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文学
文笔好口碑佳网文推荐
完结版《雾锁旧校》章节目录在线阅读

雾锁旧校

作者:喜欢玉笛的黎昕

字数:232410字

2025-08-30 10:38:36 连载

简介

备受瞩目的女频悬疑小说,雾锁旧校,由才华横溢的作者“喜欢玉笛的黎昕”创作,以林深陈默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你喜欢女频悬疑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来一读为快吧!

雾锁旧校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二月末的春风带着暖意,吹绿了青藤中学的草坪,也吹醒了老槐树上的新芽。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校园里恢复了往日的喧闹,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背着书包走进校门,脸上满是对新学期的期待。林深背着书包,手里拿着妈妈的实验笔记本和外婆的《小王子》,脚步轻快地朝着高二(3)班走去 —— 新学期,他多了一个新身份:“青藤地脉守护社” 的社长,要和陈默、苏晴、李伟一起,给同学们开设 “地脉启蒙课”,传播地脉守护知识。

“林深!这里!” 陈默从教室窗口探出头,手里挥舞着一张课程表,“我们的‘地脉启蒙课’被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校长还特意给我们批了实验楼的多媒体教室,说要让更多同学了解我们学校的特色!”

林深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都在讨论新学期的社团活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着 “欢迎加入地脉守护社”,旁边还画着老槐树和蓝叶树苗的简笔画,是苏晴昨天放学后画的。“我们昨天整理‘青藤记忆馆’时,还发现了外婆当年的‘地脉启蒙教案’,” 苏晴递过来一个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 “地脉知识启蒙教案(1982 年)”,“里面有外婆手写的地脉基础知识、实验步骤,还有她给学生布置的‘守护实践作业’,比如观察老槐树的生长、记录校园里的温暖小事,特别适合用来当我们‘地脉启蒙课’的教材!”

林深接过教案,手指轻轻拂过外婆的字迹,心里涌起一股熟悉的温暖。他翻开教案,里面的内容详实而生动:第一页是 “地脉是什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地脉是 “承载记忆与情感的土地脉络”;第二页是 “青藤中学的地脉特色”,提到了老槐树、时空晶体、记忆之心的关联;第三页是 “守护小实践”,列出了 “给老槐树浇水并记录新芽生长”“收集校园里的温暖故事”“制作‘记忆载体’小手工” 等简单易操作的任务,最后还写着一句外婆的寄语:“守护不是负担,是从身边小事开始的温暖行动。”

“太适合了!” 林深激动地说,“我们可以按照外婆的教案,结合我们的亲身经历,给同学们讲地脉知识 —— 先讲理论,再带大家实践,最后让大家制作‘记忆载体’,这样既能让同学们了解地脉,又能让他们参与到守护中,为地脉注入更多温暖记忆。”

李伟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装着他设计的 “地脉守护社招新海报”:“我设计了招新海报,上面写着‘加入我们,一起守护校园记忆’,还画了老槐树、蓝叶树苗和‘记忆之心’的图案,等会儿就去贴在校园公告栏上,保证能吸引很多同学加入!”

四人正讨论着,班主任王老师走进了教室。王老师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信封,笑着说:“林深、陈默、苏晴、李伟,校长让我把这个交给你们。这是‘青藤地脉守护社’的正式成立批文,还有一笔活动经费,校长说希望你们能把地脉守护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同学了解我们学校的历史和特色。”

林深接过信封,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校长的支持,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更是对 “地脉守护” 这份传承的认可。

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实验楼的多媒体教室里挤满了人。不仅有高一、高二的学生,还有几个对 “地脉守护” 感兴趣的老师,甚至方秀兰和张爷爷也来了,坐在教室的后排,像是在期待着一场特别的 “课堂”。

林深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外婆的教案,看着台下满是期待的眼神,深吸一口气,开始了第一堂 “地脉启蒙课”:“大家好,我是林深,‘青藤地脉守护社’的社长。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们学校的秘密 —— 在我们脚下的土地里,藏着一条‘地脉’,它承载着青藤中学百年的记忆与情感,而老槐树、蓝叶树苗,还有‘青藤记忆馆’里的旧物,都是地脉的‘守护者’……”

林深从青藤书院的地脉起源讲起,讲到外婆和妈妈的守护历程,讲到时空晶体、记忆之心的发现,讲到他们如何通过 “记忆雨”“记忆雪晶”“记忆灯谜” 唤醒温暖记忆,台下的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发出惊叹声,还有人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

“大家看这张照片,” 林深用投影仪展示出 1985 届的毕业纪念册照片,照片里外婆和方秀兰在老槐树下捡桂花,“这是 1985 年的秋天,我的外婆和她的学生方秀兰奶奶,在老槐树下捡桂花。当年,外婆就是通过这样的小事,向学生们传递地脉守护的理念 —— 守护地脉,就是守护这些温暖的记忆。”

方秀兰从座位上站起来,笑着补充道:“当年你外婆经常跟我们说,老槐树的每一片叶子,都藏着一段记忆;地脉的每一次跳动,都承载着一份情感。现在想来,她当年说的话,都是对地脉最好的诠释。”

台下的同学们纷纷点头,有个高一的女生举起手,小声问:“林深学长,我们也能成为‘地脉守护者’吗?我也想为守护校园的记忆出一份力。”

林深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守护地脉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行动,从给老槐树浇一次水、给蓝叶树苗松一次土、记录一件校园里的温暖小事开始,都是在守护地脉。今天的课后,我们给大家准备了‘守护小实践’任务,就像我外婆当年布置的作业一样,希望大家能通过实践,感受地脉的温暖。”

陈默和苏晴把提前准备好的 “守护实践手册” 分发给同学们。手册的封面是蓝叶树苗的图案,里面印着外婆教案里的 “实践任务”,还有空白的记录页,供同学们记录自己的 “守护行动” 和感受。

“我们还准备了‘地脉小卫士’选拔活动,” 李伟拿着一张报名表,笑着说,“只要完成三个月的‘守护实践’,并提交一份‘我的守护故事’,就能成为‘地脉小卫士’,获得由‘青藤记忆馆’颁发的纪念徽章,还有机会参与‘地脉记忆共鸣’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地脉能量的神奇!”

同学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纷纷围到讲台前,领取 “守护实践手册” 和报名表,还有人拉着林深、陈默等人,询问更多关于地脉守护的细节,教室里热闹得像是一场特别的 “守护派对”。

第一堂 “地脉启蒙课” 结束后,林深、陈默、苏晴和李伟送方秀兰和张爷爷离开。方秀兰握着林深的手,眼里满是欣慰:“孩子,你们做得比我们当年还好!看到这么多孩子愿意加入守护的行列,我就知道,你外婆和你妈妈的心血没有白费,地脉守护的传承,一定会越来越好。”

张爷爷也笑着说:“我和几个老校友商量好了,以后每周三的社团活动时间,我们都会来学校,给同学们讲当年的故事,带他们做‘记忆载体’手工,比如用老槐树的叶子做书签,用蓝叶树苗的汁液做颜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脉的神奇。”

林深的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地脉守护社” 的成立,不是一个人的开始,而是一群人的传承 —— 有老一辈的守护故事,有同龄人的热情参与,还有未来一代的好奇与期待,这些都将成为地脉最珍贵的 “情感能量”。

接下来的日子里,“地脉守护社” 的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每周三的 “地脉启蒙课” 上,林深会结合外婆的教案和自己的经历,讲解地脉知识;陈默负责展示 “记忆投影”,用蓝叶树苗的叶子,让同学们看到过去的温暖场景;苏晴负责记录同学们的 “守护故事”,整理成 “地脉守护日记”;李伟则负责组织 “实践活动”,带同学们给老槐树浇水、给蓝叶树苗松土,还会组织 “校园温暖故事征集”,收集同学们身边的感动小事。

方秀兰和张爷爷每周都会来学校,带同学们制作 “记忆载体”:用老槐树的叶子压制书签,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 “守护心愿”;用蓝叶树苗的汁液混合颜料,在石头上画下校园里的温暖场景;还用旧布料制作 “记忆香囊”,里面装着晒干的桂花和薰衣草,让香囊成为承载 “嗅觉记忆” 的载体。

江哲也会定期来学校,给同学们讲解地脉能量的基础知识,还会带来简易的 “地脉能量检测仪”,让同学们观察不同地方的地脉能量波动,比如老槐树下的能量最强,实验楼次之,操场的能量则相对平稳。

一个月后的周末,“地脉守护社” 组织了第一次 “地脉记忆共鸣” 实践活动。林深带着二十名 “守护实践” 表现优秀的同学,来到老槐树下。他拿出外婆的《小王子》、妈妈的实验笔记本,还有同学们制作的 “记忆载体”,放在老槐树下的石台上,轻声说:“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回忆这段时间的‘守护行动’,感受身边的温暖,让我们的情感与地脉能量共鸣。”

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着:有人回忆起给老槐树浇水时,看到新芽冒出的惊喜;有人回忆起制作 “记忆书签” 时,写下心愿的认真;有人回忆起听方秀兰奶奶讲外婆故事时,心里涌起的温暖……

渐渐地,石台上的 “记忆载体” 开始发出淡淡的蓝光。外婆的《小王子》自动翻开,停在 “小王子与玫瑰” 的那一页,书页上泛起光雾,投影出外婆在图书馆给学生读故事的场景;妈妈的实验笔记本也泛起蓝光,投影出妈妈在实验室里准备 “地脉平衡剂” 的画面;同学们制作的 “记忆书签” 和 “石头画”,则投影出他们制作时的认真场景,还有他们写下的 “守护心愿”——“愿老槐树永远常青”“愿蓝叶树苗快快长大”“愿青藤中学的记忆永远温暖”。

“太神奇了!” 一个女生激动地说,“我看到我的‘石头画’投影出我画画时的样子,还有我写的心愿,这就是‘记忆共鸣’吗?”

林深点头,眼里满是欣慰:“是的。你们的‘守护行动’和温暖情感,通过‘记忆载体’,与地脉能量产生了共鸣,这些投影,就是你们与地脉的‘对话’,也是地脉对你们的‘回应’。”

江哲拿着检测仪,笑着说:“根据检测,这次‘记忆共鸣’让地脉的情感能量提升了 15%!同学们的每一次‘守护行动’,每一份温暖情感,都在滋养着地脉,让地脉能量更稳定,记忆之心更鲜活。”

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续参与 “地脉守护”,还有人拉着林深,询问如何才能成为 “正式的地脉守护者”。林深笑着说:“只要你们心怀温暖,坚持守护身边的记忆与情感,就是最棒的守护者。‘地脉守护社’会一直在这里,等待更多人加入。”

四月的一个周末,“青藤地脉守护社” 举办了第一届 “地脉小卫士” 颁奖仪式。三十名完成三个月 “守护实践” 的同学,获得了由 “青藤记忆馆” 颁发的纪念徽章 —— 徽章是用蓝叶树苗的叶子形状制作的,上面刻着 “青藤地脉小卫士”,还有一个小小的月亮图案,和妈妈的吊坠相呼应。

方秀兰和张爷爷为 “地脉小卫士” 颁发徽章,校长也来到了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地脉守护’是我们青藤中学的特色,也是我们学校的精神传承。看到同学们积极参与守护,我很欣慰。希望你们能把这份守护的精神,带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的人。”

颁奖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在老槐树下种下了三十棵 “守护小树苗”—— 是从蓝叶树苗上移栽下来的幼苗,每棵幼苗旁边,都立着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写着 “地脉小卫士 XXX 的守护树”。同学们小心翼翼地给小树苗浇水,像是在呵护自己的 “守护心愿”。

林深站在老槐树下,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平静和幸福。他掏出妈妈的实验笔记本,翻开最后一页,写下了新的 “地脉守护日记”:

2026 年 4 月 15 日,晴。

今天,我们举办了第一届 “地脉小卫士” 颁奖仪式。三十名同学获得了纪念徽章,还在老槐树下种下了 “守护小树苗”。看着他们认真浇水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守护者 —— 他们眼里的光芒,和当年外婆、妈妈眼里的光芒一样,充满了温暖和坚定。

“地脉守护社” 成立的这两个月,让我明白,守护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一群人的传承。有老一辈的故事,有同龄人的热情,有新一代的期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成为地脉最珍贵的能量。外婆的教案、妈妈的笔记、同学们的 “守护故事”,还有老校友们的支持,都在告诉我们:地脉还在,记忆还在,守护就不会停止。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把 “地脉启蒙课” 办下去,让更多同学了解地脉,参与守护。因为我们知道,每一颗种下的 “守护小树苗”,都是一颗未来的 “守护种子”;每一次温暖的 “记忆共鸣”,都是地脉对我们的 “温柔回应”。

愿这些 “守护种子”,在青藤中学的土地上,茁壮成长,长成未来的 “守护之树”;愿这份守护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成为永恒的传承。

写完日记,林深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老槐树。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他的身上,温暖而明亮。不远处,“地脉小卫士” 们正在给新栽的幼苗浇水,笑声传遍了整个校园;方秀兰和张爷爷坐在石凳上,正在给几个低年级的学生讲外婆的故事;陈默和苏晴则在整理 “地脉守护日记”,脸上满是认真的表情。

林深知道,“地脉守护” 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不再是隐藏在实验室里的秘密,不再是只属于少数人的责任,而是成为了青藤中学每个人的 “共同记忆”—— 是课堂上的知识,是实践中的行动,是故事里的温暖,是徽章上的承诺。

地脉深处的记忆之心,依旧在安静地跳动着。它的光芒,透过老槐树的根须,透过蓝叶树苗的枝叶,透过 “地脉小卫士” 们种下的幼苗,透过每一个人的心灵,传递着永恒的温暖和希望。而这份光芒,会随着 “守护种子” 的成长,随着 “地脉守护” 的传承,永远照亮青藤中学的校园,照亮每一段青春,每一份记忆,每一次守护。

林深握紧了口袋里的妈妈吊坠,转身朝着 “地脉小卫士” 们走去。他知道,新的 “守护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会带着外婆和妈妈的期望,带着所有人的祝福,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守护着记忆,守护着情感,守护着这份跨越时空的传承,直到未来的某一天,看到这些 “地脉小卫士”,成为新一代的 “地脉守护者”,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 “守护篇章”。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