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小说姜砚禾章节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

作者:鹤言笙

字数:102635字

2025-08-06 10:16:08 连载

简介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鹤言笙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姜砚禾,《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这本种田 小说目前连载,写了102635字!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县农业局的会议室暖气开得足,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咖啡味,和姜砚禾身上带着的泥土气格格不入。长条会议桌一边坐着农业集团的人,西装革履,面前摆着锃亮的笔记本电脑;另一边是合作社的代表,姜砚禾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老李头揣着旱烟袋,张寡妇怀里抱着合作社的章程,手指紧张地抠着布面。

为首的集团法务是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姓赵,说话时总爱推眼镜:“姜社长,我们的方案很明确,集团出资八成,占股五十一,负责工厂的运营管理。合作社以土地和技术入股,占股四十九,年终按比例分红。”

他把一份打印精美的合同推过来,封面上印着集团的标志 —— 一片金色的稻穗托着个盾牌,看着倒挺气派。

姜砚禾没伸手去接,指尖在自己带来的笔记本上敲了敲:“赵经理,我们之前说好了,合作社必须占股五十一。”

她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密密麻麻的计算纸:“工厂建在我们村的荒坡上,土地使用权归合作社;稻种是我们培育的,技术专利在合作社名下;而且按协议,投产后优先收购社员的粮食,这些都是我们的核心资产,占股五十一不过分。”

赵经理笑了笑,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精明的光:“姜社长,您可能对资本运作不太了解。集团出的是真金白银,还要负责市场推广,承担的风险更大。占股五十一,是行业惯例。”

“惯例不能当饭吃。” 老李头突然开口,他一直没说话,此刻烟袋锅往桌沿一磕,火星子差点溅到合同上,“我们要的不是惯例,是公道。地是我们的,种是我们的,凭啥你们占大头?”

赵经理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李老先生,市场经济讲的是投入产出比。没有集团的资金和渠道,你们的大米再好,也只能在村里打转。”

“那可不一定。” 张寡妇抱着章程往前凑了凑,“上个月城里来的电商老板,一下子就订了五千斤,说要在网上卖。咱不用你们,也能卖出去。”

她声音不大,却带着股执拗劲儿。来之前姜砚禾教过她,谈判时不用怕,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就行。此刻她看着赵经理,眼里虽有怯意,却没退缩。

赵经理显然没把这个农村妇女放在眼里,只是瞥了她一眼,又转向姜砚禾:“姜社长,我们是带着诚意来的。这样吧,我们让一步,集团占股五十,合作社占股五十,决策权一人一半,怎么样?”

“不行。” 姜砚禾摇头,语气很坚定,“决策权必须在合作社手里。工厂建在村里,环保、用工都得优先考虑村民利益,这些不能让步。”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沓检测报告,是张教授帮忙做的:“赵经理可以看看,我们的稻种各项指标都优于国家标准,光这专利就值不少钱。而且我们已经和三家有机食品商签了意向协议,就算不建工厂,收益也有保障。”

这话半真半假,三家意向协议是真的,但规模远不如和集团合作来得大。但谈判就是这样,得让对方知道,你不是非他不可。

赵经理的脸色沉了下来,推了推眼镜:“姜社长,您这样就没意思了。我们投几千万建工厂,难道连决策权都没有?”

“可以有建议权,但最终决策权必须在合作社。” 姜砚禾寸步不让,“这是底线。如果贵方不能接受,那合作只能作罢。”

她站起身,作势要收拾东西。张寡妇也跟着站起来,老李头把烟袋锅往腰里一别,眼神里带着 “走就走” 的决绝。

哑巴叔一直没说话,此刻突然举起手里的相机,对着会议桌上的合同拍了张照,又指了指窗外 —— 那里能看到县农业局墙上的标语:“乡村振兴,农民为本”。

赵经理看着他们的架势,又看了看桌上的检测报告,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显然在权衡。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姜砚禾的手心沁出了汗,后背的蓝布衫也贴在了身上。

她知道,这次谈判至关重要。答应集团的条件,合作社就会失去主动权,未来很可能被资本牵着走;谈崩了,深加工的计划就得搁置,村民们期盼的增收也会泡汤。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张教授和李科长走了进来。“不好意思,路上堵车,来晚了。” 张教授笑着坐下,拿起桌上的合同看了看,“我刚才在门口听了几句,觉得姜社长的要求很合理嘛。”

他转向赵经理:“你们集团想开拓有机食品市场,最缺的就是姜家坳这样有核心技术和稳定供应的基地。合作社占主导,才能保证产品质量,这对你们也是好事。”

李科长也帮腔:“赵经理,姜家坳是县里重点扶持的生态农业示范村,环保和村民利益是底线,这一点不能含糊。”

有了这两位 “重量级” 人物撑腰,赵经理的态度明显软化了。他和身边的助手低声嘀咕了几句,又看了看检测报告,终于松了口:“好吧,我们同意合作社占股五十一,决策权归合作社。但有个条件,工厂的管理层要由集团派人担任,合作社可以派监事。”

“管理层可以由集团派,但必须接受合作社的监督,环保不达标、拖欠工资,我们有权罢免。” 姜砚禾立刻补充,“而且用工必须优先录用合作社社员,工资不能低于县里的平均水平。”

“可以。” 赵经理点头,“但市场推广权必须归集团,我们要保证销路。”

“没问题,但定价权要双方协商,不能低于成本价倾销。”

一来二去,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赵经理让助手修改合同,打印机嗡嗡作响,吐出一页页带着油墨香的纸。

姜砚禾看着合同上 “合作社占股五十一” 的条款,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老李头凑过来看了看,用粗糙的手指点了点 “环保一票否决权” 的字样,悄悄对姜砚禾竖了竖大拇指。

张寡妇看不懂合同,却知道是好事,脸上的笑容像绽开的花。哑巴叔举着相机,对着正在签字的姜砚禾和赵经理拍了张照,镜头里,姜砚禾握着笔的手很稳,眼神亮得像田埂上的星星。

签完字,赵经理伸出手:“姜社长,合作愉快。希望我们能一起把‘青禾米’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合作愉快。” 姜砚禾握住他的手,他的手很软,带着香水味,和她满是薄茧的手形成鲜明对比。

送走集团的人,李科长笑着说:“砚禾,你这谈判技巧,比我这老机关都厉害。”

“都是被逼出来的。” 姜砚禾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要是守不住底线,对不起村里的乡亲。”

张教授看着她手里的合同,眼里满是欣慰:“丫头,你做得对。资本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助力,用不好就会伤了根基。守住决策权,就是守住了土地的根。”

走出农业局时,天已经黑了。县城的路灯亮得刺眼,和村里的煤油灯是两种光景。老李头看着街上飞驰的汽车,突然说:“丫头,这工厂建起来,咱村就真的变样了。”

“是好是坏,还得看咱自己。” 姜砚禾望着远处的夜空,能看到几颗稀疏的星星,“就像种稻子,得天天看着,不然哪天成了杂草,都不知道。”

张寡妇抱着章程,像抱着宝贝:“有你盯着,错不了。”

哑巴叔走在最后,手里的相机闪了一下,拍下了他们四个走在路灯下的背影 —— 四个来自姜家坳的身影,在县城的繁华里,走得很稳,很齐。

回到村里时,已经半夜了。狗叫声从村口传到村尾,三婆还在合作社的院子里等着,锅里温着红薯粥,香气飘得老远。

“成了?” 三婆搓着冻红的手,眼里满是期待。

“成了,三婆。” 姜砚禾舀了碗红薯粥,热乎的粥滑进胃里,熨帖得很,“开春就能动工,等收了新稻,咱就能吃上自己做的米粉了。”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落在合作社的院墙上,簌簌地响。姜砚禾喝着粥,看着墙上的规划图,突然觉得,这碗红薯粥的味道,比城里任何咖啡都要香。

因为里面有家的味道,有土地的味道,还有,希望的味道。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