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备受瞩目的男频衍生小说,四合院,傻柱快求你爷爷别再打了,由才华横溢的作者“挑灯看剑仙”创作,以何江海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你喜欢男频衍生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来一读为快吧!
四合院,傻柱快求你爷爷别再打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次日晌午,军列停靠锦州站台。
月台上已有四十军组织部的干事等候。
何江海拎着半旧的军绿色行李包跃下车厢,朝迎上来的中尉敬礼:
“军医助理何江海,奉命报到。”
“何同志辛苦了。”中尉回礼时多看了他一眼这个二十五岁的军医助理,眼神里有种不符合年龄的沉静,像古井水,映得出人影却探不到底。
手续办得雷厉风行。
在四十军驻防地临时设立的转业办公室,何江海只用了二十分钟就完成所有审核。
负责交接的老干事推了推眼镜,看着档案里密密麻麻的战功记录和同样醒目的纪律备注,最终在转业介绍信上盖下红章。
“何江海同志,这是你的档案和介绍信。先去卫生部转关系,然后回北京到东城区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登记。”
老干事语气郑重,“红星轧钢厂是重点单位,医务室主任责任重大。”
“明白。”何江海将文件仔细收进内兜,“保证完成任务。”
午后他赶到沈阳军区卫生部。
走廊里满是硝烟味的军医们排成长队,很多人的袖口还沾着洗不净的血渍。
何江海安静排在队尾,目光扫过墙上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标语时微微停顿。
轮到他时,窗口的女登记员抬头一怔。
这个年轻人虽只是助理军医,却带着前沿阵地的杀气,偏偏递文件时手指修长稳定,像手术台上持刀的手。
“所有战地医疗记录都要归档,”她提醒道,“特别是俘虏处置记录。”
何江海面色不变,尽管他手头并没有,但依旧平静的说道:“所有处置符合战地医疗规范。需要说明细节吗?”
女登记员被他平静的目光看得一窒,匆忙盖章:“不必了,下一个!”
黄昏时分,他登上去北京的列车。
硬座车厢里满是复员军人,有人高唱志愿军战歌,有人默默擦拭军功章。
1958年军队退下来一大批干部,地方压力特别大,好的岗位不知道多少人盯着。
何江海靠窗坐下,取出那本《黄帝内经》。
【阅读《阴阳应象大论》,理解度100%,奖励:经络感知(初级)】
清凉感顺脊柱而上,他闭目凝神,竟能隐约感知到邻座老兵膝盖处的淤塞之气——大概率是在长津湖冻伤的后遗症。
第三日清晨,北京站钟声敲响六下。
何江海直奔东城区安置办。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几个系风纪扣的转业干部正围着主任争论岗位待遇。
他静静等到人群散去才上前,递上文件时手指稳如磐石。
主任看着介绍信挑眉:“红星轧钢厂?可惜了。本来按你的战功至少该去市医院。”
“革命工作需要。”何江海语气平淡。
要没有张九林的斡旋,就这轧钢厂的工作恐怕都没有。现在他的行李中,还躺着633个代表着美国大兵身份的铭牌…..
主任暗自点头。
这才是真正的战斗骨干,不争待遇,不问得失,像颗拧到哪里都能钉死的螺丝。
他唰唰写下批条:“去厂里报到吧。”
何江海敬礼转身,军靴踏在水磨石地面上发出清脆声响。
走廊里新来的转业兵正抱怨分配不公,却在他经过时不由自主挺直腰板,那是前沿指挥员才有的气场。
走出安置办大门,晨光洒在斑驳的砖墙上。
他望了望胡同口卖豆汁的摊子,十年前离京时也是这个味道。
何江海整了整洗白的衣领,朝公交站走去。
红星轧钢厂,人事科。
办公室里弥漫着淡淡的墨水味和香烟气息。
人事科长李卫国是个略显发福的中年人,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正端着搪瓷缸喝茶。
他接过何江海的介绍信和转业安置文件,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开始例行公事地登记。
“何江海同志,欢迎你来轧钢厂工作。先把这些表格填一下。”李科长递过来几张表格,
“户口本、粮油关系转移证明、部队行政介绍信、组织关系介绍信、还有你的军官证或者士兵证,都带来了吧?”
“都带了。”何江海声音平稳,从那个半旧的军用挎包里,拿出一个文件袋,里面的材料分门别类,叠放得一丝不苟。
他接过表格,拿起桌上的钢笔,笔尖流泻出刚劲有力的字迹,信息准确,毫无涂改。
李卫国看着何江海填表,一边核对原始文件,一边在心里嘀咕:这么年轻,军医助理,估计就是个副排级待遇转业,工资大概也就五十块上下。
撑死了也就是六十吧?
轧钢厂医务室主任,按惯例是行政22级,对他来说也不算亏待了。
很快,表格填好,材料审核完毕。
李卫国拿出工资核定表,准备填写工资等级和数额。这是例行程序,他做得漫不经心。
“嗯,军龄十年,按政策每年折算一定比例计入工龄,好,基础工资这部分……”
李卫国说着,目光扫过何江海的档案附件,声音突然卡壳了,眼睛猛地瞪大,拿着茶杯的手抖了一下,茶水差点洒出来。
“等等……军衔是准尉军医助理,但这功勋记录……”他难以置信地扶正眼镜,几乎把脸贴到了档案纸上,逐字逐句地低声念了出来:
“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五次?!集体一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三次?!”
他猛地抬起头,像是第一次真正看清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模样。
那平静的面容下,竟然藏着如此骇人的功勋!
李卫国在轧钢厂人事科干了十几年,接待过不少转业干部,但功勋如此卓绝的,绝对是头一份!二等功啊!
那得是冒了多大的生命危险,立下多大的战功才能换来?还两次!
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个干事也听到了科长的惊呼,纷纷投来震惊和好奇的目光。
何江海依旧平静地站着,仿佛科长口中那惊天动地的功绩与他无关。
对于他死去的那些战友而言,这算什么?就他那战神频出的部队,特等功臣也不是没有….
李卫国的态度瞬间变得无比郑重,甚至带上了几分敬意。他拿出相关文件规定,仔细核算,声音都因为激动有些微微发颤:
“何…何江海同志,根据你的情况和政策规定,你的工资构成如下:”
“1. 基础工资:行政21级,月工资63元!”(这已经远超他预想的五十块,几乎是副科级起步的待遇)
“2. 军龄津贴:十年军龄,按规定每年X元(根据当时具体政策设定,例如每月0.5元或1元,此处可模糊处理或取个值,比如每月5元),每月合计5元!”
“3. 功勋奖励工资:二等功每次奖励提升X%或固定金额(按当时政策或艺术处理,例如每个二等功每月额外补助8元,三等功每个5元),您有两个二等功,五个三等功。合计:二等功奖励16元 + 三等功奖励25元 = 每月41元!”(这是一笔惊人的额外收入!)
“4. 转业安家补助。”
“5. 特殊行业津贴(医疗卫生):每月5元!”
“6. 粮食关系:按干部标准,定量为每月30斤,细粮比例按规定执行。”
“7. 其他福利:享受工厂职工同等的劳保、医疗、节假日福利等。”
李卫国飞快地打着算盘,最后报出一个总额,声音都提高了八度:“所以,何江海同志,你转业后的月基本工资是:63 + 5 + 41 + 5 = 114元?!”
这个数字报出来,整个人事科瞬间安静了。所有干事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114元!
这是什么概念?
当时轧钢厂的八级工,顶尖技术工人,月薪也就一百零几块。
一个刚转业过来的年轻人,直接月薪过百!
比很多科室领导、车间主任的工资都高!甚至比李怀德也是不遑多让。这工资水平,在整个四合院乃至南锣鼓巷,都绝对是拔尖的!
李卫国看着何江海,眼神复杂无比。之前还以为人家是“发配”,没想到是请来了一尊“大佛”!
这工资待遇,简直是对他十年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最直接、最硬核的肯定!
“何…何主任,”李卫国的称呼都变了,带着前所未有的客气,“您这工资级别……是我经办过的转业干部里最高的了。您……真是这个!”他下意识地竖了下大拇指。
何江海脸上依旧没什么波澜,只是微微点头,仿佛这惊人的数字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毕竟这年代的医生是真的稀少,只要技术好,工资以外的收入,都不知道有多少。
他平静地开口,声音沉稳:“谢谢李科长。都是党和国家给的荣誉和照顾。我会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努力。”
那种云淡风轻,那种仿佛114元巨款只是寻常数字的态度,更是深深震撼了人事科的所有人。
什么叫深藏不露?这就是!
功勋卓著,待遇拉满,本人却风轻云淡!
这一刻,何江海在这群行政人员心中的形象,变得无比高大和神秘起来。
李卫国赶紧办好所有手续,将工资条、粮食关系转移单等双手递给何江海:“何主任,都办好了。我带您去医务室交接?”
就算是单位上班也好,定量的粮食也要在户口所在的粮站领取,每月一次。
“有劳。”何江海接过材料,仔细收好,动作依旧不疾不徐。
跟在李卫国身后走出人事科,何江海能感受到身后那些震惊、羡慕、敬畏的目光。他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丝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