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看抗战谍战小说,一定不要错过新南派的神写的一本连载小说《山河血:蜀魂铮》,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02617字,这本书的主角是李啸川陈振武。
山河血:蜀魂铮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周安邦的话像一块冰,砸在刚刚经历过血火煎熬的川军士兵心头。接防?他们在这里浴血奋战,几乎打光了整个营,现在援军来了,第一句话就是要接管阵地?
李啸川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但他很快控制住情绪,抬手回了一个军礼,声音平稳:“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集团军166师二团三营营长,李啸川。感谢周营长及时援手。”
他的目光扫过周安邦身后那些装备精良、军容相对整齐的中央军士兵,再对比一下自己身边这些衣衫褴褛、浑身血污、大多带伤的部下,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酸涩和愤怒,但更多的是无奈。这就是现实,地方杂牌军和中央嫡系的差距。
“李营长客气了,同袍互助,分内之事。”周安邦的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请李营长立刻清点人员,交接防务。我部需要尽快熟悉阵地布防,以防鬼子反扑。”
他的话合情合理,但那种公事公办的冷漠,却让周围的川军士兵感到一阵心寒。
张黑娃忍不住低声骂了句:“龟儿子的,啥子态度嘛!”被旁边的赵根生拉了一下胳膊。
李大力上前一步,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周营长,我们营经过连日血战,伤亡惨重,弹药耗尽,弟兄们也都疲惫不堪。你看是不是……”
周安邦打断了他,目光落在李啸川身上:“李营长,军情紧急,鬼子的反扑随时可能到来。请执行命令,交接防务。至于贵部休整补充事宜,请向贵军上级请示。”
他的话堵死了所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李啸川知道,再争辩下去毫无意义,反而可能授人以柄。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翻涌,对周安邦说道:“好。李副营长,张连长,协助周营长的人熟悉阵地情况,清点移交剩余物资。”他特意在“剩余物资”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他们哪里还有什么像样的物资可移交?
“是!”李大力和张宝贵沉声应道,脸色都不太好看。
李啸川又转向周安邦:“周营长,我部伤员众多,急需救治和转移,你看……”
周安邦点了点头,这次倒是没有推脱:“可以。我会安排人手协助将重伤员先转移到后方临时救护所。轻伤员随你们一起撤离。”
“多谢。”李啸川说完,不再多看周安邦一眼,转身走向自己的士兵。
阵地上,幸存的川军士兵们默默地开始收拾所剩无几的个人物品,或者帮忙抬送伤员。气氛压抑而沉闷。他们看着那些中央军士兵开始接管他们的战位,检查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卫过的工事,心里很不是滋味。
赵根生默默地帮着一个腿部重伤的战友包扎,动作轻柔。张黑娃拄着大刀,看着一个中央军士兵好奇地摆弄着他们那挺几乎打废了的歪把子机枪,嘴里嘟囔着:“看啥子看,没见过好枪嘛?”那中央军士兵瞥了他一眼,没说话,眼神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孙富贵抱着他那挺心爱的,但此刻已经枪管灼热、零件松动的歪把子,有些不舍。一个中央军的机枪手走过来,看了看那挺枪,摇了摇头:“这枪不行了,得大修。”孙富贵没理他,只是仔细地用一块破布擦拭着枪身上的硝烟和血迹。
王秀才帮着杨桂枝清点登记伤员名单,看着名单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后面标注着“阵亡”、“重伤”,他的心情格外沉重。他抬头看了看正在有序接防的中央军,又看了看自家这些残兵败将,一种巨大的落差感让他胸口发闷。
交接工作进行得很快,或者说,根本没什么可交接的。阵地上除了残破的工事和满地的弹壳、尸体,几乎一无所有。
大约一个小时后,李啸川集合了所有还能行动的官兵。包括轻伤员在内,只剩下六十七人,而且个个带伤,精神疲惫到了极点。他们排着稀稀拉拉的队伍,站在几乎成为废墟的阵地上,与对面军容严整的中央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周安邦走了过来,对李啸川说道:“李营长,防务已交接完毕。你们可以撤离了。祝你们一路顺风。”
李啸川看着周安邦,缓缓说道:“周营长,这阵地,是我们三营几百号弟兄用命守下来的。希望你们能守住。”
周安邦眉头微挑,似乎对李啸川话里的意味有些意外,但他还是点了点头:“职责所在,必当尽力。”
李啸川不再多说,转身对自己的士兵们吼道:“全体都有!向右转!目标,后方团部所在地,齐步走!”
残存的川军士兵们,互相搀扶着,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背着简陋的行李和几乎成了烧火棍的武器,默默地走下了他们坚守多日、浸满战友鲜血的主阵地。没有人回头,但每个人的脚步都异常沉重。
离开主阵地一段距离后,队伍沿着一条乡村土路缓慢行进。气氛依旧压抑。
张黑娃忍不住骂道:“狗日的中央军,神气个锤子!要不是我们顶在前面,他们能这么轻松捡便宜?”
“就是,瞧他们那样子,好像阵地是他们打下来的一样!”
“补给好有啥子了不起,老子们用命填!”
士兵们纷纷抱怨起来,积压的委屈和愤怒找到了宣泄口。
“都闭嘴!”李大力回头喝斥道,“吵啥子吵?还嫌不够丢人吗?有本事把力气留着打鬼子!”
队伍暂时安静下来,但那种愤懑的情绪并未消散。
李啸川走在队伍前面,沉默不语。他知道士兵们的委屈,但他更清楚,在这种时候,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川军的处境,从出川那天起就注定了。装备差,补给少,被当做杂牌军消耗……这些都是血淋淋的现实。
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带着这仅存的几十个弟兄活下去,如何向上峰交代,以及……下一步该怎么办。
走了大约小半天,下午时分,他们遇到了团部派来的一个联络参谋和几个警卫兵。
那参谋看到李啸川这支残破的队伍,也是吃了一惊。
“李营长,你们……你们这是……”参谋看着眼前这些如同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士兵,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张家集主阵地,已按命令移交给了74军周安邦营。”李啸川平静地汇报,“我营原有官兵五百五十人,现存……六十七人,其中轻伤员四十一人。请向团座汇报。”
参谋张了张嘴,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团座已经知道了。他命令你们直接去后方王家坳休整点报到,那里有师部设的临时收容站。团座……团座会亲自过去。”
“是。”李啸川敬了个礼。
参谋看了看队伍,补充道:“团座还说了,让你们……打起精神来。”
打起精神?李啸川心里苦笑,看着身边这些连走路都费劲的弟兄,这话说起来容易。
队伍继续向王家坳方向行进。路越来越难走,士兵们的体力消耗也到了极限。很多人完全是靠意志力在支撑。
赵根生感觉左臂的伤口越来越痛,脑袋也有些发晕。张黑娃的腿几乎是在地上拖着走。孙富贵一直沉默着,不知道在想什么。王秀才的破眼镜用绳子勉强绑着,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队伍。
傍晚时分,他们终于抵达了王家坳。这是一个位于山沟里的小村庄,此时已经成为了一个临时的兵站和伤员收容点。到处都是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兵和溃兵,场面混乱,条件简陋。
李啸川带着队伍找到负责登记的军官,报了番号和人数。那军官看着名册,又看了看他们,摇了摇头,指着一片靠近河滩的空地:“去那边等着吧,自己找地方休息。吃的……晚点会统一发放,量不多。”
空地上已经挤满了人,各种番号的都有,大多垂头丧气,伤员呻吟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汗臭、血污和草药混合的难闻气味。
李啸川带着他的人,找了一处相对僻静的角落安顿下来。士兵们几乎是一屁股坐倒在地,就再也动弹不得。
杨桂枝立刻开始忙着给伤势较重的士兵检查、换药,药品依旧奇缺。
李啸川让李大力清点一下还有多少能吃的东西。结果令人沮丧,所有人身上的干粮早在路上就吃光了,现在可以说是弹尽粮绝。
“营长,这样不行啊,弟兄们又累又饿,还有这么多伤员……”李大力忧心忡忡。
李啸川看着或坐或躺、精神萎靡的士兵,眉头紧锁。他站起身:“我去找这里的负责人问问。”
他刚走出没多远,就听到一阵喧哗声。只见几个穿着相对干净军装、似乎是后勤部门的人,正在给另一支队伍分发食物,而那支队伍看起来像是某个中央军的单位。
李啸川走过去,对一个看似管事的人敬了个礼:“长官,我是二十二集团军166师二团三营营长李啸川,我部刚从张家集撤下来,弟兄们一天没吃东西了,请问……”
那管事的是个上尉,斜眼打量了一下李啸川和他身后那些狼狈的士兵,慢悠悠地说道:“二十二集团军的?粮食紧张,要按序列和需求分配。你们先登记,等着。”
“长官,我们有很多伤员,急需食物补充体力……”李啸川耐着性子解释。
“说了等着!”那上尉不耐烦地挥挥手,“没看到正忙着吗?中央军的弟兄们也要吃饭!”
李啸川的脸色沉了下来。他看到那几个后勤兵给那支中央军队伍发放的是白面馒头和稀饭,而旁边一些其他杂牌军的士兵,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分到的却是些发霉的杂粮饼甚至麸皮。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怎么回事?”
李啸川回头,看到团长陈振武带着几个警卫,风尘仆仆地走了过来,脸色阴沉得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