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叫二遍时,林彻就醒了。窗外的天刚泛鱼肚白,茅草屋顶的破洞漏进一丝冷风,他摸了摸压在枕头下的地契 —— 那是昨天从王老爷家拿回的祖田契,边角还沾着点墨迹,是王老爷签字时不耐烦蹭上的。指尖划过 “百亩祖田” 四个字,他想起昨晚李水根说的话:“东家,王老爷肯定不会甘心,咱们得早做打算,尤其是粮食销路,可不能被他掐住。”
这话戳中了林彻的心思。虽说跟刘记粮行有过初步接触,但张万贯是清河县最大的粮商,手里攥着县城一半的粮仓,要是真被他联合其他粮商抵制,秋收后的稻谷就算种得再好,也可能烂在手里。他翻身坐起,从怀里掏出那张画着 “青苗期货” 方案的纸,指尖在 “保底收购 + 溢价分成” 几个字上顿了顿 —— 这是他昨晚琢磨半宿的破局招,能不能成,就看今天跟张万贯的谈判了。
“东家,您起了?” 老栓端着一碗热米汤走进来,碗沿还冒着热气,“我刚去灶房热的,您喝点暖暖身子,等会儿去县城路远。”
林彻接过碗,米汤的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驱散了晨寒。他看了眼老栓手里的布包,里面装着昨晚准备好的稻穗样本 —— 是周老农学特意挑的饱满穗子,每一粒都泛着金黄,一看就是好粮。“老栓,把赵铁匠改好的那把曲辕犁也带上,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老栓愣了愣:“带犁去粮行?那东西沉得很,张老板能看这个?”
“他会看的。” 林彻笑了笑,把地契塞进怀里,“粮商最看重的不是粮,是能种出好粮的本事。咱们带犁去,就是让他看看,咱们不仅有好粮,还有能种出更多好粮的底气。”
两人推着独轮车出门时,田埂上已经有了人影。李水根正带着佃农们加固渠沟,见林彻要去县城,他放下手里的铁锹跑过来:“东家,要是张万贯敢刁难您,您就派人回来捎个信,咱们合作社的人都去县城给您撑场子!”
张老三也扛着锄头凑过来,瓮声瓮气地说:“对!王老爷咱们都不怕,还怕个粮商?要是他敢压价,咱们就自己拉去邻县卖!”
林彻心里一暖,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放心,我有办法。你们在家好好盯着渠沟,别让王老爷的人再搞破坏,等我好消息。”
独轮车轱辘碾过田埂的泥土,朝着县城的方向走。老栓一边推一边念叨:“张万贯那人我知道,抠得很,去年我去他粮行卖粮,少了半斗都跟我吵了半天。东家,您跟他谈的时候可得多留个心眼。”
林彻没接话,目光落在远处的官道上。晨光里,一支驮着货物的商队正慢慢走来,马蹄踏在土路上发出 “嗒嗒” 声。他想起系统里 “土地估值” 技能显示的信息 —— 清河县往南五十里是运河码头,往东经商道能到江南,要是能打通这些销路,就不用再看张万贯的脸色。但眼下,先搞定清河县的粮商,才是最要紧的事。
到县城时,日头已经升得老高。张万贯的 “万贯粮行” 在东街最显眼的位置,门面是青砖砌的,挂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门口站着两个穿着短打的伙计,见林彻推着独轮车过来,眼神里满是轻蔑。
“站住!这是万贯粮行,不是乡下田埂,推个破犁来干什么?” 左边的伙计伸手拦住,语气很冲。
林彻没生气,从布包里掏出稻穗样本递过去:“麻烦通报张老板,就说清河县林彻,有笔能让他稳赚不赔的生意找他谈。”
伙计接过稻穗,撇了撇嘴:“就你还想跟张老板谈生意?等着吧!” 说着就转身进了粮行。
老栓气得攥紧了拳头:“东家,您看他们这态度!要不咱们去刘记粮行算了,刘老板昨天还派人送过信呢!”
“再等等。” 林彻盯着粮行的门,心里有数 —— 张万贯要是真不想见他,伙计就不会进去通报了。果然,没一会儿,伙计就出来了,脸色比刚才好看了点:“张老板让你进去,不过这犁可不能带进去,放门口。”
林彻让老栓在门口等着,自己跟着伙计走进粮行。大堂里摆着几个巨大的粮囤,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张万贯正坐在柜台后的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个算盘,“噼里啪啦” 地算着账。见林彻进来,他头也没抬:“林东家,听说你找我谈生意?我可事先跟你说,王老爷打过招呼,我这儿不收你的粮。”
林彻没绕圈子,直接把稻穗样本放在柜台上:“张老板,我不是来卖粮的,是来给你送利润的。你看我这稻穗,颗粒饱满,亩产至少能到五斗,要是好好种,还能更高。我想跟你签个‘青苗期货’协议 —— 秋收后我的稻谷优先卖给你,保底价三十文 / 斗,要是到时候市场价高于三十文,超出的部分咱们五五分成。你先给我五两银子的预付款,我用祖田做抵押,要是我违约,这百亩地就归你。”
张万贯终于停下了算盘,抬头看向林彻,眼神里满是惊讶:“青苗期货?我活了五十多年,还是头回听说这种买卖。你就不怕秋收后粮价跌了,我压价收粮?”
“我不怕。” 林彻指了指柜台上的稻穗,“因为我有把握让粮价涨。张老板是老粮商,肯定知道今年清河县天旱,很多农户的稻谷都减产了,秋收后粮价只会涨不会跌。而且我还有改良的曲辕犁,能让亩产提高三成,以后我的粮只会越来越多,你跟我合作,等于握住了稳定的粮源。”
张万贯皱着眉,手指在算盘上敲了敲,心里飞快地盘算着。他确实知道今年稻谷减产的事,也在琢磨着怎么囤积粮食,等秋收后抬价卖。可林彻提出的 “溢价分成”,又让他有点心动 —— 要是粮价真涨到四十文 / 斗,他就能多赚五成利润。但王老爷的嘱咐又在耳边响起,要是跟林彻合作,肯定会得罪王老爷。
“你让我再想想。” 张万贯站起身,走到粮囤边,伸手抓了把稻谷,“我得看看你这稻穗是不是真像你说的那么好,也得问问下面的人,今年的粮价行情到底怎么样。”
林彻看出了他的犹豫,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画着改良曲辕犁的草图:“张老板,这是我让赵铁匠改的犁,比老犁轻一半,一天能多耕半亩地。你要是跟我合作,以后我可以让赵铁匠也给你粮行的佃农改犁,让你的粮也能增产。”
张万贯接过草图,眼睛亮了亮。他粮行也有几十亩佃田,要是真能用这种犁增产,也是笔不小的收益。他沉默了半天,终于下定决心:“好!我跟你签协议!不过预付款只能给你四两,要是秋收后你的粮不符合约定的质量,我可要扣钱。”
“没问题。” 林彻笑了,“张老板,你放心,我的粮只会比约定的好,不会差。”
签完协议,拿着张万贯递来的四两银子,林彻走出粮行时,老栓还在门口焦急地等着。见林彻出来,他赶紧迎上去:“东家,成了吗?”
“成了!” 林彻晃了晃手里的银子,“不仅签了青苗期货协议,还让张万贯答应以后跟咱们长期合作。走,咱们去刘记粮行一趟,再签个深加工的协议,这样咱们的销路就彻底稳了!”
阳光洒在县城的街道上,林彻看着手里的银子,心里松了口气 —— 王老爷想掐断他的销路,可他用 “青苗期货” 不仅破了局,还多了个粮商盟友。接下来,就该好好准备播种,等着秋收的好收成了。
而此时的王老爷家,管家正急急忙忙地跑进来:“老爷,不好了!张万贯跟林彻签协议了,还给了他四两银子的预付款!”
王老爷手里的茶盏 “哐当” 一声摔在地上,青瓷碎片溅了一地:“张万贯这个叛徒!我当初怎么跟他说的?他竟敢跟林彻合作!好,好得很!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我倒要看看,林彻的稻谷能不能顺利种到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