世界的物理基石。
未来的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无一不是软硬结合的产物。
阿里巴巴连接了商品,腾讯连接了人,那么未来,连接人与万物呢?
这个硬件生态,是否也蕴藏着类似的机会?
“软硬结合,虚实相生……”他喃喃自语,一个更加宏大的产业图景,在他脑海中开始隐隐勾勒出模糊的轮廓。
这次华强北之行,像是一次无意间的充电,让他更深切地触摸到了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也为他下一步的思考,指明了新的方向。
回到燕京,“林枫眼光”这四个字,在计委内部,尤其是在关注新经济的年轻干部和开明领导心中,已经不再是猜测,而是被事实一次次验证的传奇。
连续两次精准命中未来巨头,并且亲眼见证了它们从幼崽迅速成长为猛兽的过程,这让他积累了至关重要的、无人能及的初始资本和声望。
郑司长看他的眼神,除了欣赏,更多了几分倚重。
周处长安排工作时,会更多地征求他的意见。
连其他司局的同志,也会认真地来打听:“林枫同志,您对最近冒头的那个XX项目怎么看?”
林枫依旧保持着低调和谦逊,但他知道,互联网双子星的布局已然稳固,为他未来的道路,铺下了两块最坚实的基石。
下一步,他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两块基石,以及日益增长的内部影响力,去撬动一个更大的、涵盖软硬件的科技生态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